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抱怨合唱团”唱走负能量

2014-07-30 08:41:49 刘 琼

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参展项目,带来移动的“社会雕塑”

由深圳市民组成的抱怨合唱团在街头表演,他们的目标是“上街去发声,唱走负能量!”

  “来了都是深圳人,我们都有身份证。为了让小孩念书,全家人拼命积分”、“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每月都缴。卡奴车奴房奴,就是工资太少”……这一句句的抱怨,并非部门投诉,也非饭桌闲谈,而是来自“抱怨合唱团”的原创歌词。

  27日下午,由23位深圳市民组成的抱怨合唱团,在世界之窗金字塔旁广场用欢快的歌声唱出了他们对深圳这座城市的“意见”,引来数百观众围观。这是他们的第二场演出,之前他们已在华侨城创意园进行了首秀。接下来,抱怨合唱团的“抱怨”,还会在欢乐海岸、深圳中心书城继续进行。

  来自芬兰的“舶来品”

  抱怨合唱团,是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的参展项目。抱怨合唱团项目始于2005年,由芬兰艺术家特雷勒沃·卡雷勒侬和奥利维·科克塔·卡雷勒侬发起,旨在用比较温柔的歌唱方式,唱出心中对于城市生活的抱怨,以平静各自焦虑的内心。近十年来,这一行为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新加坡、汉堡、圣彼得堡、墨尔本等地均出现过抱怨合唱团的身影。在国内,曾以“投诉合唱团”的名字出现在香港和广州。

  抱怨合唱团的项目负责人陈航介绍,合唱团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向市民招募,成员职业遍及贸易、设计、美容等多个行业。他们多是迈向社会没多久的年轻人,年龄最大不超过30岁。而合唱团“独特”的歌词,更是从市民手中一一征集、改编而成。

  据活动主办方华·美术馆项目负责人刘阳透露,早几个月就在美术馆内启动了对抱怨歌词的征集,共收到深圳市民留下的近千条抱怨便签。团队成员根据抱怨便签改编出一首首朗朗上口、幽默调侃的“抱怨歌词”:刚毕业时觉得都还没青春够/信用卡变成甩不掉的赘肉;世界很大,我很渺小,但我保持微笑/压力山大,给它放假,陪我抱怨一下;练得全身肌肉,上演地铁大乱斗/赶早晚高峰,挤得小偷伸不出手……

  会移动的“社会雕塑”

  作为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的参展项目,合唱团与雕塑,看似不搭界的两类事物其实并不矛盾。“这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陈航解释说,“你可以把我们看成一个‘移动的雕塑’,一个活跃的、移动的发声群体。”刘阳则作出了进一步的阐释,抱怨合唱团从某种程度而言,是一个活脱脱的“社会雕塑”。

  人们关于雕塑的传统印象,通常是一件固定的、有形的、已经完成的艺术品。而“社会雕塑”的信奉者则认为,塑造的范围应该扩展到每个人所使用的无形的材料。从这个层面上看,社会就是一个雕塑,而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在塑造着自己,也在塑造着周边。

  “社会雕塑”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被社会广泛参与,抱怨合唱团无疑印证了这一点。抱怨合唱团在市民中招募成员,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在市民中征集“抱怨”,“抱怨”映照切实生活。正如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馆馆长栾倩所说,与以往雕塑展的项目相比,抱怨合唱团有“更多的互动,更多的公益,跟在地文化更密切的联系。”

  在矛盾中“抱怨”前行

  陈航告诉记者,对比起香港和广州的“投诉”,深圳的“抱怨”要温和得多。在她看来,深圳是一个挺平和的城市,本身就没有太多戾气和怒气,收集来的抱怨既不尖锐也不极端,都是些“小毛小病”。最让陈航惊讶的是,很多市民告诉她,“生活挺好的,停止抱怨吧。”

  实际上,抱怨合唱团的定位也并非一个批判型社团,只是号召人们关注身体内的负能量,同时将其通过健康积极的方式表达出去。但这也是让陈航感到矛盾的地方,“歌词有负面的东西,我们唱出来却是要正面的。”

  为此,抱怨合唱团的歌词作者贺爽特地选用调侃的方式设计了这些“调皮的歌词”,“既获得了抱怨者的共鸣,也轻松地将抱怨情绪融入到音乐当中”。

  谈及陈航的困惑,贺爽认为,压力跟抱怨本来就是很私人的情绪。而想要抱怨变成一种正面能量,就一起到街上去,把抱怨唱出来。正如抱怨合唱团的口号——“上街去发声,唱走负能量!”(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