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深圳美术期待走出去

2014-07-03 08:45:27 梁婷

2014年6月董小明马德里画展现场。

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应天齐展场照片。

  董小明想不到,自己的《半亩方塘》画展会在西班牙引起这么大“动静”。在6月底的开幕式上,中国驻西班牙大使来了,西班牙的国家媒体来了,西班牙的艺术家们来了,开幕式现场还涌入了数百位自发前来的观众,展馆里挤满了人。

  深圳文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登上西方殿堂,如深圳交响乐团、钢琴演奏、合唱等,树立了一张张城市名片。相比之下,深圳美术大多打包在国际友谊城市、兄弟美术馆交流活动中,并且以群体面目出现,特点难以突出。近十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与深入,深圳一批有实力的画家终于映入西方美术界的眼帘。跟董小明一样在西方举办个展的深圳画家还有梁宇、应天齐等等,他们的作品受到西方观众广泛好评。而在他们身后,还有一大批艺术家默默耕耘,等待被国际眼光发现。

  1

  自己的路,别人复制不了

  不必讳言,当代艺术的话语权是在西方。“能进入西方主流艺术圈,其实是对画家学术探索最好的认可。”董小明坦白地告诉记者。在深圳画家当中,他走出去的步伐算最早。早在1999年他就应邀于纽约联合国总部作关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学术报告,并于2001年在那里举办《董小明水墨展》。后来便一发而不可收,几乎每年都有国外美术馆邀约,而最近的一次便是上个月在西班牙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展览。

  台湾作家朱天文有个经典句式:“上路吧,朋友。沿径旅行,直到自己也成了路径。”这句话,摆在深圳画家的海外征途中非常适用。“艺术家走出国门,每个人的机缘都不一样,很难找到一条可复制的道路。”梁宇告诉记者,他2012年在加拿大温尼泊MHC美术馆举办的个展,缘始于2010年他的作品在加拿大渥太华国际版画展上斩获大奖,该美术馆当时与他签订了展览协议。在他看来,西方国家邀请你办个展,首先是认可你的艺术创作,所以画家只有把自己的作品做好,机缘来临时才能抓住。

  尽管画种千差万别,目的地也各不相同,但深圳画家“走出去”的渠道不外乎两种:官方的和民间的。跟前者相比,后者的艰辛不言而喻。另一位在国际上声誉渐隆的深圳艺术家是应天齐,从2011年至今,他已经在威尼斯双年展连续参加过三次展览,他还是首个受邀在该展上举办个展的华人艺术家,他走的便是纯民间道路。2011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他参加了王林策划的平行展,荷兰全球艺术事务基金会在展览上看中了他的作品,希望他能够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是便有了第二年震惊西方艺术界的应天齐“世纪遗痕与未来空间”个展。

  虽然艺术家的海外交流,是基于自己个人的艺术创作,但是“离开了团队,画家寸步难行”。2011年当应天齐收到荷兰全球艺术事务基金会的橄榄枝时,野心勃勃,却也犯了难:语言不通,光是运输作品这一项便是巨大难题,更不用说敲定合作细节了。还有钱从哪里来?恰逢此时,几家艺术机构在等待与应天齐进行商业合作,而台湾亚洲艺术中心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不仅为他安排两个翻译全程陪同,更帮他承担威尼斯展览总费用,以及展览统筹,让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2

  关注当下,关注世界共同话题

  应天齐的作品主题是“回看”,探讨的是在“拆迁热”时兴的中国, 传统建筑如何留存的问题。而董小明的“半亩方塘”则是展示传统水墨在当代生活的发展路径。梁宇的作品,则再现中国北方的风情和历史画卷。由此看来,他们作品中的中国元素,似乎是西方观众更感兴趣的。

  董小明的拿手好菜,是以当代手段表现中国传统题材——荷花。董小明以多种新材料及多媒体,探索传统水墨的当代形态,表达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和诉求。他强调,那些表现深圳创新精神的原创作品,艺术上的“深圳创造”,更容易获得国际上的认同。“我们对外展示的不能仅仅是老古董,还需要有传统艺术的革新,让世界能够看到这个时代的中国的文化成果,这类作品更容易受欢迎。”

蒂森美术馆馆长(左)在展厅评价董小明的作品。

2012年应天齐在威尼斯与意大利波罗迪亚大学学者交流。

  在应天齐看来,中国当代艺术貌似在商业领域被全球热炒,但并不代表西方人对中国艺术很了解,相反,他们都只是“雾里看花”。“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点有两种:一种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想通过作品了解我们的制度和社会。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艺术就已经输出不少这种作品,如今已经不再新鲜了。另一种,就是通过作品了解中国的本土文化、本土资源,和当下现实,这是现在的主流。但前提是,它的表现形式必须是当代的,而不是传统概念的国画、剪纸、皮影等。”应天齐说。而国外展事的规格越高,对你作品的要求也越苛刻,“像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这类国际大展,你作品提出的问题也许应当是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在西方征途上遇到的障碍相对小一些。梁宇当时选择了一批反映北方城市历史、社会的作品。可能是因为梁宇生长的城市与温尼泊维度相似,而这两个城市又都是介于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大中型工业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憧憬现代,但也没有丢弃温馨和朴实的情怀,这种充实而美好的感觉感染了那里的观众。

  3

  期待深圳

  “美术军团”走出去

  在掌声和鲜花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如今深圳“走出去”有影响力的还是个体画家,学界的讨论也集中在个人上。其实深圳也有在国内美术界具备一定影响力的课题,比如“城市山水画”、“都市水墨”、“设计水墨”等,但这些以深圳城市之貌走出去的课题创作却不多,如何让西方了解到这一领域的探索?

  “跟个体艺术相比,群体艺术要进入西方主流美术馆会比较难,因为群体很难达到个人艺术那样高水准和纯粹。”董小明说。其实过去深圳美术也有亮相海外,但大多集中在友好城市的华人社区,和与深圳美术馆有合作协议的国外美术馆,无论是力度、规模,还是展示平台都有待提升。

  然而几年前深圳评论家鲁虹策划的“墨非墨”巡展西方五国让我们看到希望。虽然深圳画家在该展中亮相不多,但这课题却是深圳打造的,可见深圳学术在海外并非没市场。董小明告诉记者,深圳的新水墨创作在全国领先,而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更是一个国际性的平台,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圳不缺资源,所以要将资源整合起来往外推。目前深圳画院正在做一个方案,将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新水墨作品,另一方面是城市山水画和都市水墨课题。当我们手上有了东西,无论是深圳对外交流用,还是国家文化部国际交流需要,都可以马上拿出来。”

  在深圳军团等待东风之时,个体的步伐并未停止。如今,应天齐正在酝酿第四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事宜。今年,他将在他的故乡安徽芜湖古城举行大型“遗存、再生”当代艺术计划。他计划将这个成果再度带到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作为对2012年个展的回应:“2012年,我提出了问题。而现在,我将解决问题的方案带过去。”

  有一首歌《走出去》的歌词是这样的:“肥沃的土地在你面前,脚踏之地属于你。”我们不妨将此作为对深圳美术海外之征的祝福。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