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访】吴笛笛:用当代的手法传达中国传统的抽象美感
2014-07-31 11:17:24 陈正
吴笛笛,女,1976年出生于重庆。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画室,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雅昌艺术网:雅昌艺术网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艺术家吴笛笛的工作室,不久之前吴笛笛老师在北京前波画廊举办了她的新的展览,今天我们主要请她来聊一聊她的新作品,以及她大创作思路。
雅昌艺术网:吴笛笛老师您好,首先还是要请您聊一聊关于您这次展览的新作品。
吴笛笛:这次展览主要是一个系列的作品,其实本来我是有四个系列的,但是跟前波那边沟通,他们觉得最好是一个系列,因为他们是一个单独的空间,非常整的一个空间,他们希望是一个系列,这样画与画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关系,整个形成一个场,这样可能说得东西更加得清晰。所以就选择了竹子这个系列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这个作品在你的创作当中是首次在这次展览当中呈现吗?以前有呈现过吗?
吴笛笛:这么完整的呈现是第一次,其实我一直都在想竹子这个植物它其实就是一个植物,但是它一直都跟枣树、跟梨树,跟什么杏树它们都是一种植物,但是为什么它承载了这么多东西,大家都知道古人以竹子画画或者是做诗这种东西都很多,比如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样的,有肉则俗,有竹则雅的那么一个概念,它跟其他的植物拉开的距离的这个东西是什么,我特别想把它追问出来,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非常有意义,就是食用之外的东西就是人脱离动物性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看似是没有什么作用,不过它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是这么一个初衷。
雅昌艺术网:除了竹子之外还看见你画了很多蝴蝶,还有一些小昆虫,这样的一种结合是出于怎样的一个考虑呢?
吴笛笛:因为我这个画也可以看到是以几何形来承载这个竹子的,因为这个精神,就是它要转化到画面上,它必须要有一个承载的方式,要么就是抽象的,要么就是具象的,我觉得几何形是这个物质世界里边最简单的一个形,可能这样表达起来会比较纯粹,所以我用几何形来表现这个,用了不同的几何形是希望大家可能因为每个人对形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就是他可以对这个形更敏感,那个人可能对那个形更敏感,这样他会更加充分地体会到竹子所存在的精神性。但是这种抽象的东西,我希望它有这些小动物,它能够把抽象的东西拉回到现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它就像一个契机一样的,它让这个世界更加得真实,它们之间产生一种关系。
雅昌艺术网:还注意到所有的竹子基本上都有这种断裂的一个部分,然后就给人一种张力的感觉,这样的一种处理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呢?
吴笛笛:这个我觉得可能大家也看了很多古代的人画竹子,他们可能就是相对而言比较完整,要崇尚这种完整性,到了尼采之后,一个上帝已经死了这么一句宣告,就开始重复一切的价值了。开始注重,因为没有宗教了,没有以后了,我们就开始关注自身,发现其实自身的生命是有很多真实的生命都会有伤害,都会有痛,都会有痕迹,时间给予的痕迹,然后我觉得这种东西它反而能够体现这个真实的世界。那种完整的世界它只是在想象里边,它跟真实其实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所以我希望把这种真实的东西体现出来,其实如果是完美的话,这个世界肯定也就停滞不前了,所以它必须是有这么一个接纳的过程,我觉得要跟自己的伤害这些要有一个共处接纳的过程。
雅昌艺术网:其实看你现在的画面感觉比以前的那个作品要简洁很多,这种风格上,这是不是也是创作上的一种改变?
