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让雅文化重塑 电视文化高地

2014-08-29 09:28:17 万芸芸

  暑期即将结束,盘点这个暑期荧屏,与往年略有不同,在选秀、歌唱、相亲等节目依然火热的背景下,一股强劲的文化清风让人们耳目一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故事》等文化节目占据了各大卫视的黄金时段。尤其让江西人骄傲的是,7月南昌大学毕业生唐蕊荣获央视《中国成语大会》总冠军。这些文化节目能重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的文化高地吗?

  那时,电视文化以精英文化为主,文化节目无论是主持方式、播出内容,还是节目形式,都以高雅文化教化民众为宗旨,如《读书时间》、《文化视点》、《电视诗歌散文》等节目格调高雅、寓教于乐,深受群众喜欢,并影响了一代人。然而,近年来随着娱乐节目的迅速崛起,电视节目从精英走向大众,从教育改道娱乐。于是,电视文学、文艺赏析、读书等文化节目或逐渐消失,或惨淡经营。尽管途中出现成功个案,如《百家讲坛》等,但终归力量有限,难成壮景。

  诚然,电视是一种通俗文化,通俗文化需要娱乐的参与,但通俗不等于庸俗,娱乐不等于可以抛弃传媒的文化责任。如今,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文化节目的播出,让身处电子时代、忘却传统的我们,重新领略汉字的永恒魅力、成语的韵味深长、诗词的字字珠玑、国学的博大精深。

  这些文化节目以新颖的形式来弘扬传统文化,既赢得了收视率,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电视的文化高地。但是我们不能把过多的期望寄托在某个节目的短期影响,而应该聚焦整体,远眺未来。

  首先,节目内容和形式仍存在突破空间。单个节目类型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当观众褪去新鲜感,模仿者大批涌来时,只有不断引入新“热点”,创造新的形式与内容,通过差异化才能延伸节目的生命长度。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既有汉字、诗词、成语、姓氏、谜语等优秀传统文化,还有戏曲、民俗、中医、谚语、民间文学等民族文化。出题形式可突破问答、抢答、书写,拓展现场模拟、游戏、竞技等形式,且题目表现除了文字、影视、戏曲、沙画等,还可以尝试国画、舞蹈、默剧等。

  其次,文化环境的改变,要求文化节目适当引用娱乐包装。主持人正襟危坐、一脸谨慎,演播室场景设计单调,演说词字正腔圆、教化意味浓厚……当年,这种“规矩”的传播方式,对处在信息匮乏年代的观众来说是能够接受的,然而当代信息爆炸式发展,人有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媒体只能“被”选择。为此,文化节目应紧贴地气,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这样才能感染受众,引起共鸣。否则,很有可能重蹈当年文化节目集体衰微的覆辙。如《中华好故事》,既请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也有年轻作家蒋方舟,这样不仅拉近了与学生参赛者的距离,而且蒋方舟青春活泼的语言调动了现场的气氛,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

  另外,术业有专攻,电视节目可借用某些专业团体的“外力”,提升文化品位。办文化节目,需要坚守高品位与权威,如果只是“小打小闹”、跟风将就,那还不如不办,以免误导观众对优秀文化的认识。为此,与某些专业、权威的文化团体合作就显得尤为需要。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华好故事》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联合知名学者共同出题,两者相互借力,才能谋求共赢。

  文化节目从伊始到当代,走过了繁荣、萎缩、局部复苏的过程,以后何去何从,能否进一步重塑电视文化高地,还需我们的媒体自觉肩负起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美益其美、精益其精,继续为观众烹饪营养美味的精神食粮。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