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水凳”亮相 展现古代琢玉技艺
2014-07-29 09:34:53 魏沛娜
霍学正展示古代琢玉工具“水凳”。
在今年第十届文博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意中心分会场上,中国工艺品高级技师霍学正带来传统琢玉工具“水凳”,为观众表演古代雕琢玉器的方法和技艺,引起了不少人驻足观看。日前,记者前往位于深圳盐田沙头角国际创意港的霍氏玉石坊,一探究竟。
据霍学正介绍,“水凳”是古代人用来创作玉器的简单设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艺人都用“水凳”琢玉。其结构是一个高一米多的长方形木架子,上面有一根水平纵向安装的卧杆。卧杆下安有按水槽,挂有水桶,用于磨玉时冷却,再用脚踏竹板的原动力方法,对玉石进行切、割、拉、磨、钻。“仅一件小挂件也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最后才雕琢成器物。”霍学正说。
霍学正介绍说,“水凳”有五种转铊——冲、磨、铡、轧、钩,每种转铊用途都不一样。“我在当学徒时曾亲自使用过‘水凳’,持续使用了20多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现在都不用了。我也把自己使用过的‘水凳’捐赠给了天津博物馆。为让这老宝贝不失传,我亲手复制了水凳,并带到了今年文博会现场。”
此外,记者在现场还发现,霍氏玉石坊展示的各种琳琅满目、造型各异的玉件令人目不暇接。展柜中摆满了霍学正亲手收藏和雕琢的珍贵玉品,是共3万多件藏品的一部分。藏玉和琢玉是霍学正的两大绝活,而他也没想到自己到了天命之年会成为世界上琢玉收藏最多的人,并被收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玉石品种极为繁杂,切割前很难辨别石料里的玉材到底咋样,得‘赌石’。选料时必须仔细鉴别其颜色、重量、硬度等,一旦‘走眼’就赔大了。”至于“琢玉”则更是让霍学正倾尽心血,“我追求的就是那种浑然天成,雕琢而不留痕迹,追求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和境界。”据了解,目前霍学正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