吴笛笛:对,这次反映最强烈的就是这个,都说什么质变,甚至有的艺术家对我以前参加过一个展览,跟祁志龙他们的一个展览,当时祁志龙一进那个场地就要说笛笛你的画呢,你是不是还没拿来?完全认不出来了,其实主要的线索还是有的,因为我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我就一直对东方的时空感非常感兴趣,用理解来作画,而不是以视觉来作画,我觉得其实视觉艺术只是冰山一角,其实这个世界也就跟我们看到的东西一样,其实我们后面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我们每天看到的可能就这么多,我们怎么能够把后面的这种东西提出来,然后跟视觉语言发生一点的关系,以视觉的方式呈现,这个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觉得我的东西可能它就处于一种没有以视觉为基点的这么一个方式。
雅昌艺术网:其实你是一直在你的作品当中有很鲜明的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或者是一个特色,你自己怎么看待传统和当代的一个关系,从艺术的角度。
吴笛笛:我是觉得传统的东西它不是一个符号化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所以比如说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日本的建筑师妹岛和世,一个是舞蹈家(pinabausch),这两个人对我的影响最大,妹岛那边他就是把传统的东方精神继承下来了,用他的空间的语汇,空间的呈现方式呈现。所以我也希望能在绘画上能够把这种传统的精神能够继承下来,但我现在确实是在做减法,就是开始纯化,去处了好多东西,比如说竹子能看到没有枝叶,肯定它的植物性的语汇就会减少,我保留的就是他精神性的那一部分。比如说那个半圆,其实不是正常的半圆,会多一些,就是它要多半个圆,每一个形的关系其实就跟那个汝窑一样,你想汝窑的东西,比如说壶、茶壶,比如说石瓢,为什么这个石瓢就比那个石瓢好,它的高明之处到底在哪儿?它的器形、质感、手感都存在了抽象的审美在里边,我觉得中国的抽象,中国一直没出现过抽象绘画,我们抽象的东西一个是在书法里边,一个就是在器形里边,就是对形的理解,那种高度,所以说就跟现在也是,比如说西服,为什么有的西服,比如说阿玛尼它习服的形就特别好,比如说你在大街上随便看,比如县城里边看着穿的那个松松垮垮的西服就没有那个气质,其实它的东西都差不多,但是那个精神性的东西就是在里边,那个东西我就希望用这个来呈现。 雅昌艺术网:展览的效果您自己满意吗?
吴笛笛:这次展览还挺满意的,反响也特别好,我觉得超出了我的想象,因为像大的那张竹子,我在这个屋子画的时候一直是没有把它连起来,它是十米长,五张十米,一直是分开的,我一直都在特别期待,也有点儿忐忑它的最后的呈现,结果最后呈现的时候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雅昌艺术网:那张是叫《类似现实的同一帧风景》。
吴笛笛:对。
雅昌艺术网:这个名字其实还蛮抽象,蛮难理解的。可以具体谈谈这个作品吗?
吴笛笛:这张画其实我本来是想,本来没有这个想法是到了前波之后就那天去了前波,因为他们正好有一个13米的墙,我觉得那个墙太壮观了,因为空间很高,整个墙给我是挺有感染力的,我当时就想我是不是可以画一个基本上是等大的竹子,我可以实现一下我把它真实的横在大家面前,看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确实是当真实的竹子在面前的时候,它就会显得特别得逼人,就会觉得历历在目的,不可回避的那种东西就在人的面前了。然后那天中央交响乐团的首席钢琴师也去了,冯先生他是第二天去的,是先看了别人的照片,他也不认识我,就找别的朋友带去了,他就特别特别喜欢这根竹子,他是弹波洛克时期的音乐的,就是弹古钢琴的,就是特别情绪化的那种,他就说他在里面看到了特别强的情绪性,因为我的画很多人说是很理智的,很多人都说我是踩在理性和感性的临界点上,但是我是很偏理性的,但是他就跟我说他在领的那个地方看到了特别强的情绪感,所以他我们可能会成为很好的朋友那样的,我觉得这种跨行业的交流其实是展览对我非常大的一个鼓励,每一次展览都会碰到类似的人,他会从其他角度上来给你很多的启发或者是今后会有一个长期的交流。
雅昌艺术网:他有没有具体说你这个情绪是什么样的情绪,他感受到的?
