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艺术区变迁调查报告之三:一号地——喜忧参半的“安全岛”

2014-07-19 03:04:14 张桂森

一号地

  “那个时候东营艺术区已经盖好了,朋友说去东营租工作室吧,我看了东营后感觉那地儿交通不方便,而且当时我还没学车呢,所以就没去那……”来自香港的艺术家莫伟康操着一口京腔味道的几近标准的普通话。

  拆迁中的“安全岛”

  庆幸没有选择东营艺术区的莫伟康在七年前租下一号地的工作室。“我是第一批来的,大概是2006年底的事了。”在香港长大的莫伟康是2001年来的北京,经历了在美术培训班的三年磨练,莫伟康终于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系本科,在本科毕业之后选择攻读了实验艺术系的研究生,这一待就是13年。

  与其他一波三折到处换工作室的艺术家不一样,莫伟康在一号地一待就是七年。位于京城北部的一号地国际艺术区,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批准立项,园区规划面积2700亩,一期规划建设及改、扩建工程4万平方米。在上一拨艺术区的拆迁热潮中,一号地可谓是拆迁中的“安全岛”,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因为我们是合法建筑和地皮,我看过建筑的图纸,在政府这块的手续全都是正规的,所有手续都有,开发商直接给我们看朝阳区政府的红头印,这一块地作为一个文化创业园区是有正规红头印的。”莫伟康说到。

  莫伟康透露,07年签约租下这块地的时候,业主给他所看的得知一号地这片园区至少还有四十年的使用权。“2006年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颓垣败瓦的感觉,厂房都是空的,墙是塌的,房是没有屋顶的。你看现在对面那个工作室是顾长卫的,他那个屋当时也都是没房顶的。”莫伟康一口气以当时并不便宜的每平一块钱的价格跟当时的开发商签下了十年的合同。

  莫伟康用一年不到8万的租价盘下一块不到200平的平地,开始盖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我来的时候就是平地,然后‘圈地’盖房,现在算起来不贵,乱七八糟的40万左右。但当时40万应该可以买三套房的首付了,从经济角度来讲,我们画画的人不太会投资,对炒房这个事没有太多的感觉。”莫伟康玩笑着说到。

  金融海啸后的转型

  经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批准立项后,北京一号地国际艺术区一期规划面积为2700亩,那时候的开发商们显得壮志雄心,描摹着一号地美好的前景。在可查阅的文件中显示,创始人从功能结构和艺术形态出发,立志将一号地打造为几乎囊括所有的艺术空间类型:A区未来以艺术主题公园为载体,它将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交流中心,也将是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国际顶级艺术机构的基地总汇;B区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华绝学荟萃之地;C区为现代都市农业风光园中的艺术区;D区是具有鲍豪斯建筑风格的当代艺术展示中心;E区是具有农业生态走廊的艺术区;O区是具有徽派四合院风格的艺术村落。这是一个美好而有气势的构划,它是亚洲当前最大的综合性艺术产业园,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功能的艺术平台,是一个集艺术家生活、工作、休闲、交流、交易、展示的超大艺术产业王国。可以说,一号地自成立之初即成为政府、国内实力艺术地产商以及国外投资机构共同关注的艺术产业蓝图实现地。一号地自始就集结了巨大的文化资源和社会力量,从而位居文化形态结构的高端和文化产业链的上游。

  凭借着政府批准立项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号地一度吸引到了建立中国美术馆分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古根海姆艺术机构的分支机构的意向。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至少古根海姆的中国分馆想在一号地入驻是确有其事,而牵头人便是香港汉雅轩的张颂仁。

  “当时张晓刚和邱志杰他们那块也是工厂用地,原来是头盔厂,也是合法用地。汉雅轩的老板张颂仁还在那租过一年半,他想把古根海姆的一个分区拉过来,当时已经交了300多万的租金,但他也中招了,后来08年经济危机了。各个方面的影响吧,我问他为什么不来,他说这么大的地方得营运,得有展览,一年至少一到两千万。你想想08年的时候,全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是很严重的,甚至很容易一号地就没有了,幸亏那个业主坚持下来了,但是开发商换人了。”莫伟康说到。

