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藏家故事第86期】陈柯翰:一个“圈外人”的书画鉴藏经验论

2014-09-01 09:42:37 王林娇

  导语:在书画收藏的圈子里,眼力、财力和人脉是三个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在我们所认定的范畴内,一个圈外人,如果不是有足够的财力可以聘请专业的艺术顾问,那么一个普通的圈外人是很难在书画收藏界取得成功的,本文中所接触到的这位自称“刚刚入行”的“圈外人”陈柯翰,就是一个我们能够得以借鉴其经验的行家。虽然正式全职的成为一名书画圈里人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圣美轩和一本专业的艺术类杂志《一画》,其专业的水平让人初始看来,以为是拥有多年经验的艺术类媒体人高手,而他的工作室不仅仅成为其个人藏品的展示之地,更是成为圈里朋友相互交流的场所,这样的一套“标准的流程”正是陈柯翰当下心中对于其艺术职业的规划。

陈柯翰藏白谦慎书法作品

  在正式开始书画收藏和经营之前,陈柯翰在房地产公司整整工作了十年,十年的时间,如果严格意义上来讲和艺术或者是媒体相关的工作的话,也是得益于他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主编四年的企业内刊,而之后则是从事专业的地产营销和品牌推广工作,在陈柯翰看来,这样的工作经历,正是现在能够经营书画的重要经验来源。

  其实,能够真正的有决心辞职,正式走上收藏和艺术经纪人的道路,用陈柯翰自己的话说是,兜兜转转,十年的时间,还是最终回归了。而在和记者长达两个小时的对话中,他也是毫无保留的和我们分享他对于艺术的经验。

陈柯翰藏何国门篆刻作品

陈柯翰藏何国门篆刻作品

  兜兜转转 十年回归

  雅昌艺术网:其实,对于您的转型,也是让我们觉得比较诧异的一点,因为从常规意义上来讲,这个转型的跨度太大了,当时怎么会选择从地产圈转到艺术圈呢?

  陈柯翰:大家觉得我这个跨界挺大的,但是在地产公司做的时候属于半隐性,关系比较好的同事都知道我有书画收藏的这个事情,到我真的辞职以后,原来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一方面是支持,另外一方面也受我的影响,也开始进入到这个圈子里来,买的作品也基本上是和我现在工作室代理的艺术家一致,其实我自己还是觉得对于这个部分一直是比较喜欢的,而真正让自己下定决心从地产公司辞职,专职从事书画经纪,我想更多的是一种心性的回归。

  雅昌艺术网:从您身边的这些藏品来看,您还是比较偏向于传统,这和你的这种比较当代性的一面差距很大,并且你的审美趣味似乎也和现在年轻人不一样?

  陈柯翰:这可能和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有关系,我母亲不识字, 他们老辈都有在鞋垫上绣花的习惯,她看着花花草草不用打底稿就能绣出来。父亲年轻的时候,为了贴补家用,会帮别人刻一些人名章,当然那个时候不叫篆刻,那会儿刻一个章高一点2毛钱,低一点1毛5,父母的这些艺术基因,对我后来从事这个行业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影响。我大学的专业是广告设计,这个和现在的职业也算是靠近的。回头看这十年,我一直在地产或者说设计圈里转。但是我觉得,转了十年又回来了,还是回到我最初喜欢的东西上边了,我对目前所从事的职业的定位是“回归”,回到我真正喜欢的东西上来。

  雅昌艺术网:您正式有收藏这个概念,大概是什么时候?当时身为圈外人,是怎么进入到这个圈子呢?

  陈柯翰: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书画,或者说艺术圈,是在2009年的时候,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在电视台工作,他们每期会采访一个国内知名的书画家,有时候周末没事的时候,我会和他们一起去采访,慢慢的接触了一些书画家,这算是对这个行业有一个懵懂的接触吧。后来和画家们接触的多了,也会帮朋友找一些采访过的书画家的作品。我真正意义上“经纪”的第一件作品,是帮一个网友出手他手里的两幅黄永玉的作品,当时两张作品卖了15万,我作为中间人,网友给我“提成”10%。现在想来那两幅黄老的作品简直卖的太便宜了。

  雅昌艺术网:那个时候已经有了系统收藏的概念了吗?

