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博会”捧“文化大餐”一馆看尽江西32种“非遗绝活”
2014-09-01 11:03:14 张祖珍
旅游商品的海洋,钜惠购物的天堂,几近“失传”的民间技艺秀场!9月5日~9月7日,2014江西旅游商品博览会将在摩天轮下、国展中心恢宏上演,届时,市民将迎来江西史上最大旅游“淘宝季”,好看好吃好玩尽在江西“旅博会”。8月31日,记者从江西省旅发委获悉,本次“旅博会”将邀请省内32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首次在展馆中与游客互动,市民在疯狂购物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无与伦比的“文化大餐”。
【南昌】:豫章绣
江西豫章绣
“以针为笔、以线为墨”惊艳世界
用针线表达出了水墨画的特色,将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丰富的变化,表现物象,有独到的艺术效果。赣绣独特之处在于“以针为笔、以线为墨”,根据画面内容多种针法灵活变化组合,近实远虚,层次分明,画面具有鲜明的立体感。色彩丰富、视觉上立体感强,可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豫章绣”创始人为裘皇姑,本名熊月英,乾隆皇帝的“干妹妹”(纪晓岚的师傅裘曰修之妻,一品夫人)。豫章绣特点:简单、大气、雅拙有趣,针法多采用簪花针、飘针、长针、平针、套针等赣绣的特殊工艺手法,具有原生态原汁原味的艺术效果。经过近千年、八代传承人的传承,赣绣从民间日用品到江西山水名人字画的绣品,材质:绢和蚕丝,作品易于保存,千年不烂,已经逐步成了艺术收藏品,并得到社会各界和国家级专家的认可。2013年,豫章绣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周南英被命名为豫章绣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九江】:瑞昌剪纸
瑞昌剪纸
“刀尖上的舞蹈”传承千余年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随着灵巧的手上下翻飞,一幅幅风格各异、栩栩如生的精美图案便惊艳迭出。这便是具有1000余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奇葩——瑞昌剪纸。因其工艺离不开剪刀,又被人们誉为“刀尖上的舞蹈”。在瑞昌当地,剪纸一直被人们视为珍宝,长期用来表示“祈事禳灾、祈福增寿、祈求富贵”等美好希求。然而,随着剪纸艺人的青黄不接和自身短板的凸显,瑞昌剪纸也渐渐成了迟暮的美人。如今,当地婚丧嫁娶中再也难觅其芳踪丽影。
瑞昌位于我省北部、长江南岸,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大地影响了瑞昌剪纸的风格:既有南方的阴柔之丽,精巧秀美,又具北方的阳刚之美,古朴豪放。选材上,剪纸题材十分广泛,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劳动生活场景应有尽有,神话故事、戏曲人物也是常见的题材。瑞昌剪纸口授手传,代代相承,主要应用于宗教、祭祀、婚丧、制衣等领域。瑞昌剪纸在反映现代生活题材及采用新手法、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是一种难得的传统民间艺术。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表演
手工制瓷技艺表演
“一门手艺养活一座城”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门手艺养活一座城。一说到景德镇,大家脱口而出的就是瓷器。作为中外闻名的瓷都,千年窑火传承了精湛的制瓷技艺。
从11岁就开始学徒,拉了69年泥坯的“国宝级”非遗大师,届时也将来到展馆,一展他出神入化的拉坯绝活,有兴趣的市民还可动手亲自制作一两个瓷碗,相信一定会有特别的感受。
目前,“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严格遵照古法全手工制作,拉坯、利坯、装坯、雕刻、绘制、施釉、烧窑等主要工序标准苛严,确保质量与品质。
【萍乡】:传统傩面具雕刻
传统傩面具雕刻
“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
据萍乡县志记:“先春三月,乡人乃傩,魅面朱衣,执戈扬盾,驱疫疠,以达阳气”。鼎盛时期这里“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傩面、傩舞、傩庙被公认为萍乡历史文化的“三宝”,其中以傩面具最有特色,先有傩面具,后才有傩舞。
萍乡拥有中国最多的古傩面具,现存700余枚。其中一枚出自宋代石傩面具,据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考证,它是“迄今全国所独有的文物面具”。
现今萍乡农村仍有不少会雕刻绘制傩面具的工艺师。湘东区排上乡毛园村村民陈团法家世代传承这门手艺,传到他这里已是第九代。陈团法不仅会雕刻,还谙熟傩艺表演程序。他珍藏了一套“傩仪请神全科手抄本”。他有时参加村里的傩艺活动,更多的时候是雕刻面具,他为制成的面具举行的“开光仪式”,成为当地一景。
【新余】:夏布制作和刺绣
夏布制作和刺绣
夏布上“绣”出“大文章”
在当今的新余市分宜县,诞生了一个新绣种——夏绣。顾名思义就是在夏布上刺绣,它是刺绣百花园中的奇葩,大气、天然、粗犷、质朴、高雅、俏丽,可大可小,品种繁多。在新余,夏布刺绣已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是新余市重点文化产业之一。
夏绣发源于新余市分宜县,有6000余年夏布编织历史的分宜,在唐宋时期开始产生,在明代一度发达,源远流长至今。由传承人领衔,现场手工制作展演夏布重要工序——绩纱和织布。绩纱分为麻漂泊、撕片、卷缕、捻纱、绕纱五道工序,普通人均可参与;现场布置2~3台传统木制织布机,由技艺娴熟老艺人传授古老织布技艺,在教与学中与现场参观者互动。特别值得提醒的是,现场由老、中、青三代绣娘同台展演并与现场旅客互动,还有纪念品发放哦。