吴笛笛:他就是说他能感受到的是人的有痛苦、纠结,他一直在说,说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但是我还是想说,然后他就说痛苦、纠结或者是人跟自我的一种状态,就是人在面对自我的时候,一根竹子,他就感觉到是人面对自我的时候的跟自我情绪的一种处理,或者一种冲撞,那种关系,其实他完全不懂画,虽然他经常看博物馆,他美术史上没有任何的研究,但是这种交流基本上没有任何障碍的,是特别畅快的。
雅昌艺术网:你在画这批作品的时候,你自己创作的一个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吴笛笛:我最先画这一批的时候创作状态就是因为我真的是想追问人的精神性到底是什么,就是最先还是有一定的观念前提的,但是我又不希望它是一个因为我本科是设计系的,是中央美院设计系的,研究生上的中央美院四画室的研究生,在设计系的时候,我们做了很多观念艺术,我就希望它能够把这两者的东西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跨这么两个专业?这是一直想把中国传统的东西能够通过所谓当代的这种方式,这种观念性或者是个人态度比较明显的这种方式把它呈现出来。
其实我以前在设计系的时候还做过一个作品是香水瓶,是用鹅卵石做的,用鹅卵石掏空把它做成香水瓶,取意自然之水为最香的这么一个概念,我记得美国南部有一个诗人写过这么一句话就是自然之水为最香,这种鹅卵石跟水的依存关系是其他所有设计不可能代替的,所以他不是一个单纯的审美的问题,他有很强烈的生命意识在里边,所以现在想起来那天跟马可鲁老师还聊,他说你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完整的系统,从你大学三年级就开始,然后就到现在,其实我大学一年级当时就已经参加过国际装置艺术节,就是谭平老师拿我的作品去参加的,已经开始做装置了,而且已经是跟生命的关系都很近了,当时是做的鸟笼。可能我一直对这个东西比较关注,就是生命意识跟人民的状态,我觉得人只有在接近于生命本体的时候是最本质的。所以但是从这批画,就是以前的画到现在的确实中间也有一个过程,到竹子,我觉得有两个节点,一个是我在中途跟建筑师陶雷,就是我丈夫我们两个合作了一个作品叫《几何山水》,是一个装置,他做的山水一样的东西,就是山一样的,几何形的,我在上面贴了很多的宣纸,然后用水墨把它做成了一个这里有图像,可能说不太清楚,因为跟大家可能想象的不太一样,几何是一个西方的概念,山水是东方的概念,我们希望把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这个作品是前年的时候跟徐冰、徐累、刘野、展望我们一块在伦敦做了一个展览叫“传统的复活”,去年是在土耳其,明年会是在纽约,国家的一个项目,推广传统文化。我们就拿的这个作品拿去展览,当时伦敦的金融市市长夫人是一个雕塑家,就特别感动。他基本上就是一山一世界或者咫尺皆天涯的概念,也有点儿像中国的盆景,它就是自己造一个世界,自己会在这个世界里面游走,所以看这个作品的时候必须要动,必须要游走,他会有一步换景就是中国园林的概念在里边,其实中国的画以前不叫画叫图,比如说《溪山行旅图》、《潇湘图》、《雪景寒林图》,这个图的概念是从地图来的,地图来的它就是一个说明文似的,就是哪儿是什么,哪儿不是什么,全部是按人的意识,所以才会产生了什么平远、深远、高远这些时空的方式,才会接到了现在,从那个之后我就退出来了,我基本上已经呈现了这个东西,在那个上面画了很多小草,那个上面有动物也有草,有什么,我就在那个草里边可能感觉到了每一个生命就是他的意义其实是可以承载全部的,所以我就画了一个系列叫《没有杂草》,这也是我比较重要的一个系列,就是这个系列的叫《没有杂草》因为我觉得世界上没有称之为杂草的这么一种植物,所有的生命都有它的价值,它的价值都是不可代替的,就看怎么去评估它的价值。所以说就是说开始关注这种细小生命,我以前是比较宏大叙事的,我研究生毕业创作做的是十二生肖,当时学校还得了一个大奖,后来11年的时候做了一个个展是二十四节气,都是很宏大的,我对那种东西可能一直有对史的东西一直比较感兴趣,但是现在开始关注于小的生命个体,我就觉得这可能也是我一个很大的转化,希望从每一个物上面能够用这一个物说明问题,用简单来说明复杂的问题,所以说现在会关注到每一个物的关系。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上一次是在哪里的展览,你的个展?
