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为什么不办个稿草展?

2014-07-27 15:57:08 邵宁

  但凡有书法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书法史中有三件炳彪青史之作——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当然也知道三件作品都有一个共同属性——稿草。稿草是书家最为自由的书写状态的产物,因为没有现实的创作目的,没有“受主”,完全是自己精神状态的记录,因而也最为本质与自然。诚如王澍《论书剩语》谓:“古人稿书最佳,以其意不在书,天机自动,往往多入神解,如右军《兰亭》,鲁公《三稿》,天真烂然,莫可名貌。有意为之,多不能至,正如李将军射石没羽,次日试之,便不能及,未可以智力取已。”优秀的稿草作品出于无心,心手两忘而浑然天成,对书写者与欣赏者来说有一种无意于佳而佳的审美顶峰体验。那么,把书家最为自由的书写状态写就的东西展现出来,办个稿草展,如同已经有的大字展、扇面展、册页展,又如何呢?

  细细斟酌,发现问题多多,具体来说说。

  一、

  书家自身的制约因素

  所谓稿草,当然是书家自己作诗、作文。古代书家多为诗文兼擅的文人,自然不在话下。而当代书家的自作诗文的能力显然不足,抄录别人的诗文还有脱字、错字、句读不清的问题,何况是自己作诗文。此为其一。其二,当代书家用毛笔书写多为有目的的“习书”,意在创作专门作品。电脑时代,日常书写连硬笔都已经淡出,何论毛笔。优秀稿草作品诞生的土壤——毛笔作的日常书写——业已消解,何来稿草?其三,如果真有“稿草展”征稿启事刊出,书家们便会像对待扇面展、册页展一样对待“稿草展”,反复设计(当然包括对涂改的设计)、反复书写,创作出一件“稿草”,这是真正意义稿草吗?

  二、

  评审的制约因素

  有展览就会有评审,评委评审稿草也是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既然是稿草,那就应该是书家最本性的书写流露,每个人的心性不一,流露出来的笔性也不一,打个比方,就如同中学生写作文,必然是一人一体,各不相同(当然,这些书写大多没有经过提炼、纯化,还不能称为书法)。所以,我们可以在一般书展中允许临摹式创作的存在,却不能在“稿草展”中容忍临摹式稿草的出现。但是,这却给评审带来了难度。在评审其他形式的作品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用“笔法”、“字法”、“章法”诸“法”去衡量作品的优劣,这种方法最为客观与高效,但是这些“法”运用到稿草的评审中却似乎有些牵强,因为稿草最看中的是“性情”、“心性”,而这些在实际评审操作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评委的主观好恶可以直接决定作品的入选与否,这显然是不妥的。因此,对稿草的评审似乎很难用目前通行的评审方式去操作。

  三、

  社会的制约因素

  办一个展览,除了上级主管部门下拨部分展览资金外,其余的都需主办者自筹(若是民间组织办展览,资金的问题便更显著)。这就涉及社会力量(主要是企业、集团等商业力量)的介入。当然,他们的介入不是无偿的,展览过后,总有一部分优秀作品被收藏,

  企业、集团收藏艺术品,当然是基于其“价值”,这里的“价值”包括艺术价值,更包括市场价值。稿草的艺术价值自不必说,那市场价值呢?我们知道,稿草转化成实际价值的时间跨度要比成型作品要长得多,往往是在书家确立其历史地位后其稿草才会开始被人重视,而这可能是书家晚年甚至是过世之后的事了。企业、集团会出钱收藏当代普通书家尤其是青年书家的稿草吗?似乎不太可能。

  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稿草展”是办不好外加办不了了。而这个命题从提出到论述于中国当代书坛的现实状况来说都显得十分荒诞。但是,在荒诞的背后,我们能悟出什么吗?

  当然有。

  一、

  当代书法创作的形式化倾向

  清末的碑学运动对书坛带来的震撼是持久的,其带来的不仅是书法理念上的革命,同时也是书法技法上的突破,以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于右任为代表的一大批书家都创出了一套独具个人面目的书写技法套路,是对流行了千年的帖学书风的革命性变革。这让学书者认识到书写形式(包括笔法、字法、章法等要素)变革的重要性。追求形式突破成为了书家的自觉要求,这种要求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书法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随着一大批大专院校成立书法专业,大批民间书法办学的兴起,大量古代优秀书法作品的出版,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来,大批青年习书者加入进来,很多才智聪颖者很早便掌握了先贤的各种书写技法,然后融会贯通,渗入自己的审美心性,写出了源于古人有迥异于古人的个性书法,这在当代中青年书法群中并不鲜见,个别人已经在笔法、字法、章法、气韵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形式美技法语言体系。这些书法作品在经过各级书法比赛的评比入展、获奖后得到社会的认可,书写者进入书法家协会,转变为书法家。

  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当代书法家大多应该称为“书法技法家”。他们在学书过程中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历代先贤技法的研究与揣摩上而忽视了形式以外的东西,以至于很多书法展的入展作品中出现明显的脱字、错字、句读不清等低级问题,要求自作诗词更是大加窘迫的事情。书法家自身的素质问题已经在三十年书法发展大潮中非常显著地暴露出来,如不及时纠正,一味追求技法与形式,当代书法发展必然走进死胡同。

  二、

  展览评审与商业介入对书法创作的导向

  书法创作在当代已经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中国书法近三十年发展,习书队伍不断扩大。要在书法圈中立身扬名最快的方法便是参加各级书法展览并获奖,而每次书展的投稿数量与评委数量极不协调,平均每张作品在评委面前停留的时间不过数秒,为了吸引眼球,大家不约而同地走向形式,追求视觉的新颖与冲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笔者戏言的“稿草展”中反复设计涂改方式的做法不是没有可能。

  不停的展赛,造就了一批中青年书家。随着其书坛地位的巩固,一系列应酬随之而来,伴随着的是商业因素的介入,商家投资其作品,再通过商业运作获得利润与回报。对书家来说就是作品润格不断攀升,而普通书家的东西则乏人问津。这就逼着“非名家们”挤展赛这条独木桥,这就是为什么当代的书法展不断有人提出批评而实际参赛人数量与日俱增的现实因素。

  在这种近乎疯狂的书法赶集活动中,人们忘却了太多。如果问一个普通人书法的作用是什么,他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修身养性”,而对一个真正身处书法圈中的当局者来说则另当别论。急功近利的气氛弥漫在整个书法界。有人为自己入展而狂喜;有人为屡投不中而懊恼;有人为了国展投几十件稿子;有人被网友抓出来以剽窃他人书作示众……

  种种书法圈中的怪现状迫使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些问题,遂有了办个“稿草展”的古怪念头,诚然这是一个不太可行的想法,但是如果习书者都来做点实事,把书法作为自己全面发展的一个手段、方法,丰富自己,完善自己,那么书坛的发展会更加繁荣与健康。

  愿稿草展早日举办。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