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达利
2014-07-02 09:25:09 未知
说到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如今美术圈里的人都不陌生。他那如梦如幻的超现实主义画风,早已使人们相信,是源自伟大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那些有关“梦的解析”乃至性爱的潜意识作用。不过,当我们将之与毕加索等其他超现实主义画家放在一起时,便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达利究竟是凭借什么超越了他的前辈,并在其同辈中脱颖而出的。
寻找解开这一谜团的钥匙,还得从达利最为著名的代表作、面世于1931年的《记忆的永恒》说起。在这幅画里,有三面瘫软的钟表分别挂在树枝、台角和莫名其妙的物体上。毫无疑问,画家是想告诉人们,这些奶酪般的钟表已停止了运转,成为永不变更的记忆。然而,达利何以对时间产生了如此深刻的认识,想到用弯曲的钟来表达这种时间现象呢?
解开这一谜团的钥匙,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甚少有人知道它们究竟在说什么。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的狭义相对论,是通过“真空中光速不变”原理,使牛顿力学中互不相干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结合起来,从而构建起了“四维时空”体系。而1915发表的广义相对论,则是针对狭义相对论中“真空中光速不变”原理的“绝对性”这一瑕疵,通过引力,使长期分离的重力和加速走向统一。在广义相对论里,时间是会因引力场的变化而发生弯曲的。
再看《记忆的永恒》,我相信你已不难理解那些瘫软的钟表。不仅如此,由于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是以时间为出发点的,所以他超越了毕加索在事物空间关系里反复重组、夸张的创作局限,并且在同辈画家中脱颖而出。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达利中后期的作品中,常常会看到有关科学和宗教的体裁出现。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