【鹰潭】:余江木雕
余江木雕
一个小木箱换回一辆大汽车
根雕的花鸟虫鱼,玉雕的大至弥勒佛小至饰品,铜雕的雄狮猛虎,造型优美,形神活脱,令人赞叹不已……这就是余江的木雕! 1998年,一件清代的余江雕佛龛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取得32万元港币的成交价,这是余江雕刻历史悠远、文化厚重的有力佐证。而在近几年出口到日韩等国时,余江的一个小小木箱子,换回来的是一辆辆价值数十万元的大汽车。
余江素有“雕刻之乡”美誉。近年来,该县积极挖掘雕刻潜力,扬优成势,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全力打造雕刻产业 “航母”,形成了木雕、玉雕、铜雕、根雕4大种类,拥有中国最大的私营木雕企业,拥有东南亚70%的市场份额,余江木雕也跻身于“中国四大木雕”之列。
【赣州】:微雕-核舟
微雕-核舟
“微雕奇人”带“核舟”亮相“旅博会”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其他如篛蓬、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34个字,勾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这就是明朝末年王叔远的核舟,后被散文家魏学洢写成《核舟记》。
如今,赣州一位“微雕奇人”,也雕出让人叹为观止核舟,更值得期待的是,这位“微雕奇人”还将把他的精巧技艺带到“旅博会”上去,把历史悠久的传统雕刻技艺传播出去。
大余县民间工艺艺人胡润生,从碑刻、印治中受到启发,自制刀具,以梅核、桃核、橄榄核等果核为原材料,借助资料介绍,试雕核舟。经百余枚果核试验,1996年终于雕刻完成了第一枚精品核舟。核舟雕刻工艺极其繁杂,且费时耗力。其中任何一环节出错,都会使作品成废品。
【宜春】:蔡氏竹雕
蔡氏竹雕
独创竹雕工艺展示“竹上留青”
1999年,在昆明世博会中国馆内那99盏玲珑剔透的竹雕灯和四根巨型竹花柱,曾使中外游客惊叹不已,流连忘返。当时人们在欣赏之余曾想寻找的制作者之一蔡长远,9月5日,蔡长远将带着他的精湛工艺再次在“旅博会”上亮相。
蔡长远的竹雕工艺品主要有竹筒、竹灯、人物摆件、动物花卉、楼阁模型、日用器皿等6大系列200余个品种,雕刻技法丰富传统。他独创的竹雕工艺先后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5项外观设计专利,多次获国家、省级艺术奖项。特色产品镂空雕笔筒,分单层、双层和三层,采用独特的镂空技法法,经十七道工序手工刻制而成。作品创意来源于古代建筑艺术,造型取法古代亭台楼阁之门窗、回廊、护栏等,图案衍化于中国古代吉祥图案、几何图案、秀织图案等,寓意吉祥,充分体现空灵、精巧、精微、玲珑剔透之艺术特独色,极具观赏装饰和收藏价值。
【上饶】:歙砚制作技艺
歙砚制作技艺
石头不但会“唱歌” 还“价值连城”
歙砚之于婺源,缘于石材产于婺源县溪头乡龙尾山,因原产地婺源古棣歙州,故称歙砚。歙砚原料产于婺源龙尾山一带,绵延数百里,坚润如玉,磨墨无声。
歙砚的传世至少有1200余年,由于歙砚石包青莹,纹理缜密而深得南唐元宗李景的喜爱,故在歙州设置了砚务,并把砚工高手李少微招为砚务官,专理制砚事宜。
婺源的制砚名家师徒相传,涌现出了一大批歙砚制作匠师。从深山到书案,一块砚石出世,就像顽皮的孩子投师,有谁知道效果?婺源的王涧石、胡中泰、江亮根、汪鸿欣、吴亮生、吴玉民、游支越等等就是一个个名师,能将顽石化作神奇。
2006年,歙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歙砚龙头企业朱子艺苑及其董事长江亮根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吉安】:吉州窑陶瓷
吉州窑陶瓷
烧制技艺失传千年的技艺再现“旅博会”
大自然中的真实树叶经过一千多度的高温烧制,能叶脉清晰地出现在黑色陶瓷碗内——这一失传千年的宋代吉州窑“天目木叶”技艺,将再现“旅博会”会场。
吉州窑创烧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窑场。其产品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以黑釉瓷和彩绘瓷最负盛名,黑釉瓷中木叶天目、剪纸贴花、窑变釉纹等产品更是为吉州窑所独创。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工艺,使产品形成变幻无穷、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在瓷器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相结合上得到统一。
【抚州】:临川竹编工艺
临川竹编工艺
竹编画《十二生肖象形图》亮相“旅博会”
抚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临川篾编工艺传承人徐建元用时近一个月,临摹我国象形字大师刘汉民“十二生肖象形文字书法”,精心编织的竹编工艺画《十二生肖象形图》创作完成。这件长4.8米、宽0.7米的作品,用掉近4000根篾丝,是徐建元巧手编织的又一佳作。徐建元将把这件作品带到即将举行的2014江西旅游商品博览会上,作为“非遗”项目进行展示。
临川篾编工艺是集传统篾编技术和书法美术为一体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至今有200余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2010年,临川篾编工艺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徐建元本人也于2011年6月被授予省级非遗《临川篾编项目》传工人,2013年6月被评为抚州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