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岱山:太阳下没有新鲜事,新鲜的是你的眼光
2014-06-27 16:16:26 Asura
目前价格: ★★★☆☆
市场潜力: ★★★★☆
装饰性 : ★★★★☆
收藏热度: ★★★☆☆
文化价值: ★★★☆☆
王岱山,80后职业画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师从著名艺术家石冲先生。在他的作品中,是一种生活的纪录,也许是一个偏窄的街道尽头,也许是暗光下的蛋糕,也许树后女孩的身影……他用光和彩来晕染这些场景,像一道弥漫着的梦。
《路灯2》25x35 cm
八十年代的美院学生经历过一种奇特的现象:教师资源远超过学生的数目。但这种黄金时代伴随着大学的扩招,考取艺术生“曲线救国”而落幕。越来越多进入美院的学生,已经不敢抱着成为职业画家的梦想,他们或转行,或做相关设计;与他们相比,王岱山以画为生,毕业后就有机会做个人展览,跟画廊顺利签约。这里面有幸运的成分,但探寻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并执着下去,或许是更重要的因素。
一、扎实的学院积累
在王岱山的教育经历里,有两所著名的美院。大学时期在湖北美术学院度过,这所学校是中国最早开办的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从校名由康有为先生题写,就可看出它在建立之初的地位。他的第二学历清华美院更是以设计水平和重文化成绩而著称的名校。作为一个艺术生,七年的专业领域学习,让他在绘画技巧,知识视野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种深厚从容的积累,对他日后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非常重要。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硕士导师石冲先生。他们从湖北美院的校友,到后来清华美院时期的师生,是一段难得的缘分。谈及这位曾在多届中国油画展上获奖的老师,王岱山最有感触的,是一种对待艺术严肃的态度。
在王岱山的作品中,有两个特点是很明显的。第一,就是在平凡之中发现。这与很多青年艺术家,乐于在制造空泛概念,来拼装组合的现代艺术不同,带着传统学院派的味道。他的绘画题材来自身边的环境,有时是公园中的一个长椅,有时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有时只是街道的一段。它们不是刻意而为;当我们跟随着大量的作品,看到了众多的片段时,仿佛与王岱山一同目睹生活。那些画,就是他的另一本日记。当他将空间、色彩、光线重新组合;适度去放大自己在当下的某个感受时,让人们对景物产生了新的反应。第二个特点是他的绘画手段。与一些前辈习惯写生相比,王岱山的很多作品,来自于拍摄的照片。这个简单的不同,在创作中会带来很大的变化,它们所考察的能力和表达的优势截然不同。写生作品中,对于环境的观察,快速的捕捉要求颇高;为了保证光线不发生变化,画家必须快速完成画作。印象派正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人们甚至称它为“必须当场完成的画”。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粗暴地理解为对着照片绘画难度大减。纵然照片与实景相比会有很多细节的损失,让作品容易缺乏层次;但它的好处在于,在赢得时间的同时给了创作者更多思考的机会。这样方便创作者根据自己的风格,加入更多主观的情感。也由于此,在王岱山的作品中,那些平凡的场景,总是营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
二、它们像静谧的梦中场景
《琐记3》50x35 cm
在接受访问的时候,王岱山说,他的作品风格不会发生突然的变化。“是技法、题材、阅历、修养等等许多方面,一点点的往前走,这些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作品的变化就会自然的呈现出来。”这种耐得住磨练的心态,应该就是他谈及石冲老师时,提到的“严肃的态度”。
相对在探索初期时,一些青年艺术家的多变和尝试,王岱山的作品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风格。他在题材上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在技法上属于比较学院式的写实作品。其个人特色主要体现在通过光线变化和色彩,营造出来的氛围。好像在他的作品中,连空气感和湿度都被描绘出来。比较有个人特征的是,他的画里总是用一种近乎晕染的笔触,来描绘人与风景;仿佛是潮湿模糊了观众的视线。让场景在静谧中,多了一丝不确定的神秘,引人去安静地端详。而作品偏冷的色调,深沉宁静,非常符合东方人在审美上的含蓄。
《日记Ⅰ-75》20x15 cm
三、收藏相关
参考2013、2014两年的拍卖数据,我们看到在送拍的13幅作品中,成交作品数量是11幅,约达到85%的成交率;从送拍数量来讲,尽管作品多为早期创作,每年6幅左右是比较健康、稳定的表现。在成交价格上,除去部分作品由于尺寸、题材原因价格偏低,作品多在10万元以上。在5月刚结束的北京华辰拍卖中,更是达到了王岱山历年拍卖的最高价57.5万元。在艺术市场经历前几年的泡沫破裂,藏家进入更理性的阶段时,这样的成绩说明了收藏界对于他作品的认可度良好。作为80后的艺术家,王岱山的艺术态度是严肃的,在个人的绘画成长和积累中充满耐心;站在一个长远的眼光看,作品的发展空间较大,是值得关注的艺术收藏品。
目前王岱山的作品由位于北京朝阳区的桥舍画廊代理。
(责任编辑:马思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