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翰墨丹青 神韵长存

2014-06-30 16:00:06 王倚平

湖北省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展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xhibition of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e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held in Hubei Provincial Museum. The author mainly introduces some famous artists during that period and their master pieces, such as Dai Jin, Lü Ji, Wu Kuan, Zhang Ruitu, Wang Duo, Wang Yun, etc., and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scroll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es held in Hubei Provincial Museum.

  湖北省博物馆历时3年的扩建工程圆 满完成形成具有楚韵文化特色的“一馆二翼”的建筑格局,展厅面积达13420余平方米,共11个展厅,展出文物万余件。新馆借2007年11月8日在湖北举办的第八届全国艺术节之际开馆接纳观众。其中,《馆藏明清书画展》是自建馆50余年来首次公开展出,为搞好这次展览,相关人员经过长期筹备,精心布局,将其具有代表性书画作品拣选出来,展出作品60余件。既有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也有一般画家的精心之作,如戴进、吕纪、吴宽、张瑞图、王铎、王翚等名家,都是此次展览的精华所在。巨轴、中堂、立轴、册页、扇面、长卷,林林总总,充分展现了明清各家的面貌风神和艺术成就,钩画出明清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胳,彰显明清书画的艺术流变。本文挑选一部分精品作介绍,以见该展一斑。

  戴进(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早年为制作金银首饰工匠,后工书画,以卖画为生。虽曾一度入宫,官直仁殿待诏,戴进在京不得志,回杭州,其主要艺术活动和影响是在民间。作为明代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戴进在绘画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全才。绘画临摹精博,得唐宋诸家之妙,他山水、神像、人物、走兽、花果、翎毛,无不精能,独步当时。其山水源出李唐、马远、夏圭,技巧纵横,画风健拔,一变南宋浑厚沉郁的风格,画在明中叶影响较大,是“浙派”创始人。

  《松阴观画图》绢本,纵185.3、横103.6厘米,此图绘山石松树,无款,右边存半印,只“庵”字,画顶偏右有官章一、下两角有藏章三,均不清。画法极似马远, 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气格高雅,人物工意结合,面部描写较细,神态生动,衣纹线条则粗放顿挫,劲练洒脱,风貌独具。以水墨为主略设色,唯人物用笔不如马远之健拔。

  吕纪(1477-?年),字廷振,号乐愚,一作乐渔,浙江宁波人。明代中期极负盛名的宫廷画家,以擅画花鸟与边景昭、林良齐名,为明代院体花鸟画派代表作家之一。常画凤凰、雉鸡、仙鹤、孔雀、鸳鸯之类,杂以花木草石,具有生气。吕纪的画风以工笔重彩为主,兼擅水墨写意花鸟,也画花树,浓郁灿烂,古艳夺目,工笔勾勒与水墨写意具佳,笔墨流动,发展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绿竹白鹤中堂》绢本,纵160、横97厘米。通幅空灵疏秀,工笔没骨,此图下部一湖石透漏玲珑,中左一白鹤在梳翎,右边湖石后四竿绿竹,没骨略施轻勾,色彩明亮鲜艳,白鹤生气奕奕。左上边款署:“吕纪”,钤“四明吕纪”朱文印。

  仇英(约1493-1560年),明代杰出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初为漆工,但勤奋好学后改学画,师周臣。以卖画为生,精于摹古,对赵伯驹、赵松雪画用功颇深。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皆秀雅鲜丽。画法源于李唐等人,受文人画的影响,题材和趣味较适应民众的要求,为当代人物画的师范。构图繁密,意境深邃,文雅而严谨,匠心独运,为他人所不及。故而他赢得画坛的尊重,成为吴门画派四大家之一。

  仇英《升仙图》绢本,纵24、横93厘米。此图画风流丽纤巧,绘仕女、儿童等人物23人簇拥一轩车驱驰于道,图中人物、牲畜神态生动,形神兼备,造型各异,线条工细秀逸,色彩艳丽明快,和谐统一。注重意境的创造和笔墨的蕴藉,物象精细真实,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款署:仇英实父制,钤“十洲”、“仇英实父”朱文印二。左隔水杨守敬跋“仇实父升仙图卷尾有项墨林印记,皆真迹也。光绪丙戌得于京师,宜都杨守敬记。”

  丁云鹏(1547-1628年),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休宁(今属安徽)人。擅画人物、佛像、山水等。在丁云鹏一生的绘画作品中,以人物画为多,也最着称。他精研释道人物,得法吴道子,传情寓意,以精工见长。

