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评论:古诗从教材中删除与“文化”无关

2014-08-28 17:26:41 未知

  今年上海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的修改,可谓有点儿“伤筋动骨”。除了旧版的8首古诗被删得一首不剩,还包括删去了原先5篇篇幅较长、内容较深的课文。而这当中,尽管外界对5篇课文的被删异议不多,但对古诗内容的“全军覆没”,则显得争议颇大。有的人甚至发出“删除古诗”就是“删除文化”的危言。

  按着现实中存在已久的“赢在起跑线”思维,如今的许多小孩,即便尚未踏入小学门槛,也已通过早教早学,能够摇头晃脑地背出好几首的古诗来了。在此语境下,翻开小学语文课本,反而见不到一首古诗,岂不白白浪费了“起跑”准备,也枉费了家长们的一片“苦心”?这其实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删除古诗”,甚至把会背诗当作了“有文化”,不过是为了满足某些家长的一种虚荣心。

  有识之士早就指出,小学一年级确实没有必要急着学古诗、背古诗。源远流长的经典古诗,自然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也不应忽略一点,这些文化的精粹和精华,应该在有一定词汇量时再去学习。否则就似拔苗助长,只会让小孩子们普遍产生“消化不良”。而更重要的考虑还在于,让那些启蒙初始的低年级孩子,一进校园就面对艰涩难懂的古诗去死记硬背,恐怕只会催生其厌学情绪,反而得不偿失。

  “删除古诗”不必惊言“删除文化”。“消化不良”的古诗何妨慢些再学。一些家长对于“删除古诗”表示遗憾情有可原,但“删除文化”之说未免有些夸张了。《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就曾表示,“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是有不少无趣的内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需要阅读的动物题材小说却一篇都没有”。同样,最近在微信上大热的“美国加州小学语文教材”,体量虽大,却都以精美的绘本形式为主,由浅入深,有趣优美,自然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如此说来,暂搁一边的古诗,等孩子们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时再去认真捧读,有啥不好的呢?(司马童)

(责任编辑:王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