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方:远古时期的玉龙

2014-06-24 10:05:08 古方

  龙,是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神,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实际是古人综合了许多动物的特征想象而成的一种神物。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描绘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可见,那时人们认为龙身有鳞,颜色、粗细和长短变化不一,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季节上天入水。

  最早的龙是什么样子呢?在陕西宝鸡北首岭距今6000余年的仰韶文化墓地中,出土有一件彩陶壶,在它的肩部用黑彩在红地上绘出一只水鸟啄一条大鱼的尾巴,形象十分生动(图一)。鱼头呈方形,鳃很大,有鳞纹;水鸟为圆眼,彩羽,有冠绶。有的学者认为鱼的外形近似于后来的蟠龙,而水鸟似风,这应是最早的龙凤纹。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仰韶文化墓葬中,还发现了用随葬蚌壳摆的龙、虎造型。龙长1.8米左右,张牙舞爪,似在云中行进,形象与后世的龙比较接近(图二)。

  图一

  图二

  在出土文物中,形象最为生动逼真的龙是玉龙,玉龙在我国北方红山文化遗物中发现较多。红山文化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地区,时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玉器出土地点除集中于老哈河、大凌河流域外,西拉木伦河以北的林西县、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等地区也甚多见。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辽宁阜新县胡头沟、凌源县三官甸子、建平县牛河梁、喀左县东山嘴的遗址和墓葬中,曾先后发掘和采集了大批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大多通体磨光,采用圆雕、浮雕、透雕、钻孔、线刻等技法制成,琢治技术日臻成熟。玉器风格质朴而豪放,突出特点是对各种动物形象特殊的艺术概括,讲求神似和准确的对称感。多数玉饰边缘磨成似刃的锐角,在玉面上细加研磨表现出的浅凹槽纹路,或隐或现,富于变化,具有特殊的装饰美感。

  红山文化玉器处于原始玉雕的成熟阶段,它源于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兴隆洼文化的玉雕业。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勾云形玉饰、猪龙形玉饰等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玉器中的同类器形相似,这说明红山文化玉器与商代文化玉器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红山文化某些玉器造型可能具有图腾崇拜的宗教意义,红山文化所分布的地区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一些大型墓葬就随葬猪骨。这种风俗一方面可能把猪作为财富的象征,另一方面可能将猪作为图腾崇拜的动物,因此红山文化玉器中有大量的猪龙形象的玉饰并不是偶然的,它很可能是红山文化先民们崇拜祭祀的对象。

  红山文化的玉龙中,尤以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画得最为栩栩如生(图三)。这件玉龙为墨绿色,高26厘米,身体呈“C”字形,吻部前伸,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梭形,眼尾细长上翘,额上及颚底均刻细密的方格网状纹。龙须及脊背上雕刻有长鬃,长2l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龙背钻有一个圆孔,经试验,以绳系孔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件大型玉龙,是用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运用平雕,浅浮雕手法表现,通体琢磨光滑圆润,龙体曲伸刚劲有力,长鬃高扬飘举,显得极有生气。而玉猪龙则是最常见的龙形玉器。它的身体作环体,首部似龙又似猪,有宽厚的双耳和肥硕的躯体,吻上和眼周围还有表现颜面皮皱的线纹多道,有的玉猪龙还有露在嘴外的獠牙(图四)。有的学者指出这种形象主要来源于猪首,是高度概括化、图案化了的猪首形象,三星他拉出土的那件大型玉龙也是从玉猪龙演变来的。

  图三

  图四

  一般观点认为,龙是以鱼或蛇再点缀其他一些动物特征组合而成的。现今我们所见的龙有着兽类的四脚、鸟的毛、鬣兽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红山文化玉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代表了早期龙的形象。

  问题在于,它的头部为什么会具有猪首的特点? 在我国史书中,有“云从龙”、“飞龙在天”等记载,说明龙与自然界的云、天、水有密切联系。古代将龙作为神灵崇拜,反映了龙与农事、天象、祈雨活动的关系。在远古时期,原始畜牧业中猪的饲养是很重要的。古人除了把猪作为食物外,还视它为“水畜”,在祈天、求雨、防洪涝等祭祀活动中,选择它作为祭品。红山文化的遗址和墓葬中,曾出土大量的猪骨,还有陶制的猪模型,所有这些信仰观念反映到玉器造型中,出现猪、龙合一的形象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的学者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玉猪龙是作为“地母”的象征而出现的。龙体的形状源于蛇身,而蛇的活动与季节的循环是相符合的,在春天万物萌生时,蛇就开始活动,到秋季植物凋落时,蛇便入地而居,正所谓“春分而登天,秋天而潜渊。”因此古人以蛇象征土地和繁殖力是自然的事。今天的瑶族人民就认为泥土山是龙肉,石山为龙骨,小山的起伏是龙的鳞骨,山崩树倒则是龙翻身,滔滔河水是龙水,由此可以推测红山文化玉龙很可能是土地的象征,加上当时有发达的养猪业,龙首便具备了猪首的形象。

  玉器是红山文化遗物中最为精致的制品,不同种类的玉器所代表的“礼”的内容也不同。玉龙并不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器,而是具有特殊宗教意义的礼玉。红山文化分布于我国北方的辽河流域,从目前已有的十几件玉猪龙来看,除个别的线条增减外,从总的形象到细部处理,竟然惊人地一致,说明这种玉器不是随意制作的,而是有严格的设计,遵守一定的规则,受到一定的观念形态的制约。红山文化的人们很可能将玉龙挂在身上,并且不时用手捧起进行膜拜。玉龙在墓内往往放置于死者胸前,我们不难想象当时人们捧龙而祭的恭敬和虔诚的样子(图五)。

  图五

  红山文化的玉龙形象,还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古史传说。远古时期,龙作为氏族的祖先和保护神(即图腾)而存在,许多著名人物都与龙有关系。例如,开天辟地的盘古就被描绘成“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的形象;神农氏的妃子受孕于神龙而生的炎帝、黄帝都是龙的后裔。人、神都可以乘龙上天或巡游太空,连屈原在自己幻想超脱尘世的“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兮瑶之圃”的辞句中,也是欲借助于飞龙驮载而升天。因此,古代对龙的崇拜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深化的,可以说,龙的孕育和出现,意味着中国远古文明的黎明期已经到来。

  在古代传说中,龙的种类也很多,例如有鳞的称为蛟龙,有双翼的称为应龙,有角的称为虬龙,无角的称为螭龙,还有烛龙、苍龙、蟠龙等等。从出土的商代玉龙中,就可以看出古人所塑造的不同的龙形。

  商代玉龙雕琢中常见的是被称作“蟠龙”的龙形玉佩,它细致、生动,线条清晰流畅,较为精美(图六)。

  商代玉龙龙体大多作盘曲状,头尾衔接,眼珠外凸,有钝角、有爪或无爪,遍体装饰鳞纹和卷云纹。龙的头部刻画往往以夸张手法表现,这一点与红山文化玉猪龙有异曲同工之妙。除玉蟠龙外,龙的形象也常用于龙形玦、双龙首玉璜等玉器的装饰上(图七)。

  图六

  图七

  商代不仅玉雕龙形佩很多,而且铜器上也常见各种龙纹,甲骨文中也有一些龙字,犹如带角的长虫,非常形象,这一切说明龙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