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老孔庙或三年完成复建
2014-08-31 18:10:57 未知
通州文庙将在大运河重现清朝盛况 东西路原址复原 占地7万平方米 据预计三年完成
法制晚报讯(记者 赵颖彦)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孔庙——通州文庙将在大运河畔焕发生机,重现清朝盛况。顺着大运河向西,东不压桥边也建起玉河遗址博物馆可接受预约参观。大运河什刹海段也在申遗成功后持续监测水质水位,每两个月上报一次“什刹海遗产检测”。
亮点 玉河博物馆可预约参观
与“落选”的森林公园相比,通惠河北京旧城段(包括什刹海和玉河古道),以及通惠河通州段,则随着被列入世遗名单,直接跳入了公众视线之中。
紧邻南锣鼓巷的玉河故道,是在2013年才“重建天日”。这段故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起于昌平白浮泉,“别引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经翁山泊,自西水门入城,环流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河,每十里置一闸,比至通州”。
当时定名为通惠的这条河道,曾是元大都的皇城粮食漕运河,俗称“御河”,最终百姓传称为“玉河”。明清两代,玉河被圈为皇城护城河,失去运输功能,并在清末退出了京城运河水系。民国之后,玉河被改为暗河,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记忆。
直到1998年,平安大街施工时,古代城砖砌筑的河堤出现在东吉祥胡同北口,文物专家们才挖掘出了能证明玉河存在的镇水兽。
2003年1月,东城区相关部门向文物专家咨询该区拟实施的“玉河北段风貌修护工程”的设计构想时,专家曾表示,历史水系恢复了,“北京城的血脉就通了。”玉河所处的后门桥水系是典型的元代特征,与南锣鼓巷风貌保护区配合在一起,会为北京古都增色。
通过河道进水、玉河庵、东不压桥修复等一系列工程,2009年的玉河河岸已初具规模,但平房改造及原始风貌建设直到2013年才彻底完成。目前已建成玉河遗址博物馆,可以预约进行参观。
追访 申遗点还将分批添加
虽然燃灯寺、通州文庙等没有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但根据申遗的原则,即“整体保护、分段申遗”,今后还会根据遗产点的整治保护情况列入遗产目录。
申遗成功后,市文物局和通州文委均表示,将继续推动通州运河遗迹的修缮工作,其中便包括燃灯寺等。此外,还会进一步改善朝阳、通州段的水质。运河的申遗和保护点,都将继续增加。
北京最古老孔庙 或三年完成复建
作为大运河沿线文物古迹,位于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已于1979年被列为文保单位。在通州新城的规划设计中,通州运河核心区西侧的“水乡区”就位于该塔四周,依托该塔建设低密度建筑,并以古典风格为主,保持整个区域的风貌,通州文庙就是燃灯塔下一处重要建筑。
通州文庙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1298年),比北京孔庙还要早建立四年,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孔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古建被拆改,仅余大成殿五间,残碑两块,另有金水桥三座埋于地下。2004年,开工大修,恢复了原有的11栋建筑。
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杨根萌介绍,目前的通州文庙仅仅是清朝时建制的中路,今后还将原址复建文庙东、西两路。按照设想,西路还需恢复的建筑有学政署、训导署、文帝祠;东路建筑则需恢复崇圣殿、圣容殿和尊经阁。
为使复建顺利,通州区政府准备对文庙北边的司空小区进行政府购买,待拆迁完成后,占地七万平方米的通州文庙将在复建后形成完整格局,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目前,该项目规划正在上报待批中。“预计复建三年完成,届时,学政署可能举办公益的教育文化展。”杨根萌介绍。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通州将重点打造老城区内的“一片四景”,包括南大街历史片区,以燃灯塔为核心的运河历史文化景区,以宝通银号为主的商业文化景区,以静安寺为主的民俗文化景区和以潞河驿为主的皇家文化景区。
通运桥面
将定期清扫
张家湾镇政府已与当地环卫部门协调,对通运桥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并派专人定期对桥面进行清扫,指定专人对文物及周边环境进行看护,加强管理,确保文物及周边环境整洁。对于张家湾城墙遗迹保护整治工作,目前也正在编制方案。本版文/记者 赵颖彦
(责任编辑:王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