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曾梵志:自我是一柄双刃剑,既满足,又孤独

2014-06-24 14:17:59 Asura

目前价格: ★★★★★

市场潜力: ★★★★☆

装饰性  : ★★★★☆

收藏热度: ★★★★☆

文化价值: ★★★☆☆

     曾梵志,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他的创作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敏锐的社会批判引人关注;在艺术市场化的今天,屡屡拍出天价作品又让他成为了话题的中心。
《Untitled2》220x330 cm
     1964年,曾梵志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他懂事,内向。在家总像小大人一样,把妈妈安排的事料理得当;学校的表现则显得不尽人意。他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也不是男孩子群里的“王”,是班上仅有的三个没有入少先队的学生……整个少年时期,好像都被一种闷闷不乐笼罩着。后来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的那些戴着红领巾、别着大队长标志的人物,他们总是带着一张空洞冷峻的脸。或许,就是他对那段时光印象的基调。
一、自我,是一柄双刃剑
     16岁时,曾梵志初中毕业了。对他来说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不再上学。“我没办法在学校那个环境待下去,天天都觉得痛苦,就求我父母让我走上社会。”家里人拗不过,在爸爸的印刷厂给他找了个活儿。看起来还是孩子的他,成了一个社会人。那段睁眼干活,倒头就睡的日子很艰辛。庆幸的是,他认识了一个考美院落榜的朋友,开始接触绘画。不知是不是命运对他的刁难,这个和学校的缘分在四次落榜后才到来。23岁的他,成为了湖北美院油画系的新生。那一年系里有8个新生,20多位老师。
     从他的辍学,到耐着毅力考学;从当印刷工人,到走上美术之路;从沉默的差等生,到想要发自己的光。在每一个环境中,曾梵志好像都有一种挣脱的意愿,大学生活亦是。他喜欢自由的状态,喜欢到外面看各种各样的展览,钟爱德国表现主义风格,这些都让他和当时提倡的苏联写实派渐行渐远。大学三年级时,他直接把课余创作带到了课堂,遭到了两极化的评分。保守的教师只给了60多分,而年轻教师给了少见的98分。在大多数同学都奔赴西藏或是黄土高原体验生活的时候,曾梵志留在了武汉,他画那些看了二十年的街道和生活。当时家附近有一家医院,曾梵志每天路过都要去借用厕所。一个走廊里的景象百态:焦急的,茫然的,孤零零的手术台,鲜活或萎缩的身体,痉挛的眼神……这些日复一日的出现,终于引起了他创作的灵感。在91年到94年间,他好像突然知道那种挣脱后的力量要用到哪,创作了自己的医院系列。这是个节点,是他从蛮力走到清晰的路口。
     在那些画中,我们总能看到紧张的面孔,僵硬、做作的姿态,人物好像无法体会真正的放松。对他来说,这些是一种情感上的反射。个人经历的挫败感,焦虑感,不安。“我当年那样画画是不被主流允许的,属于资产阶级自由泛滥,他们不会说你遵从内心感受。”而循规蹈矩,对于一些有特殊天分或是对自我感受格外敏感的人,是一种精神上无形的压迫。他们对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很清楚。对不想做的事,则带着天生的抵触。这种特性让曾梵志的青少年时期,不停的走人少的路。曾经它是一个吸引敌意和抵触的力量,让创作者陷入孤战的境地。时过境迁,当人们给予艺术更多的包容和欣赏时,这种自我,成了最鲜明的个性。
《面具系列97第18号》150x130 cm
 
二、危机,让不懂艺术的人退场
     2007年5月,曾梵志的作品《面具系列:11996第8号》估价为100万至150万港元,最后拍出1264万港元。这是他个人第一件过千万的作品。而后在2008年6月《面具系列1996No.6》以高达7536.75万港元成交,刷新了此前蔡国强保持的最贵中国当代艺术品纪录。到了2012年,他与冯小刚共同创作的作品《一念》又获得了1700万的成交价。在曾梵志的作品里,千万级别的层出不穷。
     这是一个艺术界争议性的话题,有人认为是当代艺术的爆发,有人认为是幕后的商业运作。无论真相在哪,它都是一个不成熟的阶段的产物。在西方,他们的艺术和经济体系完整,稳定,不会出现这样的奇迹。而中国在快速发展的混乱中,因为众多角色的缺失造成了一夜成名的故事。机会很多,可以出名,可以牟利,聪明的人想取巧,这些都让艺术界带着一种心急火燎往前跑的架势。直到2008年经济危机,让这个炙手可热的领地陷入寒冬。对这种冷却,曾梵志说,“以前当代艺术热闹了,突然进来各种各样的人,不懂艺术不关心艺术,只是一个接一个剪彩,一个接一个混淆视听,做没有质量的展览。这些人不是被艺术感动了,是被热闹场面感动了”。现在这种病态的蓬勃在萎缩,人们看到的会更接近作品真正的价值,而不是某些特定团体希望我们看到的样子。
     天价作品的因素是综合的,资本介入,商业模式的运作是一部分理由,但为此而全盘推翻创作的价值,就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针对作品的评价上不卑、不亢,平视它才能得到相对公正的判断。曾梵志的作品有他独特的绘画语言,并且在当代社会逐步现代化的过程里,巧妙地诠释了急速前进带来的“都市病人”,是具有当代艺术根本特点的作品。或许这种艺术的价值,从来也不是在“当代”完成判定的。只有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被卷走、沉默,才是它价值的开始。当所有附在表面的东西被冲刷掉了,它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才会落锤。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马思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