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元代金银器制作浅论(下)

2014-08-20 10:23:59 钱钟书

  金镶绿松石戒

  由于元代金银器普遍有制作工匠留款识的风习,这也让我们能有机会了解当时的金银工匠,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朱碧山、闻宣、章仲英、谢君余等。也正是他们,将元代的金银器制作艺术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金宝妆瓣纹簋式八方双层杯

  元代金银器的题材也相当广泛,除了沿袭宋代的风格,选择生活化的事物为主要的创作内容外,有些戏曲题材的纹饰也逐渐并更多地加入到元代金银器制作中来,这与元代戏曲文化的空前繁荣有一定的关联。在纹饰上,元人也延续了宋人喜用吉祥纹饰的传统,通过自己的审美,有了成功的创新,例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元代如意云纹金盘就是很好的例子。

  累丝云头纹金饰

  元代如意云纹金盘1959年于江苏吴县元吕师孟墓出土,金盘以四个如意云纹组成,锤揲而成凸起状,再在空白处錾出细密的缠枝牡丹纹饰,中心又以四个小如意头组成一朵四瓣小花。

  外底凿“闻宣造”款识。锤揲和錾刻混合运用,整体大气雄浑,细节又精致饱满,在平面视觉和立体感上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该盘造型别致,颇有创意,在宋时期亦未见同类型。

  金满池娇荷叶簪

  又如无锡钱裕墓出土的金高脚杯;此类高脚杯初见于汉唐,到了宋代似乎未见流行,不过在元代却比较常见,笔者曾经见过一只用南宋菊瓣碗改成的高脚杯,似乎亦是当时的工匠有意而为之, 这也许和元代时期社会生活风俗改变有关。与此类似的器形如湖南临澧新合元代金银器窖藏出土的银鎏金仿古纹高脚杯等, 都是元代此类器物的典型。

  金螭虎钗

  在金银首饰和金银器的镶嵌工艺上,元代的镶嵌材料基本沿袭了宋代,在北方以绿松石、玉石、水晶、玛瑙为主;南方除了绿松石、玉石、水晶之外,还频繁利用珍珠、螺钿作为镶嵌材料。这种镶嵌材料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明代初期,到了明代中早期,金银器镶嵌工艺才逐渐多元化起来。

  三合云纹金饰

  明代中期,红蓝宝石、碧玺、猫眼等珍稀宝石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首饰或者器物的镶嵌上,特别是郑和下西洋以后,此类宝石的利用更是频繁。这除了当时社会审美的改变之外,也和两个朝代的贸易途径、渠道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元代灭亡,残余的蒙古贵族退到蒙古草原建立北元,而明代初期国力还不强盛,此时只能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联系。

  金宝妆瓣纹簋式八方双层杯(双耳均脱落)

  而通过郑和下西洋,更是无形中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让这些南洋甚至非洲特产的珍贵宝石大量流入中国,为当时社会各种手工艺者和金银器匠人提供了更多的镶嵌选择。笔者认为,当下对元代金银器的研究还非常不彻底,有时甚至是比较主观的,例如由于元代延续统治的时期相对来说较短,过去有很多学者认为宋代至明代期间,留存下来的元代金银器为数不多。

  金镶绿松石耳环

  然而从文献材料和最近的出土资料上来看,其实元代的金银器和饰物并不少见,甚至出土有相当的数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窖藏保存出土,出土的实物资料丰富,品相也相当完整,这为研究元代金银器制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

  金绣羽鸣春簪

  由于有些元代的金银器被断代为宋代,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元代的金银器制品多“光素”。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从考古发现和出土记录表明,元代的很多金银器制品和宋代的金银器制品一样璀璨夺目,巧夺天工。例如江苏张士诚母亲墓出土的银器,以及元代著名的金银制作大师朱碧山的银质仙人乘槎等,都让人叹为观止。

  金累丝镶宝饰件

  元代的金银器制作是元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好例证,是元代艺术的缩影,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发展长河里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了宋代金银器制作精巧细腻雅致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所特有的雄浑大气的风格,更加丰富了中国金银器制作工艺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为明代甚至清代的金银器制作工艺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