一号地

  2008年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这个主要靠国外画商支撑的艺术区突然陷入了危机,国外画商似乎一夜之间突然蒸发掉了。一号地一度陷入一片萧瑟,画廊关门、餐厅停业、艺术计划停顿。诸如当时的A SPACE空间、威诺里萨等画廊今天早已不复存在。一号地最早的开发商也因为资金链跟不上,放弃了继续持有的念头。“当时的开发商是来自清华美院毕业的一个于姓的画家,自己跟业主协商要下这块地,做开发商,后来各方面的原因,于先生松手不干了。开发商就重新变成业主自己接手继续了,因为当时08年底已经有2/3的场地已经租出去了,而且那个时候园区的基础建设已经做得差不多了。”莫伟康说到。

  转机发生在2010年,在距离一号地一站地距离的马泉营地铁口,赛特奥莱名品折扣店的进驻让何各庄慢慢出现了质变,商圈的发展带给这片土地新的活力。随着商业版图的明朗,一号地的决策者将其运营思路纳入崔各庄乡商业和旅游区域之中,成为高端配套项目。何各庄村党支部书记田兴说:“我们最终确定了一号地艺术区艺术生活化的主题。一号地就是要通过变脸,让大家实实在在看到艺术元素如何融入生活。而通过和商业区、旅游区的融合,是最好的途径。”

  一号地开始进驻不同于画廊的商业机构。除了原先已有的铸造美术馆、时间机器影像、虚苑版画等机构,不断进入的还有设计公司,动画公司,制作公司进驻。与此同时,一号地周边的生活配套设施也跟着升级优化,像样的各式各类的主题餐厅、面包烘焙坊不断的涌现,为一号地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陈三的理想是打造一家京西生活设计中心。陈三说:“我会开一个设计沙龙。家居装修的人都有一个感觉,业主和设计师都苦于资料缺乏。在我的沙龙里,简欧、田园、中式风格的设计图书将达到几千册。我还会提供扫描仪和数据库,大家不仅可实现资源共享,还可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

  疯狂的房租

  “毕竟艺术区和周边都在慢慢地发展,都是越来越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一好我们又遇到一个麻烦了,是不是该涨钱了?合同到期以后呢?不可能一点点的涨。”莫伟康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现在新进来的都是3块。与公司企业相比,艺术家的消费力太低了,每平三块的价钱对一个企业来讲是无所谓的,但是艺术家就可能承受不起了。”

  莫伟康的合约将会在2017年到期,等待他的是将至少不低于每平3块的价钱,这已经超出他能承受的价格范围。担心之余,莫伟康同时对中国艺术家对工作室面积的高需求有着自己的反思。在莫伟康看来,中国的艺术家被大空间“宠”坏了,“我是香港人,我以前在家里画画,住在廉租房,画完画就收起来了,香港那边的艺术家一般90平左右的工作室都是五六个人一起分。”莫伟康说到。

  与大陆的情况不同,香港的政府会有类似于艺术区的空间的福利政策。香港马会会有一个赞助形式,艺术家可以排队申请,以非常便宜的价格租到工作室,“每个人20平还是30平的小工作室,是1000块钱一个月,在香港很便宜。但是只能租一年或者是两年,因为是福利,用过这个福利你就得走了,让位给下一个艺术家进来。”莫伟康说到。

  与莫伟康同期进驻一号地院的艺术家慢慢在搬走,偌大的一号地院只剩三个空间是艺术家工作室,其余均为各种文化创意类的企业机构。在整个一号地艺术区域内,最集中的艺术家工作室群落只剩下318艺术营,而318艺术营早已因为人满为患。偶尔空出一间工作室,便会立马遭到哄抢,偶有还会碰上转让工作室的,转让费均在10万以上。等待一号地艺术家们的将是作品价格的涨幅能不能超过房租涨幅的课题。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桂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