  丁云鹏《松下纳凉图》纸本,纵95、横30厘米。此幅绘一古松藤萝盘绕,苍翠屈曲,树下一长髯老者横琴而卧,苍岩之下石桌上置图书等物,右边松根旁,一童子执扇烹茶,另一童子在河边洗砚,下边河岸一双白鹤引颈而鸣,通幅意境高古,人物线描纤劲洗练。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少年时即负盛名,家中富有,好书画,并以书法名垂海内。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曾做太子太保等职。精鉴赏,富收藏。既是画家、书法家,又兼美术评论家。绘画上,他专长于画山水,宗法董源、巨然、高克恭、黄公望、倪瓒等,尤其看重黄公望。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着,成为“华亭派”的首领。

  董其昌墨笔《山水册》1册6页,泥金笺,纵34、横25厘米。这册画中的树、山和小屋远近相连,意境平远开阔。在画法上,用笔细秀工整,墨笔描绘,皴点晕染,气韵淡雅秀逸,富有禅意。他十分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题材变化较少,但在笔和墨的运用上,有独特的造诣。以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绘画的皴、擦、点划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 ,清隽雅逸。

  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工诗文,善书画,为“四王”之首,又与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

  王时敏墨笔《山水扇》金笺,纵16.7、横49厘米。墨画峰峦数叠,树木茂密,数小屋隐于陂陀丛林之间,有如山村景色,以虚淡处理表现云气烟岚,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右上款署:“□申春日画似秉翁老年台正王时敏”,钤“王时敏印”白文印。为王氏76岁所作,笔致老到,通体无一懈处。

  王翚(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清晖主人等,江苏常熟人。嗜画,出生书画文人世家,又亲受二王(王鉴、王时敏)教,遂为一代作家。

  王翚《山水图》纸本,纵76、横46.5厘米。图的下部枯树寒林,横亘左右,疏密错落,左边竹篱茅舍,右边凉亭,后面湖水逶迤穿流至坡前,一人骑马,一仆荷担相随,中部隔水一带崇峦迭阜,左边丛林中人家屋宇丛集,山冈上流泉二道左右流来,题跋引首钤“上下千年”朱文圆印、“名山草堂,萧然独居,门无车马,座有图书,沉酣枕籍,不知其余,俯仰今昔,乐且晏如,丁亥春正字李营邱小景,耕烟散人王翚,”钤“王翚之印”、“石谷”白文二印,右下角钤“来青阁”、“清晖老人”朱文二印,笔墨工细,皴染淡雅,微着浅绛,意在寒寂。

  边寿民(1684-1752年),清初名维祺,字颐公,号渐僧,又号苇间居士。江苏淮安人。以善画芦雁名闻海内。属扬州画派。

  边寿民《花卉》横幅纸本,纵64、横90.2厘米。绘一坛一篮盛装酒及端节果菖莆、榴花艾叶等,右边款字一行:“苇间边寿民写”,钤“颐公”、“寿民”白文二印。左上题跋七行“艾青莆绿,榴蕊红成簇,折向筠篮看未足,况有新醅初熟,灵均千载迢迢,临风吊古徒劳,我且乘闲弄墨,天中瑞霭霜毫,清平乐。”钤“酒后常称老画师”、“如南山之寿”白文二印。下角钤“季郁审定”、“宣统辛亥年张季郁四十四以前所得”白、朱文印。下角“汉阳怀清斋张仁芬季郁民鉴藏金石书画之章”朱文印。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笔墨萧洒流畅。

  沈铨(1682-1761年),号南频,浙江德清人。工画花卉翎毛,亦能走兽,取北宋黄家画法,工致细丽,赋色浓艳,注重渲染,是清初著名画家。雍正年间(1731年)曾应聘赴日本传授画艺,历时三年,对日本画界影响甚大,以至于他离开日本后近百年间,其私淑弟子仍代不乏人。

  沈铨《三猿图》轴绢本,纵72、横88厘米。此图描绘空山枯槎,流泉淙淙,红叶丛筱,掩映盘绕,一老猿攀枯树树端,以树枝捅树上蜂窝,欲取其蜜,下有母子两猿坐于石坡之上,仰面望之,形神各具,富有情趣。左上款署:“乾隆己巳麦秋南频沈铨写”,钤“沈铨”、“南频居士”白朱二印。为沈氏68岁时所作。猿的造型准确、生动,猿的毛发形象逼真,笔法工细,同时刻意描绘了猿的神韵和动感,既重形似,又重神似,工写结合,既雅又俗,形成雅俗共赏的野逸、清新、中和的多种艺术风格。

