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设计不应停留于纸上谈兵

2014-06-12 09:05:18 未知

“为坐而设计回顾展——中国原创历程2002~2014”广州热展, 策展人、中央美院教授江黎接受商报专访

  

  设计师杨帆的《旗袍椅》获得第二届的最佳制作奖

  坐,伴随着我们生命的每一天。“为坐而设计”,这一朴素的命题在提出12年,历经了六届原创比赛之后,以回顾展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坐而设计回顾展——中国原创历程2002~2014”正在广州正佳广场展出,80多件作品置于公共空间,用设计讲述12年的中国原创历程。展览将持续至7月13日。

  “为坐而设计”是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国际原创实物赛展,也是在中国本土树起的第一面原创设计的旗帜。它以人的某一种行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这在国内设计大赛中理念超前。“坐”的行为可因场地、因人、因不同的时段、因不同的需求而有不同的表现。历届设计作品也因此而又更大的创意空间。

  屏蔽“纸上谈兵”式的设计

  “‘为坐而设计’大赛在12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学术探讨的态度向中国设计界发出原创新声,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填补了多年以来中国概念设计仅在‘纸上谈兵’的空白,也带动了之后一些设计赛事的评判标准。”“为坐而设计”发起人、第一至第六届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江黎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非常感慨:这一个发自学院组织的国际性设计赛事,从最初为数不多的参赛者,发展到上千名参赛者,规模渐趋庞大;从创办、发展再至目前积累而成的声誉,大赛记录了中国设计师们为“创意”孜孜不倦的探索。大赛不仅在业界具有导向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还特别受到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国家著名设计组织和设计师的关注与支持。

  1994年,江黎从日本学成归国,就职于中央美院。教学过程中,她发现国内设计教育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95%以上的院校,设计作品都停留在纸上,没有实物出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江黎发起“为坐而设计”的大赛,并进行全球征集,评审的准则就包括作品一定要落实在真实形态,如果不能达到这点,就直接淘汰。在江黎看来,不做出实物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设计师。

  “12年了,光从设计教育这点来说,我们很欣慰带动了院校教育。现在看来,几个主要的设计院校在教学导向上都逐渐落实在设计实物,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电脑稿。”江黎说,“每届比赛,评委们都要到作品上去坐一坐,体验一下。不能坐的绝不可能拿到奖。每一届,都有好几件作品因为经不起考验,在运往展场的途中就散架了,也因此与奖项绝缘。”

 

  坐具,因设计而充满无限可能

  本次“为坐而设计回顾展——中国原创历程2002~2014”展出的家具作品包括“为坐而设计”历届竞赛展优秀参展作品、邀请展大师作品以及与“坐”有关的空间艺术装置作品。竞赛展作品呈现年轻一代设计师的创作潜力,大师展作品表现国际著名设计师的高度与视野,而与坐有关的空间艺术装置,则将设计延伸至艺术边界。

  

  第一届获奖作品、侯正光设计的《栅》

  纵观这些作品,风格各异的设计,令坐具充满了无限可能。第一届金奖作品《1+1》,设计师仰民从儿时折手帕游戏的乐趣中得以启示,激发出了用软性材料、可有多种变化,能体现人和“坐”的互动性的器具。这既不是椅子,又不像沙发,既可用来坐,也可用来睡,给人们提供的是“1+1”大于2的设计方案。第一届获奖作品、侯正光设计的《栅》是一把可调节的椅子。它的构造很像常见的瑞士军刀。同样,这件设计也通过折叠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同时保证最小的储藏空间。当你试图展开这把椅子的时候,你会发现“栅”给了你无数的可能。由设计师杨帆的《旗袍椅》获得第二届的最佳制作奖。妩媚的色彩,优美的曲线。昨天是穿在身上的衣,今天是坐着的椅。坐在椅子上,还是椅子在坐,无从而知,椅子也有着自己的坐姿语言。

  江黎说,“坐”的行为可因场地、因人、因不同的时段、因不同的需求而有不同的表现,这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创意空间。这些作品将原创设计与实用功能融为一体,在体现设计师创意灵魂的同时,为坐这一行为方式提供了无限可能。此外,本次展览作品除了历届优秀作品,还特地邀请了李永玲、石振宇、潘杰、朱小杰等国内一线知名家居设计师,他们带来了《充气沙发》、《大明椅》、《浣纱》、《乐山居》、《木马摇椅》、《兔椅》等作品,令观众一览大师佳作。

  见证新生代设计师成长

  江黎说,创办这种纯粹的、非功利性的大赛耗时耗力,需要跟商业和市场环境博弈、同时也必须时刻面对资金不足的窘境。尽管如此,她和她的团队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在办展的过程中,通过每届不同的议题,可以看到中国设计发展的轨迹;通过作品,可以看到新生代中国设计师的成长。

  “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12年前,他们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带着锐气与棱角参加比赛。12年后,有些人的棱角磨平了、妥协了。但有些人依然富有饱满的设计热情。从这项大赛走出来的设计师,目前,有很多活跃于家居、产品设计界,其中不乏在国际国内颇具影响力的设计师。”江黎说,12年的变化是巨大的,在中国设计开始走入国际舞台、进入国际设计界视野的当下,我们希望能继续坚持大赛的原创性、实验性和学术性。(作品图由主办方提供)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