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田玉质地是价值关键 收藏需避免四误区
2014-07-23 14:31:23 未知
和田玉在收藏界,是公认的投资收藏的首选,首先在乎的是它的升值价值,和田玉的升值价值是很高的,在时尚界也是非常地受人欢迎的。和田玉那么受追捧,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选择到可以收藏和投资的和田玉呢?
现代的玉石界,各种各样的玉石产品充斥着市场,人们在挑选和田玉的时候,不禁会被各色打着和田玉名称的玉石所迷惑,而对于收藏者来说,最担心的就是被“和田玉”的招牌所迷惑,那么怎么样选择才不会被骗呢?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和田玉收藏与投资的相关技巧。
质地是价值关键
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对玉器的鉴赏渐渐呈现出重玉料、轻产地的趋势,和田玉的地位不可动摇,但“非和田不看,惟羊脂独尊”的理念已经过时了。虽然大量的外来玉种最初是以仿冒品的身份出现的,但随着人们收藏理念的成熟和对于玉器鉴赏水平的提高,这些外来玉种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新疆宝协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一件玉器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关键不在于玉料的产地,而在于玉料本身的质地是不是上乘。就拿碧玉来说,俄罗斯碧玉、加拿大碧玉在质量上往往还要强于新疆的碧玉。对于碧玉的手镯、珠串等首饰来说,这两类玉料的制品价格并不比新疆的碧玉低。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目前通常的价格,同等级别的子玉是山料的6-8倍。在市场或网上,更常见以无皮之山料或俄料,充和田子料出售。俄料亦属山料且物质成份一样,因出矿地在俄国境内而称俄料,其价更低得多,特性是色白但玉质太水,即是透明感过重,密度和油质感均比不上正宗和田子玉料好。
造型是价值基础
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权衡要适当。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是美的作品。
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感受。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
工艺是价值保障
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砣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收藏价值锐减。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反映了丰富的收藏价值。反之工艺差、艺术低劣者,鉴赏价值就逊色得多了。
和田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因此习惯上称为皮色子玉。有秋梨、芦花、枣红、黑等等颜色,琢玉艺人以各种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枣皮红、洒金黄、黑皮子等等。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利用皮色可以制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称为得宝。
和田子玉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而色皮的形成是次生的。假沁色的带皮子料近年非常多见,沁色多附着于表面。外表没有油分比较干涩,没有水头,需要注意区分。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玉文化,这也是玉石受人们欢迎的一个原因,人们既看重它的收藏价值,也看中它的文化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现代,和田玉的饰品更是琳琅满目,为了满足人们的收藏需求,各种各样的玉雕作品真是非常的吸引人的眼球。在各个玉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玉雕,掀起了收藏的风尚,在人们的眼里,能够拥有一款精品和田玉,真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了。
收藏和田玉的误区:
目前和田玉交易市场上出现了鱼目混珠的仿品、伪品,更有一些假专家、行骗者、信口雌黄编造故事,不仅使和田玉爱好者、收藏者步入误区深受其害,而且也使和田玉收藏、鉴赏事业的正常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投资选择和田玉的时候,不但要懂得选择,还要搞清楚和田玉的一些收藏误区,特别总结出以下四种常见的误区,望广大和田玉的爱好者能多加注意。
一、重古不重今
