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艺术空间创办的初衷
2014-06-25 11:19:09 周雪松
艺术非营利调查报告之二:独立艺术空间在中国
箭厂空间
当正式的艺术非营利机构面临着注册、运营、赞助、监管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的时候,中国正逐渐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非营利性质的非正式艺术空间。他们有的注册了公司,有的挂靠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之中,有的拥有简易的营业执照,有的没有任何注册行为。它们以草根的方式生存着,开始阶段通常依靠某几个人的力量勉强支撑,但大多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自由度,创办者也大多是艺术家。这些空间的存在,成为了平衡中国艺术生态中过重的艺术商业成分的重要因素。
今年1月正式成立的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刚一开始运作就支持了十个这样的独立艺术空间,其中包括扬子江论坛、望远镜艺术空间、黑桥OFF空间、箭厂空间、上午艺术空间、录像局、分泌厂、观察社、器空间、再生空间计划。虽然金额不多,但对于这些小成本运营的空间来说,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帮助。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并未对此做特别的宣传,但消息一经传出,这一举动还是将人们的视线拉近了这些原本处于边缘的独立艺术空间。
为什么要创立?
这些空间的创办者,大多以艺术家为主。出于艺术家随性的态度,很多空间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都用一句“并没有多想”,“就是想玩一下”的简单回答来应对。这里面其实隐含着很多艺术家特有的独立态度在其中,“想要发出一些独立的声音”,“想要实验一种空间的可能性”,似乎是这句“想玩一下”背后的潜台词。
分泌厂 “乡村诗学”展览现场 2013
艺术家郭鸿蔚在黑桥建立了分泌厂空间,“我把这里当作一个分泌剩余想象力的一个地方”。作为年轻艺术家,郭鸿蔚的绘画很早就得到了市场的接受和认可,但让他烦恼的也在于此——画廊不愿意为他展出除了绘画之外的其他作品。“一些创作的想法憋了好几年,直到2009年,我发觉我必须得实现它,不然就好像内分泌不通畅一样地难受。而且想建立这样一个独立的小空间的想法我也酝酿了好几年。所以h后来我很快就在黑桥找到了这样一个空间,决定开始做了。”在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展览之后,郭鸿蔚陆陆续续邀请其他的艺术家朋友来这里做展览。
黑桥OFF空间 “在欢乐的局限性中慷慨:只有三维”展览现场 2014
在黑桥还有一个“黑桥OFF”空间,由两位奥地利姑娘Anna Hofbauer和Bianca Regl共同创立的。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在欧洲主要在非营利艺术机构展览作品,并且通过非营利基金会支持创作的Anna,发现在中国几乎找不到这样的机构。“这里需要这样的空间,自由的,不迎合市场的。”Anna说,这也是她们为空间起名为“黑桥OFF”的原因,“向市场关闭,向热闹的艺术现场关闭。”同时,这也是她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途径,“我们通过这个空间认识了很多朋友,了解了中国人的工作方式。”Bianca说。
也有人出于公益性理想创办这样的空间,目的是帮助更多的年轻艺术家。位于草场地艺术区的望远镜艺术空间,由美国Hammer美术馆前任策展人、艺术家林杰明(James Elaine)创立。2012年,James的年轻艺术家朋友邓泰英年早逝,为了纪念他,望远镜成立了一项邓泰基金,用于资助有需要的艺术家以及维持望远镜的持续运营,并将邓泰个展作为望远镜空间的首展。之后他们持续地为那些尚未被艺术界及艺术市场发掘的年轻艺术家提供展览机会,指导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望远镜空间 “藏水”展览现场 2014
James是一位热心的基督徒,来到中国以前,他就通过展览和教育的方式帮助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艺术家。关于他为什么从Hammer美术馆退休之后来到中国,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James的父母是医生,二战之前来到中国,通过公益性的医疗工作帮助这里的人们。二战开始以后他们回到了美国,之后带着小James又来过中国几次,一家人对中国有着很特别的感情。突然有一天,他仿佛听到上帝的声音,觉得自己应该象他的父母一样,来到中国帮助一些人,和父母不一样的是,他要用艺术来帮助他们。
“在国外,年轻艺术家虽然也很不容易,但至少开始时他们可以通过在餐厅、超市打工来赚钱。一天只要工作几个小时,一个月都不用担心生活费,还能剩点钱来创作。可是在中国,年轻人就是全职工作每个月也剩不了多少钱。所以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做艺术,要比国外艺术家更难。”James的助手林磊说,他们看到了中国年轻艺术家的需要。James决定一直留在这里帮助他们,“这是我们的使命。”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