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人物】陈华:引领潮流的苏派玉雕大师

2014-07-19 08:47:41 未知

陈华

  【引言】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它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玉因其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在上古时期被奉为神器和礼器,传说女娲补天用的五彩石即为玉。后来人们常常将玉视为富贵、权利的象征,喻为君子之涵养。《说文解字》释义:“玉,石之美,有五德者。”

  然而“玉不琢,不成器。”再美的玉也必须经过能工巧匠的雕琢打磨,才能焕发新的生命。明清以降,以玉雕大师陆子冈为代表的苏派玉雕名震京师,誉满四方。宋应星《天工开物》有言“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苏作”以隽永、清雅、书卷气而名动一时,成为中国传统人文艺术的一部分。时至今日,苏州仍然是治玉名城,那相王弄里的琢玉之声吸引了全国各地藏玉者的目光,这里也走出了许多玉雕大师,而陈华便是这众多玉雕大师中翘楚。

  比当兵还苦的那些年

  陈华出生于四川泸洲,骨子里有着四川人的耿直、勤劳、重情义。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正是他的这些性格特征让他与玉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并在玉雕这条苦行的道路上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成为当代极有影响力的玉雕大师。

  1987年,陈华参军来到苏州,在军民共建的项目中,结识了苏帮玉雕大师张凤鸣,学习玉雕。1993年服役结束后,陈华原本打算去深圳经商。临走时,重情义的他特意去拜别了老师张凤鸣。张凤鸣看他聪明灵巧,希望他留在身边继承他的手艺,包他三年学成。陈华心想:若能有个一技之长也可养活自己,而且当兵四年的苦都吃下来了,这三年的苦又耐我何?便应了下来,从此真正拜师学艺。

和田籽料“吉象”

和田籽料“琴棋书画”

  然而,这一入门才发现其中的辛酸。陈华回忆起那段艰苦学艺的日子,眼中仍然闪着泪水:“什么是苦?跟着师傅学的那几年才是真正的苦,比当兵还苦呐!没有任何工资,退伍下来的三百块钱,只留了一百给自己,其他都寄回了家。除了吃住,其他都得自己来,买衣服,看病吃药。”然而他在苦中寻找快乐,寻找人生的真理。

  学艺的那段日子主要是学雕刻的技艺,因为做的是仿古玉,所有传统的一套工艺切、挖、斩、磨、勾、撤、掖、顶撞、叠挖、翻卷等等他都学会了,而且练得非常熟练。从一开始一个小动物要做一个星期,到后来一天就能做两个。由于他做得又快又精,不久便有老板请他加工。他的名声很快也传开了,引领着苏帮玉雕的一种流派。

  既雕既琢 引领苏派潮流

  目前,国内玉雕主要分京派、扬派、海派和苏派,并称国内四大玉雕流派。京派玉雕多为北方风格,大气雄浑、雍容华贵。扬(州)派玉雕兼具南秀北雄。海派玉雕中有部分工匠来自苏州,其工艺也极为精巧,但仍不及苏派。唯有苏州玉雕最为“精巧”,玉石雕刻经“琢”“磨”之后,散发出的江南水城所独有的“空灵飘逸、清秀雅致”,这是苏州玉雕的精髓。

  我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陈华学艺的那几年主要是学习雕工,有时师傅画好了图,他拿去加工。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这样,顶多只能算是工匠艺人。然而,陈华深知玉器雕刻,技在其次,重在设计。因此,他又花了七年时间在家闭门苦练,设计和绘画。不仅熟练仿古、鸟兽、人物、动物、玉牌等各种题材类型,而且尝试自己设计创作,开始从玉雕工匠向玉雕大师转型。

和田沁黄籽料“一统天下”

和田籽料“三不问”

  经过多年研究,陈华终于创作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引领了苏派玉雕的潮流。他总结出五点要素:因料施艺、剜脏去绺、俏色巧用、化瑕为瑜、废料巧用。追求在保持原状的基础上,从料性、颜色、形状等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巧用皮色,使整个玉雕整体大气,自然而又细腻。

  作品《一统天下》堪称一绝,曾获得2010年苏州“子冈杯”金奖和2012年北京玉石器“百花奖”金奖。他把秦始皇及其丰功伟绩融于设计中,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钱币、文字等利用皮色巧妙呈现,人物形象逼真,构图合理又浑然一体。他所创作的《吉象》巧妙利用红皮,“象的头部及可爱的长鼻因为红皮覆顶而显得喜气富贵,在工艺上运用了三维立体雕刻的手法,也就是圆雕,前后左右各面均有雕出,观赏时可以不分正面、侧面,从四周上下任何角度都能欣赏。”他解释道。

