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难忘小人书:童年时期的精神食粮

2014-07-10 13:56:24 吴文生

  我每次出差内地,总爱到书店书摊找书。前年,我到太原参加会议,傍晚时分,在宾馆附近的书摊上,偶然发现有几个四四方方的纸箱,其中一个上面写着:三国演义连环画收藏版,全套60册。这正是我多年来梦寐以求要找的书呀!我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下。凝望着这套连环画,它把我带回了五十几年前那段小人书伴随度过的美好童年时代。

  小学三年级时,正是国民经济极其困难时期,除了上课和做作业外,最大的期盼就是能看上一场电影,可是,在当时看一场电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限的文化生活,显然不能满足我们这些玩心十足的孩子的需求,只好去寻找别的玩法,如结伙捉蟋蟀,去竹林里捉鸟。父亲也是过来人,明白玩是小孩的天性。他并没有过多责备,而是努力寻找另一种模式,让我在正道上玩得更加有意义。他把珍藏多年的古典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拿出来,在油灯下勤奋地阅读起来。睡觉前,给我讲述小说里的故事。每年腊月三十贴年画,父亲买回一些与古典文学有关的年画,如精忠报国、千里走单骑、桃园结义等等。父亲这些潜移默化的有意引导,使我从小就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有一次,父亲出差到新盈港,特意给我买了10本《三国演义》小人书,我爱不释手,夜里常常抱着小人书睡觉。在中学读书的姐姐哥哥见我喜欢小人书,每次回家总给我买回一两本作为“见面礼”。我平时的零花钱和过年的压岁钱也几乎都用来购买小人书了。不久,书的数量渐渐多了起来,如《说岳全传》、《西游记》、《杨家将》等等,直到我参军前,收藏的小人书已达400多本。

  从那时起,小人书和我形影不离,它是我的良师与益友,只要有空就贪婪地阅读。每看完一册,就临摹小人书里我所喜欢的画面,不多久,家里的墙壁上都贴满了我画的画。寒暑假里,我们的家,简直成了小朋友们看小人书的阅览室。

  在《三国演义》连环画里,所描述的刘备的谦让、张飞的粗中有细、孔明的足智多谋、赵云的武艺高强、曹操的多疑、周瑜的胸怀狭窄、孙权的优柔寡断等等,人物鲜活的性格,牢牢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千里走单骑”是我阅读最多的一册,关云长尽心保护两位年轻美貌的嫂子,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忠、勇、仁、义、德、智、廉”的品德,成为我童年时代的偶像。

  随着时代的变迁,小人书虽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小人书以它特有的形式,给广大的孩子们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的:“小人书造就了这么一代人,它使我们憧憬着灿烂辉煌的未来,装着化不开的英雄情结,朝着一个大致的方向,上路了!”

  如今,已经归隐林泉的我,又玩起了童年时代收藏小人书的行当。时不时看看小人书,尤其在夜深人静时看《红楼梦》,倍感书中那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深刻的内涵,更领略到温故知新、净化心灵、品味人生的读书乐趣,仿佛自己又年轻了许多。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