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潮中的画坛现象
2014-09-10 11:37:15 杨良
杨良作品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画在我国经济出现全面振兴和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到现阶段,不少大学设美术学院,不少小学设中国画兴趣班,幼儿园请专业画家教小朋友画画,少年宫不断招收学中国画的学员;几乎每个区、县、市、省、都有国画群众社团或国家成立的画院,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级老年大学和老年协会也大多开办了国画学习班……中国画达到了空前的兴旺。
但是,在画家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成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从国家,民族长远的事业着想,画家对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画家应该出好作品,为民族积累文化财富,创造文明;作品要千锤百炼,要成为传统文化的典范。然而,有人说:“人生几何,先享受了再说。以后的事谁能知道,死后作品未必能流传,‘国家和民族’这个范围太大了,要讲现实。”
又因上世纪90年代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竞争更加激烈,人们都在经济领域内自由发挥才能。这一经济大潮如同台风那样迅猛,国画艺术受到考验。有少部分画家把持不住自己清苦之道而随波逐流,下海成为弄潮儿,并喊出了”中国画是商品“的口号,得到不少人的呼应,原来圣洁清静的画坛浮躁了,奇的、丑的、好的、坏的……千奇百怪的现象随之出现。
一、捷径以求售
少部分画家艺学浅、功底浅、知识浅,不探究主流、支流,不苦心经营艺术法则和规律,挖空心思施展招数,竭尽所能追名逐利。拿钱买新闻,拿画换新闻,出钱求人写标榜文章,给钱出集子、登报纸……有的名片上印着二十多个头衔,自命“教授”“世界著名画家”“大师”“巨匠”……不钻研艺术,而是热衷于社会活动的“包装”和“关系”,信奉“吃得开”的社会低俗哲学——“三分技术,七分钻营”。
二、不走正道绕邪门
有些画家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为了虚荣心、为了钱改变自己的形象、改变自己的画风,甚至改变自己的人格去迎合外国人。也有些画家只知笔墨功夫的习惯说法和习惯做法,而不知笔墨仅仅是基本功的一部分、画家的基本功还包括生活,而生活不仅是“师造化”“阅人生”,还要“读万卷书”,培养全面的文化修养及高层次的人格修养。苏东坡说:“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辩。”因而画家必须要有全面的基本功。
三、做文化人而无文化
好画家要能诗、能文、能题、能书、能鉴赏鉴定,学问好,人品好——说到这里令人心寒:在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画家已经一代不代了——未经过严格系统训练的人越来越多,未涉猎哲学、美学、中国画理论、艺术概论、艺术史的画家也不少,读不懂司马迁的文章和汉赋的画家更是越来越常见;画家、书家都在临碑、临帖,却读不懂碑文……没有深厚的学识积累、没有自己的思考,作品当然不会有个性,风格当然会雷同。
此外,当下时代,狂涂乱抹的现象愈演愈烈,且气运无力、格制一面、变异失理、彩绘无泽、粗鲁、细巧、狂怪、平庸、浅薄……百病缠身,还自夸什么“朦胧美”。这不是自欺却不能欺人的胡扯吗?
笔者希望上述种种不良现象能够引起更多爱国者的重视,特别希望教育界给予更多的讨论和关注。从国家、民族的角度看,中国画坛千奇百怪的现象应该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和引导。于此,希望中国画坛的组织者、教育者、宣传部门等,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着手做一些必要的整理工作,使之健康地发展。
顺便说说收藏家。同样是中国画的维护者、传播者,对民族文化应贡献一份力量。近年,收藏界出现一批“新贵”,一方面起到了刺激中国画发展的作用,一方面又带来一场新的混乱。“新贵”们拿出钱来买画,有一部分是着眼于画可以增值,是保值储蓄行为。有的人不识画,买名。也有一部分权贵不懂画,但懂得有收藏价值,买画却不给钱。这也使少部分画家有邪路可走——“捷径以求售”,权贵也给画家提供了沽名钓誉的方便。这些都是造成画坛混乱的原因,而我们国家尚没有相关法律来约束。从某种程度上说,绘画这门高雅的艺术正在遭受玷污和腐蚀。
在经济大潮中,如何对正确和谬误有个把握,是值得画家本人和社会反思的。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