  其中,俏色玉雕是其最大的特色。他说:“我喜欢找有黑有白有皮的一类玉,玉料丰富的颜色和玉质对我的设计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但是也最能出彩。如果是一色的,做出来,人物就是人物,动物就是动物,效果一目了然。而带色的玉往往属于材质不好的玉,却能创作出好的作品。”2009年创作的《龟鹤延年》,在雕刻好的龟上,利用多余的红皮,浅浅雕刻了一只鹤,伫立于神龟身上嬉戏,生趣盎然。

  同时,他所设计的形象常常成为人们模仿的对象。1997年他受到动画片里猴子形象的启发,用糖料创作出《卡通猴子》,这只圆脸大眼睛猴,憨态可掬,风靡一时,模仿者不计其数,至今都还有人在模仿这一形象。后来他又曾一改传统正面观音像的构图,而雕刻出侧面观音,开脸慈祥。一夜之间市面上竟有90%家都在争相模仿。

  巧借谐音 传达文化底蕴

  陈华玉雕作品的魅力和价值,除了它的精美的雕工,温润坚实的玉质。更在于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品经常借用巧借谐音,寄寓深意。

  据悉,和田白玉籽料《一马当先》曾经荣获2010年北京天工奖“优秀作品奖”和苏州“天工奖•子冈杯”(铜奖)两项大奖。该作品不仅对皮色的利用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结合皮色的丰富色彩变化,使得马的眼睛、鬃毛、尾部跟马身浑然一体。同时,还巧借“蝙蝠”的谐音,在马的上面利用多余的皮色雕成一只蝙蝠,有“马上有福”的寓意。背景的竹节和天空的蝙蝠为此作品更是增添了“祝福”的寓意。

  作品《带子上朝》选了罕见四色和田籽料,据说这块料当时买来花了六十多万,设计这块料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最后灵感来时,一气呵成。他将大块的“僵”设计成鸟巢,里边刻了5只丹顶鹤,晶莹剔透,上面一只大鸟,头是红的,嘴巴是白的,整个身体是黑色,下面是4只白色的小鹤。用“带子上朝”名称,寓意辈辈做官,代代上朝,表达了美好的祝福。

和田籽料“带子上朝”

和田白玉籽料《一马当先》

  如此借用中国文化中吉祥寓意的作品还很多。巧用谐音已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提高文化内涵较为普遍的方法,但是玉雕讲究的是把玩,因此需要讲究意境和手感,陈华的作品注重重与轻、密与疏,虚实相生,取裁有方,使得整个作品放佛天意造化使然,既有吉祥的寓意,又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陈华说:“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它的材质不一定是好的,这就要看艺术家们和每一个艺术创作者,尤其是我们现有的玉雕艺术者的智慧能否赋予它一种艺术生命力。”

  文化内涵往往与道德修养相关联。传统艺术中,艺术创作皆是人品为尚,它决定了艺术创作中所达之情的高低优劣,一个道德修养高的人其文化底蕴也必定深厚。北宋郭若虚曾说:“人品既高,气韵不得不高”。陈华也常常教导徒弟,除了练习好技能外,也要多看书,多交流,最关键的是要人品好。

  陈华说,“人品即作品,一个心术不正、品质不佳的雕玉者,心思没在玉器的创作上,不可能雕琢出具有收藏价值的精品,即便借助炒作能够风行一时,终究要被时代所淘汰。”

和田白玉籽料 《一统天下》

和田籽料“貔貅”

  心系行业发展

  2006年,陈华成立了雲石玉雕工作室,下面有十多位学徒,教授他们各种题材的设计、加工等,为苏州玉雕行业培养新的血液。他作为相王路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正忙着对相王路进行规划和改建,将相王路和十全街共同打造成苏州最专业的玉石文化街。

  如今的陈华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已经从当年的小学徒成为整个玉雕行业的领军人物,他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个人玉雕创作的探索,而是如何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据了解,目前整个苏州从事玉雕行业的有五万人,苏州玉石文化行业协会有八百多家,而相王路协会有三百多家,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相王路里四五家做玉雕已经翻了好几十倍,“但是行业的发展不代表市场繁荣,近几年,整个玉雕行业市场并不景气,一方面我们缺乏创新,有很多雷同作品,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市场管理。这里面最关键的是缺少引导作用。”

  为了提高玉雕艺人的整体素质和修养,经常举办各种展览和交流活动。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的“中国•苏州玉石文化节”和“第三届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以此推动行业人才不断创新,另一方面推广“陆子冈”品牌,为苏州玉石文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陈华一年创作大约一到两件作品,已经有太多的社会事情占据了他的创作时间,但是他认为比起个人创作,推动整个行业发展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他设想的是苏州玉雕在未来,改变目前小作坊的经营模式,发展成大规模的企业经营模式,打响苏州玉雕品牌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