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逝者】蒋风白:以兰竹写人生

2014-06-26 02:00:43 Ellen

蒋风白

  蒋风白是中国著名的国画家。他一生执着于绘画创作,其前半生可谓颠沛流离、曲折坎坷,后半生蛰居苏州,过着简朴的生活。然而无论生活给予他多大的磨难,他一直潜心绘画创作,即使在晚年仍笔耕不辍,寄情书画,乐此不疲,把艺术作为一生的事业。

  一生淡泊 献身艺术

  1915年,蒋风白出生在江南水乡常州的一个教师家庭。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市里,曾经走出了众多书画名家,东晋的顾恺之,清代的恽南田,到近现代的刘海粟、谢稚柳等。或许从小受到了吴风雅颂的熏陶,抑或是知识分子家庭的浸润,他从小便痴迷画画,立志要作一名画家。

  那时他最崇拜的是潘天寿,初中时曾与同学专程赶到杭州拜访潘天寿。初中毕业如愿以偿考入国立杭州艺专,成为潘天寿的学生。潘天寿对他的教导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他给风白画的第一张画稿便是墨兰,晚年还叮嘱他要把绘画的重点放在兰竹。后来蒋风白在尝试了各种绘画题材后,想起当年潘老的教导,专心创作兰竹。据蒋风白的儿子蒋炯良回忆,其父亲还收藏了很多潘天寿的作品,常常对着原作临摹,感受笔情墨韵中的意味与情趣。

蒋风白作品

蒋风白作品

  抗战时蒋风白举家入蜀,任教于四川国立艺专。几经周折,才于五十年代初来到上诲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责任编辑。五十年代末又迁徙宁夏,历尽艰辛。蒋炯良说:“父亲一生淡泊名利,由于他从不阿谀奉承,所以生活经历较为曲折,他认识很多中央级的领导干部,但其创作从不事权贵,更不会把画作为社交礼物,只赠给爱画之人。”

  但艰苦漂泊的生活并不影响蒋风白作画,他时常冒着生命危险外出写生,临摹八大、石涛、扬州八怪、缶老等大家名迹。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八哥、蜡嘴、苍鹰、河鸭、喜鹊、鹦鹉等昆虫题材作品,画法上简笔惜墨。并为他今后的作品形神兼俱、灵秀清韵、飘逸而耐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5岁的蒋风白终于选择蛰居苏州,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后半生,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平日里,蒋风白除了在苏州工艺美校任教,还参加各种艺术交流活动,切磋交流画艺。他与刘海粟、陆俨少、朱屺瞻、唐云等众多艺术大家都有密切往来,还曾与刘大为一起创作兰竹图,与黄永玉交流瓷上作画的心得。平静的晚年生活让他得以专心钻研作画,创作更炉火纯青,艺术日趋完美。刘海粟曾经评价:“风白跟我进修近四十年,为人老实耿介,不汲汲于名利,历尽坎坷,依然襟怀淡泊。”

  忠于兰竹 超越板桥

  “四君子”是蒋风白创作最多的题材,尤其到苏州定居后,专攻兰竹,其创作更加清秀朗韵、高简苍润,为人们所称赞,“他的兰花轻隽、雅冶,兰叶大小老稚,穿插得宜,折垂取势,偃仰生情。他的墨竹通过远近、高低、长短、阴阳、前后、浓淡等形式构造的巧妙安排,随意挥扫,各有意趣。”

  米友仁曾说:“画之为说,亦心画也”。画由心写,所以画乃心画也。蒋风白将兰喻为“花中君子”、“空谷美人”,赞誉兰的高洁品质。面观他的兰竹图,能感受到画中所折射出的浓厚的文人气息,亦是他所追求的“四君子”品格。蒋炯良说:“我们在苏州的居所瓣莲居环境十分清雅,家中有一个院子,父亲种了几十盆兰花和其他植物,浓荫掩院,竹影萧萧,除了画画,养花便是他最大的爱好。”正是在种植花花草草的乐趣中,蒋风白从内心感悟到兰竹的清雅高洁之风,并呈现于画面。正如石涛所讲:“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蒋风白作品

