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2014-08-14 11:20:30 未知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传统的民族文化都有着浓厚文化内涵,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事实证明只有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借鉴,并在对民族文化研究的基础再对进行艺术设计,才有可能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深远的意义并在世界舞台发挥重要的作用。
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呈现出的是“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局面。文化艺术不但是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更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媒介。艺术设计为现代社会服务,为人们服务,优化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基础保障和文艺支撑。在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始终是支撑整个艺术设计始终的灵魂,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1]。
一、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国家的传统文化是通过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前人一步一步传递、创造、积累出来的各种精神和制度,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实质的真实的体现,具有比较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2]。人们对美开始有了一些认识,要追溯到一万八千年以前发现的山顶洞人的一些装饰品开始,当时对装饰品进行磨制、在上面钻孔、着色等方面,已经对美有了一些原始的认知形态。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已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夏、商时代,人们已熟练地掌握了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设计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都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中国绘画中丰富的构图和笔墨技巧中讲究的黑白、聚散、疏密、虚实、浓淡、粗细、曲直、刚柔等手法都已经被后人运用到了现代艺术设计当中,形成了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还被当代设计师结合新的设计手法频频用于设计作品中[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是来源于我国当时民间流传的手工艺品,这些民间手工艺都带有时代的气息和浓厚的民族风特征,对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最能使设计者的心灵得到触动。我国流传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技巧,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记载的传统造型艺术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继承价值和传承的意义,我国民间流传的传统图案的造型与色彩是当代艺术设计师吸取精华的创作源泉。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是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3]。从甲骨文到象形文字,从图腾崇拜到宗教信仰,从易学兴起到诸子百家,中国传统文化最不缺乏的就是民族的创造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中,有精神觉醒,有人文关怀,有道德修养[4]。正是这些精神,一直推动和激励着我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二、中国传统装饰纹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所经历的过程是陶器的出现、青铜器的制造和金银器的使用这样三个过程的。原始社会设计艺术是以陶器作为当时的标志。不同的陶器在制造的过程中在造型设计、装饰花纹纹路、色彩的程度、技术工艺方面都有所区别,随着陶器制作技艺的不断进步,陶器制作的过程也出现了从开始的简单到最后的复杂工序,开始的单一到最后的多种多样的过程。仰韶文化就是以彩陶为重要标志的,在原始社会陶器虽然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它的主要功能还是实用功能。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并盛行于商周时期。青铜器是在一定程度上对陶器的继承发展,但是在制作的材质的选取、制作的工艺方法、造型的设计、装饰的设计、功能的应用等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的变化。
青铜器除了当时的使用价值以外就是还有其独特的造型与装饰,这些独特的造型设计与装饰设计都蕴含着当时人们的物质观和精神观。而在西汉时期出现了金银器,金银器的出现就标志着中国古代工艺技术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5]。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艺术设计,主要是承袭工艺美术和传统图案与纹样。传统的装饰纹案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现代化的艺术包装中,古典装饰纹案在表达民族文化的风格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艺术设计效果。人类艺术的起源与原始的装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中国古典建筑、太极图纹、画像石、金石篆刻、蓝印花布、木刻插画、脸谱文化、民间剪纸、装饰纹案、书法文字等。这些传统图饰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审美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图饰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有符合世界当今潮流的崭新样式。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中国传统图饰的运用,必须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元素联系起来进行考虑。艺术家们完全可以通过主观意识和自我需求对传统图饰进行再次设计,作为新一代的设计师必须具有宽广的文化艺术视角,自觉的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传统艺术,掌握本民族的文化精华,从中汲取精髓,使自己的现代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近年来,将中国传统图饰与现代艺术设计混合深受设计师的青睐。例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翅膀富有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繁荣的美好寓意。世博会上中国馆的设计,将中国元素充分地融入设计中,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了现代艺术设计之中。从以上的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我国传统艺术设计中,比较重视“意义”表达,无论在何种场所,还是在各类器物上都使用某种确定意义上的装饰。都是在充分了解地方风俗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对传统的民间图案进行提炼、加工、抽象、变形、简化、重新组合等,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变化。在现代设计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饰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饰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中国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这些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将成为趋势
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影响巨大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传统民族文化是我国人民不可缺少的一笔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体现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中国本土艺术设计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就,但成效却还是差强人意。在全球化趋势快速占领当今社会的情况下,中国现代的艺术设计不但需要“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归,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同时将它发扬光大,这是中国设计师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思,甚至可以说更是一种责任。好的是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认可感。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我们要做的不是抛弃它,而是要想方设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加入到现代元素中并很好的呈现出来,虽然表面上看只是一些符号、形式,但是如果真正了解了这些符号、形式就是反映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神。
经济不断发展,纵观世界的艺术设计你能发现总方向并不是直接趋向于民族化,而更多的趋向于标准化、世界化、时代的风格化。国外各种艺术思想大量的涌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给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这种被动的局面下,如果对西方现代艺术只是简单的模仿、挪用,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文化的个性,完全抛弃了民族传统文化,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如果一味地追求民族化,否定全球化,那么就不会有更广泛的设计市场,而抛弃原有的民族传统的文化,就会失去设计理论根基的灵魂,导致设计的语言变得稍显苍白。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要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必须建立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丰富的艺术财富,想要让现代艺术设计有更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同时要想达到有不僵化的效果。就必须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反映现代艺术设计的精髓。
将艺术设计不断的深入到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之中,摒弃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粗浅、狭隘、偏颇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文化形式上的简单嫁接和盲目照搬,要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我们提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相结合,保留中国本土设计的艺术本质和民族审美特征,设计出真正具有民族气息的高水平作品。应该以开阔的眼界和创造的精神,积极地汲取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设计师只有基于深厚的文化功底与独特的目光,从民族文化与艺术中引发创造灵感,创作出的作品才是属于民族的,才会成为惊世作品,也才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方园.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黑河教育,2012(12).
[2] 胡显明.高中历史活动课中怎样撰写小论文[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4).
[3] 史亚丽.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4] 胡孝红.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武汉大学,2004.
[5] 殷韦韦.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J].池州学院学报,2009(2).
[6] 吴姗.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艺术设计与广告创意研究[J].商业财经,2013(12).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