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德化月记窑:建于明清时 一度被废弃

2014-08-18 16:23:25 未知

  原标题:月记窑:柴烟袅袅“古早味”

  在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洞上,月记窑,这条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龙窑,就像一条长龙卧在山坡上。曾经旅居德国的艺术家吴金填偶然“邂逅”了月记窑,热爱促使他留下来,开始无悔地守候,给月记窑带来了新的生机。

  数百年废弃的瓷碎片层层叠叠,和煦的阳光暖暖地晒着窑场上的瓷坯。古老的水碓车依然在水流的冲击下有节奏地旋转,一下一下地舂捣瓷土,发出低回、沉重的吱吱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悠久的历史。

  建于明清时期的月记窑,依山而建,自下而上,由窑头、窑室、窑尾三部分组成,如龙在山间蜿蜒,故名“龙窑”,也是德化负有盛名瓷窑。

  由于新燃料的使用,月记窑曾有一度被废弃。2009年春,吴金填第一次来到这里,眼前的一幕让他十分震惊。“轻抚那被火光磨滑了的窑壁,让人仿佛回到那悠远的时光里,这样能让人内心沉静的地方,怎么能让它被夷为平地呢?”他决定留下来,修复、拯救,给月记窑一个重生的机会。

  于是,“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诞生了。就在古窑旁的牛棚和一片废墟之上,吴金填邀来数名国内外知名陶艺家,他们亲自设计、选材、修建……

  5年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聚着他和艺术家们的心血和汗水。

  在此期间,吴金填举办了多场国际性的陶瓷艺术交流活动:国际柴烧研讨会、国际壶艺双联展、国际美术院校师生夏令营……到月记窑来创作、交流的国内外著名陶艺家达2000人次以上。艺术中心先后被授予泉州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创意企业等称号。

  “我很高兴,月记窑成了德化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龙窑,也是研究中国古法烧制柴窑的必选之地。”吴金填说,他的坚守不仅是为了保护这座古窑,更是为了让自己的艺术梦想落地生根。

  “出窑喽!”暖黄的光线下,袒露着背脊的老窑工一筐一筐地往外搬运着柴烧瓷器。做钵、做坯、上釉、装窑、烧火、出窑、选瓷、包装……只见20多名窑工,忙里忙外,各项工序井井有条。

  吴金填指着柴烟袅袅的龙窑说,整条龙窑共有33级阶梯,长约33米,有7个门,可供装窑、出窑之用。窑身两边各分布着33个窑目,是添加柴火的地方。“你别看窑炉其貌不扬,从外面看就是用黏土和红砖盖成的简陋房子。但靠着柴火,窑炉可烧至1370℃高温,历史上远销海内外的高温德化瓷就从这里新鲜出炉。”吴金填言语中有无限的自豪。

  当人们把月记窑视为陶瓷烧制的工具时,他更执着于探索月记窑的柴烧“秘密”。在他看来,窑炉是诞生陶瓷器物的“母体”,是孕育艺术生命的舞台。风、火、泥巴的融合绽放,火纹的热烈奔放,器物的浴火重生,都令人惊叹不已。古老的月记窑,它让落灰自然依附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返璞归真,天然去雕饰,氤氲着一股浓浓的“古早味”。

  吴金填以他的国际视野、艺术家独到的眼光,依托古窑址而兴建起国际陶艺的交流平台;艺术家们在此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探索出一条古老的传统瓷文化与当代艺术结合的路子,使古老的传统瓷文化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发扬,也使月记窑的历史得以延续。

  如今,月记窑美术馆正在进行外装修。“美术馆外形设计成层层叠叠的书,希望月记窑不只是一个烧制陶瓷的老窑口,而是一本代表东方美学、象征生活哲学并能沟通东西方艺术的书。”吴金填说。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牛静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