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拍卖市场:很包容背后藏着很无奈
2014-08-12 10:15:01 未知
原标题:业界:很包容背后藏着很无奈
谢瑞阶黄河壶口2011河南鸿远拍卖成交价64.96万元
谢冰毅溪山渔隐2013年鸿远拍卖成交价106.4万元
李伯安松风听涛图2011年河南永和拍卖成交价9.78万元
封曙光青绿山水2014河南金帝春拍成交价9.78万元
河南的艺术品拍卖行,综合实力虽赶不上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拍卖行,却是“术业有专攻”,在当代书画拍卖领域颇有影响力。然而,当何家英们的作品价格在河南拍场上屡创新高时,河南本土书画家的作品却显得相当“低调”,远远不及“长安画派”、“金陵画派”在其本土的火爆表现。这种现象背后原因何在?出路何在?
“走穴”带来的资源优势
河南的拍卖行为何以当代书画为主要业务和优势,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河南金帝拍卖有限公司顾问、河南省拍卖业的“元老级”人物张宪斌回忆道:“那时候,周口有一些画家在外地学习,接触了何家英、刘大为等书画家,并积极邀请他们来河南。”在他们的促成下,各地艺术家到周口展览、“走穴”非常频繁,并以极低的价格留下了很多作品。十几年后,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兴起,这些作品的价位也是水涨船高,一些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趋势,周口开始出现河南最早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并形成了书画交易的产业链。
这些拍卖公司,最初便是利用河南藏家手中的资源优势,征集到许多当代名家书画进行拍卖,奠定市场基础并打响了知名度;后来,河南当代书画拍卖的市场号召力越来越强,也吸引了全国各地藏家的关注,许多外地藏家来河南拍东西,或把自己手里的当代书画精品拿到河南上拍。当代书画成为河南各家拍卖行的特色和优势,成交量、成交额均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当代书画在省内拍卖行的业务中普遍占据70%以上的份额,有些甚至能达到90%。这种“一头独大”的局面有利也有弊,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使拍卖行的抗风险能力不够强。近几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调整,藏家更加理性,以当代书画为代表的礼品市场受到一定冲击。在这种形势下,河南的拍卖行也在不断改变,在征集作品时筛掉一些应酬之作,努力征到更多精品、生货;同时积极拓展近现代书画、古典家具、观赏石、玉雕、当代钧瓷等业务,以提升拍卖行的综合实力。
“包容”的背后是无奈
业内提起河南拍卖市场的特点,必说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包容”。在河南拍场上,你可以见到全国各地、各大流派的知名艺术家作品,何家英等国内一些知名艺术家也曾在河南创下拍卖纪录。
在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主席胡聚堂看来,这种“包容”的背后暗藏着无奈。“河南市场包容性强,主要是因为自身缺乏创作优势,本土没有可以主打的东西,只能选择多元。”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以本土书画家为主力的区域市场——西安有长安画派,广东有岭南画派,南京有金陵画派,上海有海上画派……河南并未形成自己的画派,因此书画拍卖没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而是兼容并包。
其实,河南当代书画家群体不小,水平也不弱,为何形不成画派呢?胡聚堂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河南的当代书画缺乏一些“扛旗”、“领军”的人物,虽然有陈天然、谢瑞阶等公认的大师级老艺术家,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市场推广和学术梳理,在全国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河南缺少一个专业的美术院校作为支撑,不像长安画派有西安美院,金陵画派有南京艺术学院,京津画派有中央美院、天津美院……有学校,就有知名大家做院长、教授,也会培养出一批专业的艺术家,促进画派的形成。
请进来,也要走出去
在目前“兼容并包”的市场形势下,河南本土书画家在河南拍场上并没有突出的表现。河南鸿远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文表示,河南书画拍卖定位是面向全国,不像西安等地格外侧重本地艺术家。“河南本土书画在每场拍卖中占的比例大概有5%,和其他省份的作品基本持平。”
拍卖行比较关注的河南艺术家,主要有谢瑞阶、李伯安、马国强、陈天然、丁中一、谢冰毅、宋华平、李刚田、周俊杰、师行坤等一二十位。“主要看重他们的艺术造诣和市场表现。”张传文说,“这批艺术家都是河南的名家,在河南本土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市场空间。”
不过,他们的影响力似乎也局限在本土。“河南艺术家的作品,买家还是以河南人为主,外地买家不到10%。”并且大部分在省内流通,向全国市场辐射的能力不足。缺乏推广是主因:“外地很多书画家常来河南搞活动,进京搞活动,但河南书画家到省外开展活动却很少,导致外地藏家对河南书画认知度不高。”有业内人士直言:河南的书画家过于低调,应当走出去,再玩大点,把自己的市场做起来。
市场的局限性,也使河南本土书画的价位一直上不去。张传文举例道:“比如河北的白云乡,一幅画卖到30万;但和他差不多水准的我省的知名画家,一幅同等大小和水平的画,只能卖到20万。”这样看来,如果日后的推广工作做到位,河南书画家的升值潜力相当大。
各方合力,推一推本土艺术家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河南市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本土市场经营者与本土艺术结合不紧密,对本土艺术家的关注和推介不够,在艺术品资源越来越匮乏的情况下,没有自己能掌握的资源,市场缺乏后劲和支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南必须要深度发掘本土资源,积极培养市场,推一推河南本土的书画家。如果本土书画家受到全国市场的普遍关注,对书画家、拍卖行、画廊等都有好处,对于河南的文化形象也有积极意义。
推艺术家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机构的事,需要艺术家自身、行业组织、政府和媒体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合力。在张传文看来,艺术家首先自己要画好,并且具备市场推广意识,与经纪人、画廊或一些机构联合组织一些活动,搞画展、出版画册、办研讨会等,先打造一定的市场基础,再进入二级市场,通过拍卖进一步推广。拍卖行可以在一定时机做河南名家专场拍卖,作为一个重点专题来推广和造势,再辅以讲座等形式,以学术引领市场,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现在,河南的一二级市场和行业协会都已经开始做这些事,华夏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也致力于推介河南本土艺术家。
胡聚堂表示:“书画是可以展示的艺术,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很直观地展示当地文化,也容易引起关注。”他建议,由官方带头做河南书画的理论梳理和研究,并提供专门的场地陈列河南历代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作为文化展示和交流窗口。
(责任编辑:丁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