吴笛笛:上一次是在千年时间,11年的时候,中间三年多。
雅昌艺术网:《没有杂草》系列是什么时候的作品?
吴笛笛:12年的作品,这次没有展,前一段在上舍空间展过,艺术北京展过。
雅昌艺术网:隔这么长时间这次展览你觉得这个展览给自己的创作带来了哪些变化或者是影响?
吴笛笛:直接的影响就是那个大的竹子是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因为它有了尺度之后我会像一个长卷一样的一点一点地去读它的那种概念,而且它的尺度因为真实了之后给我的力量,所以我接下来就竹子而言我会画一些真实尺度的,会把它的力量发挥到一个极致,因为现在还是含着的,我觉得可能我会把一些,比如说像一些刺可能现在是包着的,我是让人感觉到了这个东西,我可能接下来的东西会让它刺破,有可能会有这种东西在里面。
比如说我那两个圆叫《并非自相矛盾》,它其实也是有这种伤害和痛在里边的,就是自己跟自己也好,跟他人也好,就像热泪说的美源于伤痛,且止源于伤痛,这种痛苦它来源于真实,所以它是很有力量的,我可能接下来会把这个东西更加清晰化。
雅昌艺术网:其实你这个上面还谈到了你可能会把竹做成一个实物的装置的东西。
吴笛笛:接下来会做这个事情。因为我觉得真实的东西它立在面前的时候它感受又不一样,它可能那种文雅的东西少了,真实的东西多了,而且本来那个领着我就是希望表现文人那种,就是除了文雅和脆弱之外的那种坚韧,我觉得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一种韧性,因为这个世界不断地肯定,所有的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种韧性会让你比较从容。就是你自己先有一个预测的话。
雅昌艺术网:现在可不可以说你的创作方向的重点实际上是转向了对木的一种表达?
吴笛笛:对,所以会有人说我的东西可能跟物派是不是有关系,跟极少主义的关系,跟禅的关系,我觉得这种关系肯定是有的,但是出发点可能不太一样。因为我还是希望比较综合的,希望以这种感受性的东西在外面的,像昨天还是前天杜曦云给我回一个微信说你的东西是意识走向很好,暗含观念。我就是希望它是暗含的,因为我觉得观念性的东西如果太突出的话它就跟哲学或者跟社会学似的,你就用文字解释好了,它可能更清楚,它不需要用绘画这种它独特的魅力就消失了,所以我一直是特别赞成有审美的,只不过我觉得审美是有高低的,你不能摒弃这个说我们只需要解释,我觉得最早的意义它就消失了,艺术本身的魅力,这个有点儿像吃饭,咱们要是说营养,现在发明了什么药片,特别营养,每天就吃那么多的片就行了。还有一种糊糊,那个糊糊也是所有的维生素什么都有,特别难吃,你想咱们为什么会换这家饭店,那家饭店,吃这儿的美食,那儿的美食,咱们还是有享受在里边的,也有点儿像爱情和婚姻或者是爱情跟性的关系,就是你要直奔主题,要孩子的话可能是一回事,但是你会享受这个爱情的故事这就是一个非常不切实际的,非常没有实用性的这么一个过程,但是人就是需要这个,他就跟动物不一样,这种东西跟我的绘画其实关联性是很强的。
雅昌艺术网:有没有人说你的画面一看就是女艺术家的作品?
吴笛笛:有还是有的,但是很少,包括我以前的画,他们很多人就说你是吴笛笛啊,我们一直以为是一个男的。现在反正也有人说,但是很少。我觉得我的画一直没有从性别的角度说太多的事,我是希望从文化的角度说事的,所以大家可能一开始就根据这个语境就进来了。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