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齐白石对物写生以致传神
2014-06-20 15:48:08 未知
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
编者按:在中国的近代绘画史上,齐白石深受大家喜爱。近日在中国画院美术院展出了一批齐白石的虫草画,其中绝大部分作品是首次公开面世。展览期间,北京画院举办了讲座“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北京画院研究员吕晓在讲座上展示了画院收藏的齐白石作品,并梳理了齐白石草虫创作的来源 。
讲座现场
齐白石对物写生以致传神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时期他的作品,这个册页在北京文物公司,2010年的展览好像展过,这张画应该是给他的好朋友樊樊山画的,这一套册页是一种比较工细的形式。
这是荣宝斋藏的一个《草虫》四条屏,是藏在捷克布拉格美术馆的,上面是樊樊山的题。这个花卉略带一点写意,虫子也不是那种特别工细的。这个是勾勒填色式的工笔,这是当时他给军阀曹锟画的一个册页。
实际上齐白石当时心里面挺矛盾的,虽然说这种工笔的草虫很多人很喜欢,市场卖得也很好,但是他自己从内心来说他是更喜欢画大写意的。齐白石他曾是一个木匠,他一生都在追求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文人,所以他会说我的诗第一,印第二,书第三,画次之。在古代画工笔的都是很匠气的,画大写意的才是文人画,所以齐白石经常不愿意画工笔,而且到二十年代他已经六十岁了,对一个老人来说画这么工细的作品是很费事的,所以他经常推托求画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四条屏上的题字,他说:“余生平不作此种画”,就是跟大家声明这四条屏只是他把中年时候画的虫子有七开剪出来以后求樊樊山提拔,现在“目眸不能为”,眼睛已经老眼昏花了,我不能画了,但是有人还强迫他画了四张。在这个题跋里边他也谈到他的矛盾的心理,他说:“余平生工致画未足畅机”,因为觉得画这种工笔画没办法抒发他的胸意或者是情感,不愿再为,“作诗以告知好:从今不作簪花笑,夸誉秋来过耳风。一点不教心痛快,九泉羞煞老萍翁。”
他其实感到工笔和写意的一种矛盾,他说“大笔墨字画难得形似”,我们画大写意的时候你可以写意,但是你的形可能不准,而“纤细笔墨之画又难得形似”。这两个怎么能结合,这是他苦恼和思索的一个问题。所以他后来经过反复地思考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他说“善写意者钻研其神,攻写生者只重其形。”就是说那些画大写意的时候,我就是写神的,但是那些写意的人就说太重视拘泥于形似,又没有神似,他得出要怎么做呢?他说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就像我们说逻辑里边一个螺旋式的这样一个过程,你要先写生再写意,然后写意之后再写生,这样回转之后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形神兼备的高度。最后他也把写意和写实这两种结合起来,在二十年代他就创立了独特的一种艺术语言,就是工虫花卉,就是用大写意的花卉配上非常工细的草虫,这可以说是他非常独特的一个创造。大概在二十年代中期的时候,齐白石他基本上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他的艺术已经到了一个非常自由的一个境地了,比如说这个时期1924年这一个收藏在我们画院的草虫图册,已经具备了他草虫花卉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面貌,你说是完全写实的也不完全是,非常生动,非常传神。
有的人说齐白石那些草虫都是他儿子画的,这个很可笑,1924年齐白石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齐子如才多大,他是1902年出生,才22岁,一个那么年轻的青年人,即使说他再有天才,我觉得能画到这种程度也是不太可能的。在这个上面他题了一个,他说“此册之虫为虫写工致照者,故工,存写意本者,故写意。”就是工写都有,我们看到有些是特别工细的,有些是比较写意的。
到三十年代,他的工虫花卉已经达到一个非常成熟的程度。这个阶段流传的工虫花卉相对不是很多,据说是因为那个时代日本人买他的画比较多,但是日本人更喜欢他的一些大写意的花卉和山水。我们现在看到三十年代的作品,我觉得最好的是藏在荣宝斋的这套册页,画于1931年,就是他所谓的“奉天有事之年”,就是“九·一八”事变的那一年。他画了之后留给他的子孙,说去世之后你们如果没钱卖了之后还可以抵挡一些时候,家族后辈非常珍惜,这一套画得非常的好。
在四十年代我所见到的特别好的是在中国美术馆藏的一套册页,这套册页每一开只画一个虫子,没有添什么背景,但是与我们画院藏的不同是每一个有落款和印章。在这个上面他最后一开提到不添背景的缘由,他就说他已经画得很好,以后也不必添花草,添花加印,就说这样留着就可以了,他说如果再画就有点儿狗尾续貂的嫌疑。但是这一套,我觉得他的整体的水平跟我们画院藏的没有添花卉的这些册页的水平几乎是一致的,这是他最高峰时期的草虫状态。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