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圆桌】盛葳:作为一种“独白”的苏新平作品

2014-08-11 16:23:08 未知

  2014年8月8日下午,雅昌圆桌“苏新平:从超现实主义到自动主”论坛在798艺术区新绎空间画廊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艺术家苏新平、策展人盛葳,以及新绎空间的负责人张杏兰女士,主持人为雅昌艺术网主编裴刚。

  雅昌艺术网主编  裴刚 ,策展人 盛葳,新绎空间负责人 张杏兰,艺术家 苏新平(由左自右)

  2014年7月26日至9月2日,“从超现实主义到自动主义——苏新平艺术中的母题、自述与解释”艺术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新绎空间展出,本次展览由盛葳担任策展人。展览通过“超现实主义”、“社会叙事”、“自动主义”三个单元、九个母题研究的方式,精选展示了苏新平从1979年求学至今创作的木刻版画、石版画、油画50余件。

  在本期的【雅昌圆桌】中策展人盛葳,新绎空间的负责人张杏兰与艺术家苏新平,以及主持人裴刚一起就艺术语言的变迁,以及其与文学、时代的关联做出了深入的讨论——

策展人盛葳

  盛葳:苏老师的作品中间有很多变化,相同的构图也可能会出现西装和蒙古袍等反差特别大的东西,所以苏老师的作品首先是时代变化的证据,同时也是艺术变化的一个证据,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苏老师生命的证据,是他内在生命的一个证据,所以主持人刚才把访谈提纲里边谈到一个概念:旁白和独白,我觉得用独白来形容苏老师的作品特别贴切,09年的时候我做过一个展览叫“独白”。

  所谓旁白是没有主体性的,所谓独白是有主体性的。中国古代有一个哲人杨朱说过一句话“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什么意思呢?我拔一根头发下来可以使全世界获利,但是我不做。儒家就会批判他,你拔一根头发可以使全世界人的受益,你并没有什么损伤,付出这么小的代价救了那么多人,你为什么不做?所以大家都批评他,因为我们的意识形态是儒家的,但是从他的角度去理解非常合理,因为我拔了一根头发我就不完整了,我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去管别人,我想对于苏老师的创作而言首先他的创作是面向自我的,对自我有价值以后再逐步升华到社会、人生、整个世界,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够理解苏老师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苏新平:这个例子说得很好。

  裴刚:张杏兰女士对这个话题有怎样的解读?如果从您的专业,文学性角度来解读的话,怎样看苏老师的作品?

  张杏兰:我理解的独白和旁白是一个戏剧概念,什么时候是独白?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且是极端强烈的想法的时候,比方说哈姆雷特上场时说:生存,还是死亡?这肯定是独白;什么时候旁白?报幕的人在后边说某某上场了,这样是旁白,我今天就扮演旁白的角色。我实际上想说,当我看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的时候,我都想跟他聊一聊,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中,你生活过程中,包括情感遇到过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你的人生和你的艺术之间我想找到一种关联性。原来我最爱看的书是《约翰.克里斯朵夫》,当你读懂一个艺术家的时候实际上一定是在阅读艺术家的人生的时候,约翰.克里斯朵夫从莱茵河的水声开始响起,介绍他的家乡,在介绍他在母体中感受莱茵河的潮湿、波浪声、船夫的拉纤的声音,我知道为什么罗曼.罗兰这么去写一个艺术家的诞生,他告诉我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背景,在什么样的山川、风物当中。

  如果是这样去阅读苏老师的画,就能到了他的内心。就像我说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从他这样的介绍到他青春的觉醒,到他成年的成名,他情感的波折,到最后皈依宗教,进入平静,每个艺术家都逃离不了他心灵的发展史。

艺术家苏新平作品《新困的马》

艺术家苏新平作品《宴会一号》

  裴刚:张杏兰女士讲到的是画廊和艺术家的关系,一个专业的画廊怎么和艺术家沟通,如何了解艺术家,把展览和服务做好,这是一个基础,他要爱艺术才行,他才有这么多感觉或者是想法在里边。

  苏新平:艺术往往是被神话了,好像是脱离大众的东西,这都是有问题的,当代艺术的提出慢慢会打破这个概念。刚才说到隔阂,我知道你是学文学的,其实我觉得这是相通的一个东西,无论是文学、艺术、音乐或者是其他的,只是方式方法上的不同,语言实质非常一致。比如我受马尔克斯启发特别大,特别是他的《百年孤独》,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描述很别扭,看不下去,后来随着阅历、对文化的认识增加了以后再看就能看下去了,原来因为看不下去是我要看他的故事,要叙事,要看他讲什么。最后发现他的目的不是干这个,他是重视文学语言的独特性,这是他的一个核心。反复读的时候,发现虽然几句话几个字,字里行间已经把他对人生、对南美洲、对宇宙、对世界的看法都已经体现出来了。语言的魅力就在这儿,这种描述是他自己的一种语言方式或者是方法,呈现出来的东西让你无限地想象,我对南美洲不熟,但是看了他的书,我查一些资料,通过文字里的那种魔幻感、超现实感,我感觉文学和艺术语言的独特性是一致的。受到启发以后我有坚定了艺术的本质是语言,其中包括思想和观念。

  盛葳:张女士和苏老师说的还是挺相通的,还有刚才苏老师说《百年孤独》也是,我最开始看起来有点儿困难,搞不清什么关系,找了一张纸在旁边,每个人什么关系,奥雷连诺,他孙子也叫奥雷连诺,再孙子又叫奥雷连诺,列一大堆表才把那个书看懂,但是它不光是一个语言问题,他是通过这种魔幻的语言揭示南美洲的历史,怎样由一个小村庄变成一个都市,发生战争,被毁坏,怎样重建,最后是悲剧的结尾,你去看莫言的《丰乳肥臀》,一个山东高密的小村庄也是经历各种历史事件、魔幻的事情背后它实际上有现实的背景在。苏老师的超现实主义和他的自动主义不是为了炫耀技巧,或者是为了制造一种奇幻的效果,还是这个效果背后的意义。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

  我在策划这个展览的过程当中自己体会很深,我们做策展人或者做理论研究,有的时候会把对象看作一种客观的存在去研究他,不带情感,但是策划苏老师这个展览使我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不断地去了解他,不但是介入他的艺术,也是介入苏老师的人生,让我有很多感受,比如苏老师小时候爬树,在树上看远方,我也有那种经历,就使得理解他的时候不断地找资料,自己搜索资料,变成一种“人肉检索式”的,我把苏老师从小到大的经历完全地温习了一遍,很少有人那么了解他,我现在特别了解他,对于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特别好的,但并不是常有。有一年我和高名潞先生做无名画的回顾展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有的时候碰上策展人和艺术家有这种交流和沟通的时候完全没障碍,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关系。

  

(责任编辑:熊晓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