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ON LOGO](http://pubunder.artron.net/pubimgs/news/artron_logo.png)
边关铸军魂 笔墨写雄风
2014-06-23 09:26:20 未知
—读臧跃军先生画作有感
当我读到朋友从青藏高原带回臧跃军先生的一些中国水墨画后,特别是一幅《高原之魂》,让我感到新奇和振奋。驰骋的牦牛群,从数米长的中国水墨画长卷里,浩浩荡荡迎面而来,如群山奔涌,如风暴雷霆滚过高原的辽阔。
青藏高原上的牦牛,称为高原之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我国当代绘画里并不鲜见。但臧跃军绘画长卷里众多奔驰的牦牛形象,千姿百态,纵横驰骋,冒着风雪,总向一个方向涌进,如大江奔流,给人以浩然正气、壮阔激烈之感。
他的《牦牛》和《雄风》等系列作品,大都以高原牦牛和人物为写生、写意对象,或即兴挥洒,或酣畅写意,呈现出一种对高原浓浓的深情、一种雄浑的气度。《高原红》是写天地之间的几抹红霞与一群牦牛,牛犊安详,犄角峥嵘,牛群聚集如一座座群山矗立。而在另一幅写于拉萨河畔的《家园》作品里,几笔写意的藏楼,四只黑白相间的牦牛,牛角如对对弯月,让我读出高原家园的吉祥与安和。《雪中情》写于高原滇西小镇,雪中的藏女、牦牛、远山,风卷的雪片挂在牦牛额上。雪途迷茫,但牦牛与藏女坚毅而安静。画中那线条和墨块行走的音韵弦律生动自然,呈现出一种诗意抒情性和写意雕塑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代,充满阳刚之气的水墨作品,愈来愈少了。而臧跃军这些作品,则是一股刚健豪迈而又清新的高原之风,沁人心怀,壮人胸襟。
我常思忖,一个杰出的画者,并不在乎画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得美不美,而往往更在于画出状态、画出感觉、画出独立人格、画出一种气势气韵。因而呈现出一种画外的东西来,一种文化意趣、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中国画很早就提出写神、写意、写心的主张。形而下为器,形而上为道。一幅好山水或人物画在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之后的传神写意。绘画是写境界意趣,这是古人早已遵循的『山水以形媚道』的道理。
当我们一步步走近臧跃军的水墨作品时,首先感觉到一种浩然超迈间的英姿飒爽,同时会感到时不时的惊诧和神秘。这些大写意山水、人物作品,笔意纵恣,纵横排奡。有些画幅脱去具体物象,似山不是山,似水不是水,满幅水墨淋漓,笔意浑厚豪迈、雄宏苍古。
若从臧跃军绘画的笔墨气韵上去感受,让我想起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两位大家的笔意。一是石溪,画笔老辣苍健,沉着痛快,奥境奇辟,绵邈幽深;二是石涛,笔意纵横,奔放豪迈,脱尽画家窠臼。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恣意纵横一路,对于近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臧跃军的画有一种前瞻性,但又有许多传统笔墨根源及味道。绘画的书写性及英迈激情,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气息。中国山水画里,诗歌、书法、绘画三者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融会,而又有各自独特的魅力所在。读臧跃军作品,崇高中的神秘,静穆中的激荡,从画图里透露出中国晋唐时期壁画的意韵和藏传佛教文化里唐卡绘画的元素。在文化情怀的交集中,透露出一种历史的肃穆、神秘和悠远,同时又有庄严的装饰性建构。臧跃军的绘画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庄子论画『解衣般礴』,盖真正画家必须心有主宰,胸储造化,不受世俗束缚,打破清规戒律,始能有不朽之创作。我想,臧跃军先生对这些早谙其道,在中国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下,在自身的文化修养,长期的经验积沉、笔墨磨励中,走出属于自己个性化的中国水墨画之路。
臧跃军生在江苏,秦淮河上,金陵古都;虞山麓下,江南水乡,是中国文学、绘画的摇篮。他十六岁离乡,十八岁参军,从戎西南边陲已有三十八年,把青春献给了祖国边陲。从战士、班长、作训参谋、军训处长、副师长、军分区司令员、军区副司令员参谋长,一路走来,是一位文韬武略的军事干部。从戎之余,他还习文习字习画,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军事论文,多次获全国全军奖。边关铸军魂,笔墨写雄风,臧跃军的文化情怀、书法与绘画,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作者系《星星诗刊》原编审)
画家简介:
臧跃军,一九五八年一月出生,江苏宿迁市人。一九七四年初中毕业下乡,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入伍。现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画院院士,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出版有《臧跃军国画作品集》《臧跃军土林印象摄影集》。其美术、摄影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