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因书结缘 与书为伴

2014-08-01 10:21:21 未知

图片资料

  简单整洁的家中,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清清淡淡的一方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走进书房就能看到一整面摆放整齐的书。楼上还有一个小型的阁楼,摆放的都是王焱这么多年来收藏的书籍。王焱的家中还养了一只可爱的猫,陪伴着王焱多年来的读书、藏书之旅,真的是符合他自己的网上个人签名“一书一世界,一猫一宅男”。

  摆摊卖书趣事多

  学生时代的王焱经常去旧书市场淘书,结交到了很多摆地摊卖书的朋友,比如之前赠书给王焱的那对夫妇也是他从旧书市场淘书的时候结识的。王焱说,不一定摆地摊的人就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没有文化,相反很多在旧书市场摆地摊的人都是学识较高、文化程度也较高的文人雅士。久而久之,王焱也学着这些人在旧书市场摆起了一个摊位。在买书的同时也能卖书,有时还可以拿自己的书去交换其他人手中自己想要得到的书,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王焱说,他毕竟也是新世纪的80后,除了在旧书市场买书,也喜欢上网购书,很多知名的购物网站王焱都会经常去浏览。随着家中的书籍越来越多,王焱也想过把自己一些看过的书籍或者买重复的书籍拿来出分享给真正需要它们的人,于是也赶着时下的潮流开起了网店,但是网店刚开起来却因为没有过多的宣传而并没有人来买书。正在灰心之余,生意竟然上门了。一位顾客遗失了在图书馆借的书,上网来找发现王焱的店里刚好有,而且价格非常非常便宜,便下单购买。王焱当即填好快递单,欣喜地做起了自己第一笔“买卖”。然而无独有偶,快递在运送途中竟然遗失了包裹,王焱首次在网上卖书也因此宣告失败。提到这段有趣的回忆,王焱自嘲:“第一次开张就把书丢了,挺对不起那位买家的。觉得自己太背了,从那以后我可不再卖书了。”

  王焱谈到,现在很多人收藏书是一种投资行为,因为大部分古典名著和历史藏书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很多文人学者的眼里更是无价之宝,一些人便利用了这一点进行投资从而赚到很高的利润。比如,域外汉籍目前还属于藏书界的冷门,受条件限制,投资市场也刚刚形成。王焱的一位朋友10年前就对此有所关注,他联合一位商人,在国外用150万元人民币买了整整一个仓库的古籍,择其善本标价出售,获利甚多,如今已经是藏书圈中的一位传奇人物。

  但王焱对于卖书却再没有参与之心,在他看来,每一本书都是他精心挑选甚至是历经波折带回家的,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王焱整日与书为伴,还因为书结交了很多朋友,而书就是自己最珍贵的朋友。关于现在图书市场升值过快的情况,王焱也建议各位爱书之人千万不要抱着“买书人心态”去买书,遇到喜欢的书一定要赶快下手。多年前,王焱曾在某个旧书市场看到一本心仪已久的传记,当时的售价是30元。那时还没有工作的王焱心存犹豫,于是就抱着“他卖的价格高,别人也不会买,等到晚上他卖不出去时我再来,价格自然会压低”的心态等到了傍晚,再来那个书摊时却发现心仪的传记早就被他人买走了,而再见到这本传记的时候已经是15年以后,售价300元,整整高出了当年十倍。

  吾家有三件“宝”

  “我朋友说我的这个两层的藏书楼就是个小型图书馆。虽然与藏书大家相比多少有点拿不出手,但我也有自己珍视的‘镇馆三宝’,正好代表了我藏书的三个方向。”王焱介绍说。

  第一件宝:《姑妄言》

  《姑妄言》一书由三韩曹去晶编纂,成书于雍正年间。小说以南京这座城市为背景,展现出明朝末年市井人情的风俗画卷,全书近百万言,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篇幅最大的。在文学史和民俗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书自成书后一直以抄本的形式流传,1848年俄国学者Skachkov(斯卡奇科夫)访问北京,在中国的十几年间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热情,购买了天文、水利、历史、文学等大批书籍,同时还从当时京城的藏书家手中购买手抄本。回国后,于1867年将包含抄本《姑妄言》的这批书暂存在圣彼得堡皇家公共图书馆。1873年,这些书籍被一位大商人买走并捐赠给莫斯科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图书馆在苏联时期改名列宁图书馆,现在名为俄罗斯国家图书馆。

  1937年,列宁格勒冬宫博物馆的汉学家Kozin来此整理斯卡奇科夫的收藏。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整理工作被迫停止。直到1963年,苏联汉学家李福清(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对各机构所藏的中国文学古籍进行整体调查,当年他就发现了列藏本《石头记》,第二年他又发现了抄本《姑妄言》,并撰写《中国文学各种目录补遗》,将全本《姑妄言》的存在公诸于世。

