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但识琴中趣

2014-06-25 17:13:19 陆呐

琴谱旧藏

琴谱旧藏

金陵琴家夏一峰琴谱手迹

金陵琴家夏一峰琴谱手迹 

古琴鉴赏

古琴鉴赏

古琴收藏家、鉴赏家陶艺

古琴收藏家、鉴赏家陶艺

  陶渊明曾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古琴悠远的弦外之音,才是爱琴之人真正的追求。陶艺,知名的古琴收藏家、鉴赏家,出生于古琴世家,在古琴界名声甚响,陶艺的外祖父刘少椿是近代广陵派古琴大师,陶艺幼承庭训,后从学于古琴名家梅日强。而当看见陶艺家族的族谱,才知道陶艺是陶渊明的后人,实至名归的书香门第之后。与其他收藏家不同的是,陶艺不仅藏品规模恢弘,涉及古籍、琴谱、书画等多个门类,个人琴艺精通,还执着于古琴文化事业,收集了大量古琴文物史料,并精于古琴考证、修葺及斫琴工艺研究。陶艺可以说是当代古琴界的灵魂人物,被人们称为古琴的百科全书。

  君子近琴瑟

  初次见到陶艺,我们相约在中国棋院,陶艺千里迢迢从南京赶来,只为次日参加好友制琴大师王鹏在国家大剧院的音乐会。他穿一身简洁的麻衣走进来,风雅的书卷气息从身上显露无遗,进门的一瞬,我便猜到这就是我们等候的陶艺先生。即使当天旅途劳顿,陶艺仍旧按时赴约,并为我带来其外祖父刘少椿的古琴专辑相赠。茶未沏好,他已经神采奕奕地开始讲起了他与古琴的故事。

  陶艺可以说是众多藏家朋友中最热情爽朗的一位,从进门到坐下,一路便有无数久违的好友嘘寒问暖。他的好人缘并非毫无理由,平日里陶艺对朋友一向慷慨热心、有求必应。只要是喜欢古琴的人,他都视为知音。只要是愿意为古琴事业一同努力的,陶艺都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便是购琴的朋友,陶艺都千里迢迢到另一个城市为朋友挑选过目。若有幸与陶艺结缘交友,皆知陶艺侠肝义胆,重情重义。

  他爱收藏,源于对古琴文化的执着热爱,对母亲的深情追思,也源于自己与音乐相近的本性。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自古以来,琴就是四大文化“琴棋书画”之首,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我们常说君子近琴瑟,陶艺便是这样一个坦荡荡的君子。  

  唐音古韵千年不变

  中国古琴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陶艺曾做过不完全统计,在考察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馆藏机构和包括香港在内多个地区的私人收藏后,他得出结论:目前存世的包括民国在内的古琴数量应该在2000把以内。清朝以前的古琴,在市面上已经相当‘稀缺’。如今,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古琴又再一次吸引了收藏界的目光。近年来,古琴收藏行情逐渐走热,百万古琴不稀奇,亿元古琴时有出现,千年古琴成拍卖场又一新宠。自从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古琴拍出1.15亿元之后,古琴就从冷门收藏一跃成为藏家追捧的热门藏品。为了区分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和新制的古琴,行家将民国以前的古琴都称为“老琴”。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现存第一部减字谱《神奇秘谱》保存了众多古曲。清朝后期,琴艺术相对衰落。所以如今,古琴界常有“清代无好琴”一说。

  鉴琴有道须躬行

  对于辨别琴,陶艺有自己独有的方法,当然,其中从小熏陶的冰冻三尺的眼力,则非三日可得。每次看琴时,陶艺首先会从琴的“材质”看起。。陶艺说,清代以前的古琴,通常以杉木为材质,而当代人做的古琴,往往以梧桐为面。这是判断古琴与现代琴的关键点。其次我们要关注的是古琴的漆灰,漆就是现代的生漆,灰是其下面的灰胎。唐琴表面都是用漆,里面为褐色。而宋代以后,灰胎的琴都使用葛布,也使用瓦灰和石膏灰。这样就可以把唐宋的琴分开来。

  鉴赏古琴时,我们常常提到一个词:断纹。断纹是琴面长年自然风化形成的,是判断古琴是否古老的重要依据。如果收藏古琴,断纹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断纹的形成与年代有关,琴的材质和保存情况有关,一般来说年代较久远的琴身出现的断纹较多,很可能形成“梅花断”,而年代较短的有可能出现较浅的大蛇腹纹、小蛇腹纹等。造假者使用热胀冷缩法,先用刀在琴身上划,加漆,用喷枪烧或者用烤炉烤,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就泡冷水或放在雪地里。经过热胀冷缩,琴身就会形成不同的纹路。

  除了硬件上的鉴定,陶艺觉得古琴的音色也非常重要。藏琴讲究音色,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琴因制作工艺优劣使得音色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唐琴和北宋琴的声音“宏松透润”,南宋琴和明琴“静逸恬美”,元代朱致远款古琴的音色则是“清凉刚劲”。当然这需要有较强的古琴功底才能做到。“不管是新琴还是老琴,始终是一种乐器,标准再多,能够演奏出高古沉郁的音色,才是最重要的!”

  陶艺告诉我,古琴分为伏羲氏、仲尼式、连珠式、蕉叶式、落霞式等等,其式样多达五十多种,因此,收藏古琴时要考虑到样式的因素。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琴的颜色深浅来判定一把琴的初步年份,通常颜色较深的为年份较久远的。判断古琴的年份,还可以参考史料和古琴上的铭文。不过铭文和颜色、木材一样,也可能有假,收藏者要结合史料和篆刻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判断。若非眼力深厚,难以一眼辨出。所以陶艺觉得,鉴赏、收藏古琴应该有一定的古琴知识和古琴弹奏基础。

  “古琴特别是优质珍贵古琴价值连城,一般爱好者望尘莫及。因此刚开始学琴时,最好把它当成一种乐器,而不是投资增值的艺术品!”现在制琴界有‘南马北王’,或者‘三足鼎立’的说法,分别指的是北京的王鹏、扬州的马维衡、西安的李明忠三位制琴名家。初学者以及初初涉足收藏界的朋友,可以尝试先从新琴去了解这个古老的神秘乐器,若兴趣浓厚可以再转向收藏,寻觅难得的古琴,触摸一下老琴的别样风韵,厚重文思。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