蒋风白作品

蒋风白作品

  兰竹是中国画创作的基础,潘天寿曾经教导蒋风白:“学画要练基本功 。练兰竹 ,这就是基本功 。中国画的笔墨是由此生化而来的 ,一笔画万笔 ,千变万化而归于一化 。 ”古往今来,创作兰竹的不计其数,古有郑思肖、石涛、八大、李方膺、郑板桥,今有吴昌硕、蒲作英、符铁年、白蕉、陈定山、朱屺瞻等。但是蒋风白仍然选择了这条艰难的艺术道路,集众家之所长,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兰竹被认为可与板桥、石涛比拟。著名学者冯其庸曾经评价:“世人心目中只知道郑板桥的画竹可贵,我却以为蒋老的兰和竹都超过了郑板桥。蒋风白先生的兰竹,其清在骨、其秀在神、在韵在墨、其雅在笔,由此清、秀、韵、雅,自然是名家笔墨,不同凡响,自是不朽了。”

  同时,他画梅画菊更是别具风格,既不受近代吴昌硕的影响,也不受王元章、金冬心等前贤的规范。他曾经说:“画梅,干要硬,才能凸显孤傲冷峻,画菊要表现它的沉静安谧。” 这些风格不仅反映了画家对绘画艺术的独到理解,而且凝聚了他对人生境界的执著追求。

  摹古画今 画艺全面

  除兰竹题材外,蒋风白的花鸟、鱼虫、山水、书法皆精。

  早在18岁时,作品《猴戏图》便受到当时在杭州艺专任助教的李苦禪的赞赏,并欣然在画上题跋:“猴戏图前人已有为者,描写猴之为物为樱食,甘为人驭使,旦顷刻可具数面孔焉,只要主公为鼓吹给食可尔,位公卿之门下走者曾猢猴之不如也。”

  1945年,31岁的蒋风白在四川举办个展,展示其150余幅各类题材作品,著名作家老舍提笔写道:“年少英气,作画亦如其人,所作花鸟形神兼备”。梁实秋、汪东、张充和、朱锦江等竟相在画上题字。

  由于蒋风白富于收藏,尤其喜爱八大石涛之作,因而也临摹了他们各类艺术作品。蒋炯良说:“我父亲收了很多古画,主要是为了向古人学习艺术,他认为临摹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面对真迹临摹久而久之也会心与古会。”此外,作为老师蒋风白还经常拿出他所收藏的古画给学生学习交流。

蒋风白作品

蒋风白作品

蒋风白作品

  他的松鼠、画眉,挥毫自如,毫毛松动柔软,细劲而有弹力,形准神定。他画的牡丹,雍容娇艳,冯其庸为之题诗:“记得杨妃出浴时,娇羞脉脉不胜衣,风情说与白学士,未必能吟牡丹诗。"他画山水,更是充满着深远的意境。冯其庸曾经评价:“无论是风雪中的山水、人物,还有那头瘦驴和那座古老濒危的竹桥,满幅的气氛让你感到浓郁的诗意和天然的美景。”

  蒋炯良曾经问他的父亲:“你花鸟山水画得都挺好,为什么后来都不画了,专攻兰竹?岂不可惜而辜失众望。”蒋风白说:“要超越前人,必须要专,必须有所取舍,才能集中精力把一种题材画好。”可见他的目标如此高远,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也才成就了他在兰竹上的高度。

  蒋风白一生执着于艺术创作,在艺术的道路中不停地攀登,寻找着他所追求的理想地,刘海粟称赞他是“兢兢业业的耕耘者”。动荡的生活并没有阻碍风白的艺术追求,相反让他看清了他的艺术目标,借兰竹抒情寄志。他曾说:“兰竹是人们高洁品德的化身,人们纷纷以兰竹自律,以培养社会精神文明高尚情操为己任。”他画兰画竹,不仅是对自然的描摹写生,更是他的清雅淡泊的人生写照。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