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珺书法集序
2014-06-24 15:22:01 薛永年
我认识陈珺,始于忝列昆仑堂美术馆顾问,时间在世纪初,虽然十年来与她只有几面,但留下了明显印象。印象之一是她对书法的痴迷,走进办公室,就可以看到桌子上的字帖笔砚,墙上临时张贴的习作。不难想象,她一有空闲就会沉浸在点画使转的奥妙中。印象之二是她的开朗朴素,多年前,她随陆馆长和夏天星先生陪我们来自北京的顾问到阳澄湖吃大闸蟹,当时也就而立之年吧,但衣着举止随意自然,不忸怩作态,不追求时尚,淡扫娥眉,朴素真诚,举杯应对,还有几分巾帼须眉的豪爽。
说到她的书法,可惜我看得不多,管中窥豹的印象是:秀丽而文雅,从经典入手,自探灵苗,从容自然,深究古法,慢慢消化,随入随出,一点也没有时下艺坛的心浮气躁,更没有去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视觉效应。听说,她读书时代,即醉心书法,毕业于师范后,从事少儿书法教育,26岁的书法作品就入选了全国展览,随即来到昆仑堂,在陆家衡先生的严格指点与精心培训下,不断进步。我看过的作品,有隶书、有楷书,也有行书,都写得秀丽天然,不作态也不拘谨,颇堪赏玩。
她的书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碑,一个是帖。大概早期主要写唐碑,工作之后,碑帖并攻,由唐人上追汉晋。隶书优入法度,得益于汉碑,以《曹全碑》、《礼器碑》、《鲜于璜碑》、《石门颂》、《封龙山颂》互为体用,并润之以帖学,典雅而从容,展势而沉稳。楷书和行书取法“二王”,略参唐人,灵动中见虚和,有法而变化。其中,一些楷书,规模小王,出入虞褚,不减明人的清丽。一些行书,追踪《兰亭》,佐以颜柳苏米,或近王宠之疏淡,而恬淡中有筋骨,或近东坡之烂漫,在规矩外见天真。
陈珺说,凭着自己的随缘与执著,近几年忽然有悟,开始集中于《曹全碑》的灵动与《阴符经》的跌宕。这确实是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因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尤其那微妙动人之处,往往是看似难于协调的审美因素的对立统一,这才是“法”后的“理”,是布白、结字和运笔写出高度写出性灵的钥匙。理解至此,假以时日,陈珺一定会取得更新的成绩。她前些时间来信,告以将有书法集面世,希望我在卷首写几句,千里信赖,岂敢推辞,于是写下这篇短文,聊以代序吧。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何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