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具古国雏形中华文明史或提至5300年前
2014-07-04 15:52:24 王圣志 杨玉华
考古专家经过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一的安徽凌家滩的考古发掘,发现凌家滩遗址规模巨大、功能齐全、等级分明,是一处大型中心聚落,且在其周边分布着规模不等、10处以上的中小型聚落。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或将中华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
据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朔知介绍,为了解凌家滩遗址和凌家滩文化内涵,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已连续6年开展了8次区域系统调查,踏查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
据介绍,凌家滩是5000多年前巢湖流域乃至长江下游的一个大型区域中心,在它的周边还有数个小的聚落群体,是一个“众星拱月式”的社会组织结构。凌家滩先民不仅发展了稻作农业,还以多种动物为饮食材料,当时的社会组织已具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凌家滩遗址本体所发现的内外两重壕沟是重要发现。其中长达2000米、最宽近30米的宽大壕沟是同时期屈指可数的大型壕沟,是划分居住区与贵族墓地的一道重要界线,居民区集中在壕沟环绕的区域内,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在其外围还有零散居住点,以挖槽填红烧土作为建筑的基础,以木骨泥墙为墙体,并出现了面积至少超过200平方米的大型特殊建筑。
朔知说,凌家滩文化距今5300—5800年,正处于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节点上,其文化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历程,“众星拱月式”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环壕聚落”的发现,并结合业已发现的大型祭坛、高等级的大型贵族墓葬、大型红烧土建筑,及功能多样、精美绝伦的礼制性玉石器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凌家滩人口的繁盛,中心与周边的等级分化十分明显。
朔知认为,凌家滩文化在社会组织、贫富分化、玉石器制造等方面都是同期文化中表现最突出的,凌家滩遗址中祭坛、大型壕沟等一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发现,显示其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说明当时可能已经出现了集军事指挥、宗教祭祀和社会管理于一身,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区域性政体——早期国家,进入了“古国”时代,迈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