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原料涨跌影响市场波动
2014-09-11 11:37:08 王歌
新疆和田玉市场报告之二: “和田”产地经济效应
导言: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和田玉,现在已经成为很多收藏者或投资者最关注的项目。在近年的快速发展下,自治区首府已然成为全国最大的和田玉集散地。在乌鲁木齐,不仅分布着三五家大中型综合和田玉市场,当你走在大街上会发现鳞次栉比的玉器商店,被当地人称为“无玉不成街”。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力让众多商铺驻扎这里?整个新疆地区的和田玉市场生态又呈现什么状态?
原料涨跌带来的市场影响
先来分析下和田玉的价格变化。从2003-2010年间,和田玉曾毫无节制地疯涨多年。业内人士回忆 “那段时间,是每月一个价!”是非理性上涨还是价值回归?李新岭我们分析到:“玉的第一个环节——采矿,是很辛苦和危险的,甚至是拿命来换石头。第二个环节——雕琢,从学艺开始就面临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辛苦的差事。以前要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因为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的更新使劳动力水平获得飞速提高。雕刻之后便是批发和销售。各个环节都分得很清晰。但当市场需求突然来临,玉的来源和加工的速度仍然有限,只能通过涨价来满足市场需求。而以前,50、60年代又或是70、80年代,玉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很神秘的,后来突然放开了,人人都想有块玉,市场哪里有这么大的量去填!现在很多地方加工费都开始按克计算,玉雕行业人力成本的提高,导致玉雕越来越值钱。”
和田玉原料市场波动对从业者影响几何?记者在新疆和田玉文化创意产业园走访的诸位玉雕大师后发现,无论和田玉市场如何变化,早年疯涨也好,近期的回落也罢,受影响的往往是批发零售商,但对那些玉雕大师的影响则微乎其微。原因在于他们出东西慢,订单兑现期长。部分雕刻技艺精湛的大师,其作品永远是供不应求,如要请他们雕刻需要排上长长的队伍。或许也会给普通的玉雕工人带来一些冲击。记者也了解到对于很多普普通通的“非大师”玉雕者,很多还挣扎在生存线上。一些坚持不下来的人往往选择了如下三种改变:一是投奔大师麾下,前提你必须具有相当扎实的玉雕功底。二是改做批发零售商,到南阳、揭阳等玉石加工集散地进一些成品回来销售,赚个地区差价或直接经营原石。三则是直接转行。
对玉料的珍视让雕琢工艺也敬而远之。记者访问了在玉器市场从事和田玉原石及玉雕生意的王先生。他从90年代末开始做原料和成品生意一直未变。在顺风顺水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随着和田玉原石价格的疯狂涨价,市场上受“惜料如金”情绪的困扰,许多收藏者干脆将原石悉心呵护起来,于是市场开始形成“共识”。虽有俗玉“玉不琢不成器”,还有唐太宗言:“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意即未经雕琢,和田玉就是一块顽石。但人们依然发现,成品玉器的涨幅落后于原石的涨幅,让投资者把注意力直接投在原料上,玉雕件尤其是较大型的摆件则明显受到冷落。王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经营的理解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玉雕作品毕竟已经成型,一旦买家对其题材、雕刻工艺甚至抛光水平之一项不甚满意,便不会购买。但原石就不一样了,持有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雕与不雕、雕什么、找大师还是找普通师傅雕,可塑性极强,自然还是原料更受青睐了。加之,原料价格一直在涨,如果雕得不好反而有损价值,那么干脆也不雕了。”
长时期来,很多上等的原料已经沉淀到了藏家或投资客的手中。王先生抱怨到:“生意难做,一方面原料涨价过高,二来,现在不管是籽料还是山料,很多和田玉原石在市场上流通之前就已经被染过色了,以次充好、以山料充籽料。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