上代的玉器,因为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所以近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追捧的对象,也是玉器收藏品种中无可厚非的佼佼者。清代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中的第三个高潮,由于乾隆帝酷爱和田玉,因此使清代的玉器加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造型纹式、款式品种、雕琢技艺都超过了前朝,特别是仿古器皿、人物花鸟、文房用具、山子盆景等等,不但在雕琢技艺上超过了前朝,而且还有很多的创新、创造,是前朝没有出现过的,代表了当时玉器雕琢的最高水平,也创造了中国玉器发展史第三次高潮的最高水平,从中国玉器继承发展创新的意义上讲,清代玉器功不可没,也是玉器工艺发展的典范,但是玉器的价值衡量在很大程度上是重料、重工,因为一块上乘的的原料是很难寻觅到的,而一个雕琢大师也是千里选一才产生的,二者的结合造就了完美,也产生了价值。赵汝珍先生在他的名著“古玩指南”一书中对玉器的价值有很详细的表述,乾隆当朝一个干白底没有翠的翡翠搬指绝对没有当今一个水种满色的翡翠搬指价值高,同样乾隆当朝的一个青玉搬指也绝对没有当今一个枣红皮羊脂玉的搬指价值高。
清代的和田玉雕件无论大小百分之八十是青白玉,而且很多雕件因为惜料而不敢取舍,所以带裂绺、带暇疵,就材施艺影响了造型美观,又因为科技不发达,开采条件艰辛、运输困难等等原因,在清代每年进贡的玉料中和田羊脂玉寥寥无几,大部分是青白玉,而当今和田玉的开采无论是从每年的产量、质量及籽料出产量都远远的超过乾隆鼎盛时期的几十倍、上百倍,从原料来看当今胜过前清,从雕琢技术上看,当今从设计理念、加工设备、雕琢技艺远远超过前人,目前国家收藏的国宝玉器无论是从原料使用、艺术设计、雕琢工艺方面,都是前人无法达到的。当代和田玉精品无论是在艺术性、工艺性、原料质量上都具备收藏、鉴赏、增值、保值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玉器发展史第四个高潮的最高水平。
二、重色不重润
对于和田玉来说不能认为只要是白色的就一定是好玉,更不能认为白色至高无尚一白遮千丑,石与玉的区别主要就在于石没有玉性,所以不能只重色白不重润,润者质也,没有质只有色犹如没有灵魂、没有生命,所以在挑选和田玉时“色与润”二者不可缺一。一般来说,在挑选白玉、青白玉时、在同等色度下重润,以润取胜,比如有些上乘的青白玉润度超过一般白玉,因而也可将其算作是和田玉里的上品。
一块好的和田玉必需同时具备三项条件,色、润、净。
1。色要正、不能有二种色像出现,如灰白色、青灰色、黄绿色。白玉的标准色是脂白、奶白、荔枝白;青白与的标准色是粉青、绿豆青、瓜皮青。
2。质要润质地温润细腻,观之犹如脂肪、油润纯净,抚之犹如婴儿的肌肤细腻光滑。
3。整体净,洁白无暇是和田玉的美称,整体纯净、无瑕疵、无石筋、无裂绺才是上品。瑜不掩瑕、表里如一是和田玉的美德。
三、重皮不重质
近年来在和田玉的收藏品市场中,出现了很多钟爱和田玉皮色的藏友,痴迷于和田玉美妙的皮色中,如:枣红皮、砖瓦红、桔黄皮、姜黄皮、虎皮、撒金皮、乌金皮等等。这些皮色固然很好也非常难得,但是要看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料质上。首先要认定我们是爱玉玩玉者,以玉为本,而不是爱石玩石者(收藏观赏石、奇石另当别论)对于质地最差的玉来说,再好的皮色也全无所用,而如果一块好的和田玉再有上好的皮子,则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也就增加了它的稀有性和价值,所以好的皮色要配好的玉质才是完美的,重皮不重质是本末倒置,从收藏、增值、保值的角度看,只有皮没有质的原料不具备增值作用和可收藏性。
四、重料不重工
“玉不琢不成器”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名言,玉虽然很珍贵,只有成器后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目前有些和田玉收藏爱好者在选购藏品中一味追求原料的品质,而忽视了雕工的优劣及设计体裁的文化内涵。
收藏当代和田玉藏品,首先要分清什么是商品,什么是作品。二者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商品是可以重复生产的大众消费品,没有艺术灵魂,充其量也只能是工匠技艺的表现。一件好的和田玉作品,它体现了制作者的文化学识、艺术修养、雕琢功力,使人们在品位、鉴赏、把玩中得到享受,特别是玉雕大师们的杰作及获奖的名家名作,每件都是神形兼备,都是珍品、神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变得越来越珍贵。
一个和田玉雕件无论原料再好,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及精湛的雕琢技艺,它也只能是一件半成品,没有收藏性,也没有鉴赏性。
玉石文化博大精深,玉石收藏特别是和田玉的收藏陷阱很多,购买和田玉一定要慎重,多看,多学,以免打眼造成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刘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