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上一辈儿
2014-07-02 09:34:14 未知
最近有点儿忙,晕晕地。但是博客也不能老更新啊。今天打算胡说。
如果这篇文章名叫:Ryan McGinley给年轻人的十条建议,它肯定会被疯转——但我偏不起这个名儿。上次我写了五部有关摄影师的纪录片,很快就被偷走。我不打算给喜欢吃快餐人的写东西。我不欠你们的。别对我有期待。
所以,当我看到Ryan McGinley在帕森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看到Vice杂志将之几乎全篇转录,瞅着这位老兄脖子上挂着一台相机,穿着个大袍子发言,我乐了半天。但我却犹豫了一周,要不要写写这个事儿呢?写这种“红人”,他红红的履历往往会遮蔽许多事情。
Ryan McGinley在典礼上“显得”相当羞涩,我琢磨了很久,他为什么一定要挂着那台相机出场?这个“装饰”到底有什么含义?他今年多大了?36岁。嘿嘿,太好了,Ryan也老了。
我这么说是有个背景,Ryan的闪耀全在于他的年轻——拍了一大堆年轻人,26岁就在惠特尼当代艺术中心办个展……
应邀在毕业典礼上发言,这一下子就把Ryan带回了他的年轻时代。他回忆着当年从实验室出来,捧着自己的照片,一不小心却被风吹得四处散落,狼狈地四处捡照片的场景:“尽管我知道照片都脏了坏了,没法要了,但我也得捡回来,因为那都是我朋友们的裸体照。”
很快这位年轻人的发言从调侃就进入了正经,“我给大家的建议是……”,请听好了哈。
嗯,等会儿再说。
今天早上瞅到Alex Webb和夫人Rebecca Norris Webb最近的新项目,题为:记忆之城,讲的是柯达的生产基地罗切斯特城,这里曾因柯达而繁盛,现在又因柯达衰败。
题目很性感,但用照片怎么表现呢?扫了几眼照片,就不爱看了。很快,我就浏览到另一篇博客,竟然和我有同样的抱怨:摄影师也太爱用玻璃了。(请自行点击链接去瞅瞅,在纽约时报Lens博客里十几张照片有差不多一半都有玻璃,大多数都是夫人的作品)
镜子,玻璃,反光,泛光,于是这就代表了忧伤,诗意,以及记忆——多么万能的修辞!最近我拍了点儿照片,除了因为老年眼花,技术不熟练,导致焦点不实,其他年轻时候拍报道的坏毛病都在,一看到玻璃与镜子就特别沉溺。
我在奔向老年的时候,发现曾经那么鲜艳靓丽的Alex们也老了。同理可证Ryan McGinley。
Ryan给学生们的建议中有:拍一切。如果只喜欢用手机拍,那就可劲拍。对一切新事物说Yes,不要担心失败。不要担心相机的事儿。拍你自己的照片,不要去拍别人的照片……他这么唠唠叨叨,却没有发现,他小时候那些革命观点,几乎是今天所有人的摄影法则。
所以,在Ryan的文章下面有这样的留言:我真没有觉得这些照片有多好,没有什么特别的,任何一个和年轻人,夜店里的年轻人混在一起的人,都会看到一万次这种场景,并且会用手机将之拍下来。
Ryan的粉丝拼命帮他解释,有人说,这些照片选得不好。但更多人感慨的是,当他们亲自从自己偶像口里听到其成功之路,发现原来世界上没有天才,没有幸运儿,一切都仍然只是刻苦两字:“我会没日没夜地拍”、 “你不要怕失败,也不要怕吃苦”、“假如你的工作足够努力——要真的刻苦——机会就会出现。”
但我最喜欢他的其实是他这句话:“找到你愿意沉溺的事情,然后沉溺在里面。不要去和别人比。”(Find something to be obsessed with, and then obsess over it. Don’t compete)
对于摄影这种辛苦的劳作,你要不爱它,真做不来;但你要总觉得还有一张好照片在那儿等着,也会导致太匠气。关于大师,有多少次你觉得他们拍的好,只因为那是在外国。不管是老的还是少的,上一辈儿的光环已经(也应该)褪去。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