新工笔画“疯涨”可持续性遭质疑
2014-06-11 09:13:33 蒋琰
艺术市场永远在追逐经典和新鲜,这两年,总体市场逐渐回暖,出现了一批新藏家和年轻艺术家,特别是新晋艺术家,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敢于突破技法和形式,在沿袭传统绘画模式的前提下,将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运用在特写上,呈现新鲜多样的生机,“新工笔”画应运而生。
前几年,“新工笔”还是个时髦的词,随着一级市场的频频展览与二级市场的专场拍卖,新工笔画“疯涨”起来,作品增多,价格大幅度提升,甚至出现一纸难求的局面。
嘉德“水墨新世界”专场中,“新工笔”代表人物之一徐累的作品 《夜中昼》以149.5万元的高价荣登榜首,之后北京保利与北京匡时也推出专场拍卖,其中包括张见、高茜、徐华翎等年轻新锐工笔画家的作品,且全部成交。
“书画一直是市场的热门,但看多了传统画风,我们也需要一些新鲜的血液,毕竟文化应该是多元化发展的。”一位策展人向我们介绍,工笔画由来已久,它关注细节,注重写实,“我们称之为的‘新’,最主要是因为它符合中西方的审美要求,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与创新。”
相比传统写意画,新工笔作品创作周期长,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不拘泥于简单山水,多了现代绘画的观念性和实验性,表现人们熟知的社会现象,容易引起共鸣。
面对不断的资本“热炒”,新工笔画的价格在未来1—2年内仍有上涨空间,业内人士提醒,虽然新工笔的代表作品价格涨幅较大,但个人的价值不能代替整个行业的价值,利益驱使,致使打着“新工笔”名头的模仿作品越来越多。
从技术层面看,工笔只是异曲同工的技术活,要达到高艺术境界,非常困难,这就好比素描,无论你将物体描绘得如何准确,也与艺术沾不上边。
“新工笔最大的弊端在于界限不明,在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时,丧失了自己的本真。”国内知名画家熊岱平认为,艺术是一种开放性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因而好的作品要有思想深度,有难度不易被复制,像八大山人,两根线拉出来,就能让后人看上几千年,这样的艺术品才有永恒性。
业内从不否认个别新工笔画的高价值,但这些需要艺术家拥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修养功底,若光靠色彩和图式取悦观者,就好比流行歌曲虽朗朗上口,但很难长久的流传。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