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用印水准体现着文化品位
2014-08-11 08:37:25 韩帮文
广州美协主席周国城:
广州市美协主席周国城来自浙江,现在又是西泠印社在广东的唯一一位理事,对于篆刻文化有其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书画家用印的水准体现了自身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品位。同时,他又不免遗憾地指出,有些艺术家用印不讲究,不但没有对画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直接破坏了画面的审美。
外地篆刻家活跃了广东印林
收藏周刊:对于浙江、广东的篆刻文化的异同,您能否作一简单介绍?
周国城:客观地说,浙江是有优势的。浙江有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都是百年老号,也都特别重视篆刻的教学与创作。在那里,人们对篆刻的认识是比较普遍的,随便一个书法家说不定也能拿刻刀刻个印。相对来讲,广东以前对此似乎不太重视,一方面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篆刻家不多,一方面书法家、画家对篆刻的理解还不够广、不够深,以为印章不过是画家的标记。
收藏周刊:对于一个地域篆刻文化的形成、发展及特点,有哪些影响因素?
周国城:学术权威的引导性作用非常关键。比如容庚、商承祚,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字学家。他们对古文字的研究,比许多篆刻家还深刻。但是,他们的篆刻作品留世不是很多,后来的篆刻家也没能很好地传承他们的薪火。这点在浙江却不一样,例如吴昌硕、王福庵、韩登安等,他们都有上万枚章留世,所以后世说篆刻家,肯定首推他们几位,这也直接奠定了浙江在篆刻界的地位。
收藏周刊:近几年广东篆刻创作及收藏有没有大的变化?
周国城:现在,到广东的外来篆刻家多了起来,这为活跃当地的篆刻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西泠印社社员在广东有14位,外地与本土基本上各占一半。
收藏周刊:对于广东篆刻的发展,您有何建议?
周国城:平台非常关键。展览多了,普及、交流的机会多了,篆刻艺术也自然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画面用印蕴含法度非随意为之
收藏周刊:印章既是独立的艺术门类,又能够与书、画相得益彰,形成一种综合的美学形式。您如何看印章这种独特的价值?
周国城:印章是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它与诗、书、画并列传统文化的“四绝”,擅长“四绝”是中国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比如吴昌硕,他其实就是从篆刻开始走上国画艺术道路的,甚至可以称得上“以印入画,以书入画”。如果他不会篆刻或者篆刻不过关,可能就走不到大师的高度。所以,印章、笔、墨、纸等工具,决定了中国画的独到之处。书画家可以不去治印,但必须对篆刻有所了解、有所理解,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美的高度与文化的含金量。
收藏周刊: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很多书画家都不懂篆刻。有的画家,用的印章实在太差了,而且不会用章,到处乱盖,把整幅画都给破坏了。您是否也见过类似的情况?据说,岭南画家在用印方面更不讲究,果真如此吗?
周国城:印章的使用,是要讲究法度的。有些书画家的水平很高了,但印章却很一般,不但没有给画面加分,还大大减分。比如,有些书画家用完印章也不擦掉上面的印泥再放好,这是不尊重篆刻家的表现;有些书画家的印泥很糟糕,用完印之后也不盖上盖子,一直晾在那里;有些书画家十年不换一个章,其实画的档次上去了,印章的水平也要跟上;甚至有些书画家压根就没有多少印章,用来用去就那几个。现在,广东书画家用印比以前讲究了,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书画家用印有何标准或规则?
周国城:画面上盖印不止是标记创作者姓名那么简单,关键是还起到一种平衡画面的作用。恰到好处的印章可以画龙点睛,乱盖的印章则会画蛇添足,破坏了整个画面。八大山人在画面上用印不多,但你看多一个印章就不行,看起来就不那么舒服。所以,画家用印首先要根据画面的需要。画面的构图是千变万化的,艺术家也要灵活地处理。画面用印看似自由随意,但却蕴含法度规律,关键要看具体的画面。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