  黄慎(1687-1768年),字恭懋、恭寿,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工草书、法怀素,画初学上官周,后用狂草笔法作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深入古法,尤其擅长画人物,为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采芝图》纸本,纵129.6、横60厘米。此幅以大写意为主,在画幅中下靠右方画一老叟背筐灵芝,回首俯视,若有所思,左上边款二行,“采芝图”、“乾隆十七年(1752年)春三月瘿瓢子慎写”,钤“黄慎”、“恭寿”朱、白文印二方。此图为作者65岁时所作。黄慎常赋予他笔下的人物诙谐的风趣,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开朗和可爱的一面,神情乐观、豪迈洒脱。他以流畅而又古朴的草书笔法,勾画出一个体态龙钟而精神矍铄的采芝老人,顾盼神态逼真。

  董邦达(1699-1769年),字孚存,又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复阳人。仕至礼部尚书。谥文恪。好书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饶有逸致。

  董邦达《仙山楼观图》纸本,纵125、横56厘米。此帧全景式构图,高山峻岭耸立图中,主峰气势雄浑。山坳松柏森森,草木葱茏。中景倚山置房舍数间。近景水波微澜,坡头灌木丛丛。全图布局严谨,开合有度,笔法苍劲俊秀,皴染得宜,虽用渴墨而又显华滋,是十分工细的南派风格。右上自识“仙山楼观”,“庚辰嘉平望前一日仿元人笔意,寄祝雪圃太亲台太老先生嵩寿”。东山董邦达“东山”、“是达也”、“非闻也”白文印三方,“直取性情真”白文长方印。为作者52岁时所作。

  吴宽(1435-1504年),明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八年会试、廷试获第一,入翰林,授修撰,后又任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吴宽作风高洁,不受时尚左右,而以清正自守。死后谥文定。吴宽兼工书法,字亦学苏东坡。能于滋润中出奇倔,自成一格。

  吴宽《行书诗轴》纸本,纵119、横39厘米。此幅作品点画偏于瘦劲,不像苏书那么肥厚,他把长撇送得很开,如“在”、“念”、“老”等字,另外吴书结体绝大部分跳出苏书的风格模式,不再以欹侧为美,而竭力追求端庄之态。整幅字的外轮廓几乎都趋于“方正”,有别于苏字扁平的造型,在结体上,苏氏“扁”之、“侧”之,吴则“方”之、“正”之,这种逆反性处理技巧可谓自觉而又高妙。

  张瑞图(1570-1644年), 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探花。他的仕途比较顺利,年轻时就升到学界最高层,但却因牵扯进魏忠贤集团而退出政坛,留下千古遗憾。晚年遁入空门,以诗文自娱,擅长行、草书,在师法钟、王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为后世留下不少书法珍品。

  张瑞图《行草诗卷》纸本,纵25.8、横456厘米。此卷笔法奔逸精到,正如跋语所云:“此老笔如风樯阵马,所向无前。每转必折,每折必劲。笔虽偃而锋甚圆,墨不赘而气自舒”。扁锋侧笔,转折处多用翻笔拗折,结构上下左右错动,用笔跳荡振动,自然流畅,形成一种新奇的节奏感。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烟潭渔叟等,河南孟津人。与黄道周、倪元璐同为明天启二年进士。三人在朝曾相约攻书,而以王铎最痴,对书法也看得最重。他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顺治间降清,被授以礼部尚书之职。尽管他因出仕明清两朝,而使人品蒙上了阴影,但由于其书法超群,依然成为不可动摇的一代宗师。他的书法不流于俗,不趋于势,而是执着地追求自己的书法艺术的目标。

  王铎《题丁野鹤诗草书卷》纸本,纵30.5、横537厘米。为王铎晚年58岁时所作。作品纵敛合度,不野不拘,节奏明快,字势跌宕起伏,连断自如。笔沉墨饱,枯湿互见。将元明以来以平正为主流的章法、结构模式加以改变,代之以欹侧。表现了他自觉的艺术意识,他的过人之处在于纵而能敛。

  邓石如(1743-1805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原名琰,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安徽怀宁人。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包世臣推其篆书为神品。曹文植称其四体书皆为清朝第一。工刻印,出入秦、汉,而自成一家。

  邓石如《隶书横幅》纸本,纵46.5、横130.2厘米。署“顽伯”、钤“邓石如”、“顽伯”白文印二方,引首“顽伯山人”白文印,左下角钤“陆树声鉴赏章”白文印,“武昌徐恕审定章”朱文印。笔法圆融,虽未甚加意而自然浑成,结字紧密、严谨,字形方正,笔势圆润,方圆兼备,刚柔相济,有一种大度、严正之正气。

(责任编辑:田欣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