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行业回归正常轨道的期盼
2014-08-09 10:32:09 罗书银
【头条】热点:李苏桥关闭北京空间 本土画廊之惑
图为:“无题:为“蔡国强:九级浪”开幕所作的白日焰火”
导言:最近艺术圈颇为热闹。8月8日,蔡国强展览《九层浪》的开幕激起了人们消失许久的对展览的热情;某艺术电商与艺术家之间的纠纷成为这段时间人们谈资;以至于人们已经忘了刚刚发生不久的亚洲艺术中心被招租的事情。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小小的艺术圈也就成就了这个江湖:有的人欢喜,有的人忧愁;有的人坚守,有的人出走。来来去去的只有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了不一样的故事,然后遗落在过去的历史中。
到了夏天,是艺术行业一年中相对清闲的时节,所有人都在给自己一些休息的时间,这时,画廊主们纷纷飞往遥远的国度休假,微信中充满了他们对另外一个美好环境的感慨,似乎是想暂时停下脚步,为了再次出发。暂时的离开让许多人远离了日常画廊中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不用想展览;不用愁房租;不用考虑下一步的经营计划;也不必为了维持画廊的运营而担忧。
李苏桥正是在非洲与家人度假时,发布了他决定关闭北京空间画廊展览空间的消息。虽然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他表示这纯属个人的决定,但是作为一位艺术圈资深从业人士,这件事情还是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土画廊的生存之惑一直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虽是老生重弹,但如何走出这个困境?或许现阶段,要找到答案,还为时过早。
艺术行业中资本的运营
李苏桥称自己选择关闭画廊并非对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没信心了,他说:“我只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急功近利的不断失败,又不断涌现出来的同样急功近利用的这种资本的做法绝望了,我觉得还挺傻的。比如今天又冒出一个观塘的艺术基金100个亿做当代水墨,这十年对全球艺术市场有点儿了解之后,我觉得这样真的很不靠谱”。
资本的强力注入可能导致这个行业产生过多的泡沫,从而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这是所有人担心的。林松谈起个人的经历:“我1997年开始做画廊的,成为标准的艺术经纪人,那时我经营过刘野、曾梵志、刘小东的作品,水墨里有朱伟、李津的作品,这些艺术家都成功了。从我的角度,根本想象不到他们能卖得这么贵,如果我真有先见之明的话我早就发大财了,所以在我来看涨了多少多少钱,翻了100倍或者是又降到了多少钱,这个都是市场上正常的行为和反映,对资本的一些认识。资本在市场中对作品的价值以货币的方式反映,对艺术家的生活和艺术家的信心是有帮助的,但是不要因为这个价格而忘记你最初的梦想和最初你要坚持你内心中最宝贵的东西”。
在夏季风看来,资本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包装艺术家的同时也会伤害到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品质这一块,最终人家会对你一级市场产生质疑,因为你推出来的东西就像金融行业里边推出来的产品一样,而且可能是一个比较负面的理财产品”。
这个行业需要团结与标准
在林松看来,国内有艺术行业严格来说也就十多年的时间,还非常的年轻。他认为:“画廊之间一定要协作,一定要多沟通,形成一个共识,或者相对说的一些基本的规则能够团结一致,因为现在你弱小,需要人家帮助你、扶持你。你在弱小的时候要抱团,形成你的声音、形成你的力量、形成一个共识,大家协作、协同作战,这个事情会有改观。从小的角度来讲为自己的声音、为自己的事业,从大的角度为整个中国艺术市场的健康生态打好基础,从自己的画廊做起,从自己合作的艺术家做起。我们经历过这些上涨、下跌以后还会有更大的上涨、更大的下跌,当然这里边蕴含着很多很多的机会,但是不管涨、跌我们已经看了十几年了,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最后艺术史上剩下的大师就是几个人。我相信每个画廊都希望自己画廊的艺术家能成为大师,画家名利双收,画廊也名利双收。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每个画廊的艺术品经济人共同的理想。这些想归想,但怎么实施、怎么经得住考验,能够去坚持,以一个相对客观和平静的心态来参与这个历史进程,才有机会缔造历史。”
也因为它的年轻,很多规范还不健全,所以需要更多地标准的建立,从每一个画廊自身做起或许才是解决的一个突破口。夏季风谈到:“我们一直想尽可能树立一种标准,这种标准包括了所谓的艺术家标准,展览的标准,出画册的标准,推广的标准,这个标准未必对人家有用,但是我希望对我们自己机构持续的发展是有用的。在建立标准过程当需要的成本是很大的,但至少对我们机构本身,对艺术家,对艺术品,对藏家是尊重的,这个环境也是非常好的”。
对李苏桥选择关闭空间一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一个决定,而且他表示这也不意味着他在艺术圈的事业会有任何的变化,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得到他对行业参与、贡献的积极性。他说:“现在上海、北京都有一些70、80后的画廊做得挺好的,新的一代画廊人也该起来了”。或许可以看做他对这个行业的一番寄语。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