  陈柯翰:那时候没有什么收藏的概念,只知道这个东西还可以换钱,又发现我喜欢这个东西。所以就开始断断续续的在做。刚开始也是帮朋友推荐一些作品和书画家。

  那段时间还在地产公司上班,这个算是一个兼职吧,真正有系统概念应该是从11年开始,我是2010年开始关注马骏老师的作品,2011年给他做代理,相当于我开始代理卖他的作品,每次我会从预定的作品中选一两张我自己喜欢的留起来,其他的再去变现。这个时候算是有一点系统收藏的概念。

  一个好的藏家和专业经纪人身份的建立

  而此时,陈柯翰对于自我身份的建立,已经初具格局了,在陈柯翰对于自己的规划中,三成的朝着收藏家的方向去努力,三成是做专业的艺术经纪人,而最后的三成则是一个媒体人,继续做好《一画》,记者在谈话中也尝试着让他对于自己的未来身份进行最终选择的时候,陈柯翰表示,在书画的圈子里,入行的时间尚短,但是目前的身份来讲,还是希望做一个分享的人,以自己目前的审美标准或者是取向去给藏家做一个定位,最终以杂志的形式呈现出来,从市场层面上来讲,就是去发现好的艺术家,并且在这发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我的藏家身份。

陈柯翰藏马骏人物作品1

陈柯翰藏马骏人物作品1

陈柯翰藏马骏人物作品2

陈柯翰藏马骏人物作品2

  雅昌艺术网:在对于艺术家的选择上,不管是你个人的藏品选择上,或者是你作为经纪人对于客户的推广上,这样的眼光都是比较个人化的,尤其是对你而言,没有专业的美术史的知识,那你怎么样去选择呢?

  陈柯翰:也是一个过程,比如在我代理马骏老师作品之前,也关注过很多人,现在回头来看,那个时候认为很牛或者说画得很好的,现在看来觉得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因为那时候刚刚接触和了解,更多的是按照老传统的习惯选画家:是不是在哪个美院、什么官衔、到什么年龄段,其实,作为一个艺术家或者说画家,我们最重要的是看他的作品,真正能打动我们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官衔和位置。但是这个一定是一个过程,天性和悟性固然重要,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包括你对好的作品的理解。就像画画一样,风格不是一开始就确立的,而是一个慢慢滋养的过程,审美也是这样,多看好的作品、好的展览、而且最重要的我认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慢慢就会在你的内心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图式标准。市场上太多的人在用耳朵买作品,这个很可怕。

  雅昌艺术网:比如在发现新人的时候,简单一点的来讲,就是没有一点市场基础的时候,完全是处女秀的时候,那你如何从市场的欢迎度和学术价值上进行判断?

  陈柯翰:我自己的理解有三条标准:首先看作品,必须是能打动自己的作品,不能打动自己的作品,你是没有底气推荐给别人的。第二是看他的当前市场,包括作品的占有量和市场价格以及区域走向等等;在前两点考察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我会考察第三点,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考察书画家本人,在面对市场和学术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不是有自己真正坚持或者说坚守的东西,这个很重要。我们最希望的是画家画自己真正内心心性的东西。而不是过多的去迎合市场。很多画家比如说是一个没有进入过市场的画家,原来很自然地画自己内心的很多东西,但是一旦有了市场认可之后,就没有自我创作的追求了,这样的艺术家我们认为是不可以去合作的。另外,我们也会去看他的既往作品,既往作品往往能看到一个画家未来的成长空间,就像你们看到我桌上的这三本马骏老师的作品集,一本是06年出的,一本09年,一本是今年的,从这三本作品集,你基本可以看到马老师作品的一路变化,核心的风格没有变,但是你能看到他的每一次进步,这样的艺术家我去合作,心里就会很踏实。如果一个画家10年画的作品都没有什么变化,那就很麻烦。

  雅昌艺术网:在自己的收藏中,尤其是当代字画的领域内,难免会遇到投资的需求,当有这些需求的人需要作品的时候,结合你自己的经验,你会怎么样去做?另外,现在新水墨的市场很火,有些艺术家的价格一天一个变化,但是整体感觉你还是一个比较长线的投资选择?

  陈柯翰:到目前为止我真正合作代理的艺术家只有5位。为什么我代理的艺术家的数量增长得这么慢?我希望我代理的每一个艺术家都能是一个长期合作、共赢的模式。那么,我每代理、关注一个艺术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为藏家负责,从学术的角度讲,这个作品必须是能藏的住的。从市场的角度讲:他买这个作品,今年买了,明年能不能赚到钱,而赚钱的前提是什么?必须是一件好作品。其实这个又回到了学术,我前面也谈到我刚开始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更多的是看艺术家的位置、官衔,是在拿耳朵买作品。其实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在这样买,我也不能“脱俗”。但是经过几轮的市场洗礼,大家发现用耳朵买的作品都是藏不住的,甚至就是废纸一张,谈何升值?我们最终还是要看作品本身有没有艺术价值。

