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魂兮归来:当“传统”遭遇“当代”
2014-06-19 09:12:17 未知
要传统还是要当代?这是一个永恒性的话题。传统是传承和统一前人社会经验概念的共识。在我们面对当下,造就新的“传统”时,对已有传统的再认识是必要的。然而,这种对于“传统”的再认识以及与当下的结合则是必须通过实践来进行的。
面对当下,怎样超越对中西方文化简单的二元对立,从根本上实现艺术观念与创作的中西融合?在现实空间举办的“魂兮归来•一次关于当代东方美学的对话”联展中,参展艺术家通过自己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此外,在本次展览期间举办的研讨会中,艺术家樊州、郭志刚、李旺、邬建安、秦冲、刘鸣分别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艺术家李旺认为,当代是一个时间概念。我们所处的时空节点实际上就是一种当代。“不管你的作品形式如何,无论你有意无意,当你几十年之后再看这些作品,就会发现它的时代痕迹十分明显。这就是历史。当今的笔墨所表达的是当今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不同于古代的生存体验,所以是不可能完全回到古代的。”于他来说,生活本身最重要,艺术要与生活相结合。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
同时,他也对“水墨热”怀有一种忧虑。“中国经济的提高以及收藏的主体转入国内,促使了更多的人关注水墨。水墨成为了一种更市场化的绘画形式。艺术应当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艺术家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个物化。”当然,水墨还是必要的。我们这个民族、群体的文化价值、饮食、生活环境、审美的产生,是从古至今的一种文化积淀。所以,水墨的欣赏是根深蒂固的。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讲,一旦接触宣纸、笔、墨总会有一种亲近感,并且我对之十分着迷。这不是理性所能控制的。如果说要把之抛弃,我是不情愿的。”
此外,艺术家樊州对艺术创作是否还要张扬个性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艺术最高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所有强化了的“个性”都是局部认识,而天人合一是与大自然的创造力接通。“创造力不是来自于生活的体验与知识的积累,而是来自于大自然创造力的源头。也就是物我相忘,因缘生发。”他说。
而出生于西安的艺术家郭志刚以黄河的“上游、中游、下游”来形容艺术现状。他认为,传统的艺术的上游的,当代是中游的,而下游是指国际化艺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上游’的,上游是有很多变化未定的东西的。魂、力量是属于上游的。”
虽然对传统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是可以切断传统谈发展的。这些艺术家用自己对传统与当代的看法丰富着历史。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