  早在1941年,上海学者周越然就曾发现过一部仅存三回的残本《姑妄言》,上海优生学会据此排印出版,但当时正值战争年代,流传极少。

  1997年,在学者陈庆浩、王秋桂策划下,由陈益源教授对俄国收藏的全本《姑妄言》进行整理,收入《思无邪汇宝》丛书,全本《姑妄言》经历了两百多年才向世人揭开神秘的面纱。1999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也出版了洁本《姑妄言》。台版《姑妄言》因发行量较少,至今坊间难觅,而盗印版本时常横行于旧书市场,可惜翻印技术差、失真严重,就这样盗版书还被炒到上千元一套。

  2007年,王焱结识了一对从事外贸工作的夫妇,因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每个月都在家中举办沙龙,邀请一些年轻学者喝下午茶,畅谈古典文化,男主人更是熟稔明清小说,侃侃而谈,每次都令王焱获益匪浅。一次,王焱到这对夫妇家做客,第一次看到这套《姑妄言》,当时就读得如痴如醉,可惜君子不夺人所爱,没好意思请他将其转让。后来沙龙突然停办了,经多方打听才知道是男主人家中的老人重病卧床,不方便再组织活动,加之这对夫妇经营的事业出现状况,经济比较困难。他觉得朋友有难需要关怀,就买了一些营养品去看望。夫妇二人非常感动,说自从家中遭此变故,已经很少有朋友来了,尝尽了人情冷暖。说着,女主人搬出一个纸箱,里边装着这十册《姑妄言》。她对王焱说:“看你从第一次来就喜欢这套书,大家相识也是缘分,就把它送给你了。”王焱心中顿时五味杂陈。他告诉记者,后来有收藏家要高价买走这套书,他没有答应,因为它见证了一段珍贵的友情。

  第二件宝:《大日本史》

  王焱指了指书架上的《大日本史》对记者说:“这是我2010年参加市文广局、市图书馆举办的天津市首届网络读书摄影大赛和家庭藏书精品展览时,获得铜奖(金奖一名,银奖空缺)的藏品。”

  说着,王焱从书架上拿出其中的一册供记者翻阅。记者发现这本书居然是用中文写的,对此王焱表示,它属于域外汉籍的范畴。所谓域外汉籍,一是指流落到海外的中国古籍或它的翻刻本,一是指外国人用中文撰写的书籍。这本书属于后者,它不仅反映出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同时也是中日交往史的宝贵资料。“我之所以关注日本汉籍,也是因为其中保存了大量与中华文明相关的史料。”

  对于域外汉籍,王炎表示:“目前,域外汉籍还属于藏书界的冷门,受条件限制,投资市场也刚刚形成。”提及获得这套书的过程,王炎说收藏它并不是一帆风顺,“说真的,我费了很多周折才收到这套书。确定要买这套书后,我与一位挚友联系,当时他正在日本留学读博士,我就托他代为找寻,询问了许多家旧书店铺都说没有。最后他在一家书店发现了这套书,毫不犹豫地花了一笔巨款买下。可是在他运回国内的时候却出了状况,这套书严重超重,要缴纳高额的超重费,这笔费用甚至高于这套书的购买价格。于是,他立即联系我问我还要不要,我说当然要,但是我又不想交超重费,毕竟费用太高了。我就拜托这位朋友一定要再想想办法,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套书运过来。朋友真是急中生智,他找了一个由日本来中国的旅行团,请每位成员帮忙在行李箱中夹带一册,等到达北京机场的时候再把每一册书全部汇聚到一起。”

  第三件宝:《清史》

  中国有着优秀的修史传统,从汉代的《史记》至清初的《明史》,构成了一套二十四史的正史体系。民国鼎革以来,袁世凯即开设史馆编写《清史》,至1927年初步完成,但这套书因为受军阀割据战争的影响,加之成于众手,史实错误较多,只能名之曰《清史稿》。1960年,清史编纂委员会成立,张其昀、萧一山等学者以《清史稿》作为底本,将其中某些部分进行了修改或重写,并补加革命烈士等人的传记,仅用了一年时间即告完成,由“国防研究院”刊行,就是王炎收藏的这套《清史》了。

  王炎告诉记者:“这套书是我的一位好友帮我买到的,她在北京开咖啡馆,年节的时候回台湾,每次都流连于旧书市,就是为了帮我完成心愿。后来当地的某个机构清理库房的时候处理一批馆藏书,经过与其他藏书爱好者的一番厮杀,她终于帮我抢到手。事后她说喜欢天津的风筝,所以我就从风筝魏买了一个赠予她。与当年以一盒糕点得到一套《姑妄言》一样,我以一个风筝求得一套《清史》,不知道这件事今后能不能成为学林的佳话。”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倩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