  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喜欢书画、或者说受我的影响慢慢开始喜欢,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进入。我会建议他们先评自己的眼里,买一两件自己喜欢的作品,你不买你永远不算真正进入这个圈子。然后建议他们去博物馆、美术馆多看好的展览,多看好的作品,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再回头看你当初买的作品,你就会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审美的高低很难去量化,就像中国菜一样,两个厨师炒同一个菜,配料和主料都是一样的,但是你肯定会觉得有其中的一个比另外一个好吃,好吃的那盘好在那里,没法去量化。这和火候有关系。好作品看多了,你的火候自然就到了。

  第二个问题说到新水墨。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传承,中医、京剧、甚至一些民间文化都是这样,中国画也不例外,讲究传统、心性、哲学。现在很多新水墨的作品只是借助中国的笔墨纸砚画“油画”。图式和语言完全是西方的。我认为这个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东西,就像穿着比基尼唱京剧一样,不是那个味儿。我的理解:中国画无论发展到什么时候,不管有多少创新,几千年传承下来传统的这根脉不能断。

陈柯翰藏马骏人物作品3

陈柯翰藏马骏人物作品3

陈柯翰藏马骏人物作品4

陈柯翰藏马骏人物作品4

  《一画》的媒体情节

  在陈柯翰所有的艺术环节中,有一个是让记者非常佩服的,就是坚持《一画》杂志的出版,而且是全部自费出版,谈及为什么会坚持做这样的一本杂志,陈柯翰则表示,这样的选择不单单是在杂志上推广艺术家和藏品,更重要的也是对于自己专业知识的提升。陈柯翰深知自己在整个圈子里所欠缺的一点,就是专业的美术史知识,而这样的学习并不能道听途说,或者是从一件藏品中就可以得来,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深度学习,而在编辑出版《一画》的过程中,就是建立这个专业知识的最好时机。

陈柯翰藏马骏人物作品5

陈柯翰藏马骏人物作品5

  雅昌艺术网:其实你作为藏家也好,经纪人也好,在推广艺术家和藏品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方式,尤其是借助当下发达的互联网媒体,但是你还是坚持做了一本自己的杂志,怎么会有这样的坚持?

  陈柯翰:我觉得首先是喜欢,喜欢做一件事情,你就会很开心,而且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你是愉悦的。第二,是我学习的一个过程,我没有完整的读过美术史,《一画》每期会有一个大的人文主题,这种对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再归纳的过程,其实是我最好的学习过程,而且这种学习是非常主动的。第三,借助刊物,我会把好的艺术家推荐给大家,也希望对市场能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一画》已经出了三期,做之前我给自己树立一个标准,两年之内我不拿这个杂志去盈利、去赚钱,所以第一、第二期包括第三期80%的上刊艺术家都是我主动约稿。作为一本刊物,无论是市场推广还是引导。我希望做的比较纯粹。但是你要面对市场,一定不会做到100%,我们尽量将负面的东西比例缩到最小。传递给大家更多的正能量。

  雅昌艺术网: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编和写,比如我们去读一本比较晦涩难懂的美术史,其实能够真正记下来的东西不多。

  陈柯翰:原来看一些古画,知道这个画画得好,但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做了这个工作,你就会了解的更多,比如作者当时的创作状态,他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下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甚至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你都会去了解。了解得多了以后,返过来再看这幅画,你会对一幅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东西是从一本美术史里学不来的。

  雅昌艺术网:《一画》杂志到现在已经第三期了,其实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建立了你自己的藏家资源。杂志目前的整体状况怎么样?

  陈柯翰:其实杂志前期并没有做太多的推广,去年12月第一期出版发行,第一期从开始策划到最终呈现,整整花了七个月,如果放到真正的出版行业这个时间都赔死了,但是,这个事情我完全可以自己去把控。为什么花了七个月的时间,我是希望这个杂志在一面世的时候,读者和藏家看到至少不会失望,让大家觉得是一个像样的东西。

  从发行量来看,我还是比较满意的,第一期发行量是2000册,第二期是5000册,都是一些核心的藏家和客户群体,基本上还是点对点的状态,当然,持续做下去,肯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客户有推广的需求,但是其实从我们的判断标准来看,并不符合杂志的定位和标准,那这个时候就需要自我的一种坚持,所以,做好一本杂志,也是挺难的一件事情,不过,慢慢做下来,终归还是可以达到我自己想要的目标。

  结语:在陈柯翰的工作室里,展厅内的布置古朴典雅,展示了部分其个人代理的艺术家作品,亦是他自己的藏品,陈柯翰笑言,有时候这些精彩的作品,自己留下来,难免会让朋友眼馋,但这也是对于自己收藏体系建立的一个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沉淀下来,不仅仅是一张张精彩的藏品,还能实现陈柯翰作为一个“专业的合格的艺术品经纪人”的梦想。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