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乔晓光:突破界限让民间美术与当代艺术完美融合

2014-09-09 10:59:46 焦守宁

目前价格:★★★☆☆
市场潜力:★★★★☆
装 饰 性:★★★★☆
收藏热度:★★★☆☆
文化价值:★★★★★
     乔晓光,1957年生于河北,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现在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
 一、找到民间美术“根源之美”
     人们最开始认识乔晓光时从其前卫而充满潮流感的艺术作品开始,我们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的艺术历程与创作思维,他热爱中国民俗文化,热爱民间艺术,尤其是那些让很多人感到“土掉渣”的民间美术形象,在他的作品中却获得了重生,他每当见到来自民间的、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形式,就像是如获至宝,会进行钻研与传承。
     而他的很多绘画作品却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与其研究的民俗美术从常理上来说有些不搭调,但是他却呈现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中国的民间美术与现当代视觉艺术进行了融合,让他的艺术构想得以实现。作为观者,我们达到了视觉上的享受,同时在其作品中我们寻觅到了民间美术的“根源之美”,这时候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一位文化的使者,美术作品其实是他的一种文化呈现载体。他为我们呈现文明,传达艺术的互通性,这种意识形态的表达确实技高一筹。
 
《朴素的记忆》 68.5x137cm  纸本水墨
二、作品成为媒介为文化意识服务
     乔晓光认为“民间美术混生在民间生活中,这是民间美术最基本的特质。它们具有生活的日常性,生活的隐喻性。其在生活中吸取营养,生根发芽,得到充分的叙事与升华”。这种说法很符合实际,有很多民间美术拥有独特的美感,但创作它的目的在一开始比较单纯,只是一种形式的体现,从而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但形成这种形态,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淀。
乔晓光的艺术探索并没有集中在一种形式的表层,而是深入挖掘埋藏在深层的文化密码,这是历史的遗产、艺术的遗产。他的作品虽然看似建立在一种现代意识的构成元素上,但是他不模仿西方美学的现代表现,而是对中国民间独有文化、民间美术的一种社会性、人文性的延续。他把作品的表现当做一种视觉传达的媒介,最终是为文化而服务。
   
《红羊》  137x68.5cm   纸本水墨
     作品《红羊》就能体现出画家的独特艺术表现视角,乍一看去,很难找到具体的形象,羊的身体进行了极为夸张的变形,没有前后关系的变化,夸张了羊腿的线条与羊的肚子,形成一种线与面的组合关系。这种构图形式,很新颖,看似不经意的罗列,却是画家对构图进行了极为巧妙的安排。空间的分割、留白处理都很到位,通篇红色,喜庆大气,没有艳俗的感觉。通过作品的呈现我们找到了民间剪纸的影子,透出朴素之美,这种艺术的共通,在乔晓光的很多作品中得以体现。
 
三、市场表现分析
     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北京保利春季艺术拍卖会,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三十年—中国新水墨专场上,乔晓光的作品《色达印象》(100×190cm),拍前估价为350,000-550,000元,最终以437,000元的价格成交,这个价格对于他来说中规中矩,作为探究中国民间美术的奠基人,其学术地位始终处于“金字塔”的顶头,而他近些年所创作的作品也逐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尤其是当代水墨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其作品的市场价值还会有很大提升空间。现在乔晓光的作品由灿艺术中心代理。
     著名民俗学家、画家冯骥才评价乔晓光:“他是一位杂家,水墨、剪纸、油画样样在行,从他身上我们能找到一种信念的力量,坚守民间美术研究几十年,进行系统的研究,发扬,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最突出的当代水墨作品,更是没有脱离传统文化的根,厚重而透出生机” 。乔晓光对于艺术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全新的高度,他从民间美术中找寻属于本民族文化的艺术原型,并不断运用到他的水墨语言中,正因为有这种基因,让其作品充满神秘,很耐看,形成了独特的视觉特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就像艺术的殿堂一样充满能量与美感,他的作品具有深层的历史内涵与学术意义,并带给我们无穷的艺术享受。
 

(责任编辑:马思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