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只能产自新疆?
2014-09-12 11:23:21 王歌
新疆和田玉市场报告之三:和田玉认证的困境
导言:新疆作为和田玉原料的主产地,又是和田玉文化的发源地,在全国玉石领域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来到乌鲁木齐你会发现,这个城市玉器店比肩接踵。当地人告诉记者,这个行业在近年来的增多势头,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一点不过分。玉石市场在越做越大的同时,“和田玉”概念的模糊以及定级标准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正在使这里的市场产生混乱。于是记者耳朵里充斥了许多关于“出台和田玉籽料价格等行业标准规范和更加完善和田玉评级与鉴定标准的呼声”。据了解,为维护和田玉市场的健康发展,相关认证体系正在积极的拟定过程中,包括和田白玉等多项标准预计至2015年初可望陆续出台。那么新标准的出台能在多大程度上规范和田玉市场的发展?尽可能被量化的和田玉,能否像西方钻石珠宝那样具有明确的价格标尺?
什么是“和田玉”仍存争议
和田玉自我国殷商时代就已被开采使用,历经数千年,和田玉已经深入人心,在中国人的传统概念里,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才是正经八百的和田玉。然而,2003年11月颁布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和田玉”统冠所有矿物成分为透闪石的玉石,自此和田玉成了一种泛称,不具备产地含义。由于国标中不表明产地,鉴定证书将含有透闪石的玉石均标注为“和田玉”。于是大量的青海白玉和俄罗斯玉以及韩料等都堂而皇之地进入和田玉的大家族中。
国标从颁布伊始便饱受争议,反对者有之,拥戴者也有之。记者在乌鲁木齐同时采访持正反两方不同意见者。进行传统收藏、研究古代玉器的人大多不赞成这一定义。因为在他们看来,和田玉并不仅仅是一种地方玉,它代表了世代传承的一种文化。和田玉除本身精美外还携带了中华文化附加值,这是其他与其相类玉料所不能比肩的。而经营原材料交易的业者以及从事当代玉雕的师傅们的观点几乎都倒向了国标。
新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金银珠宝检验所所长李新岭给出这样的观点:“和田玉不应该特指一个地方玉。我可以举一些例子:南非钻石、俄罗斯钻石、澳大利亚钻石,无论产地在哪里都叫钻石。当然也有一些宝石却习惯用地区来命名,像坦桑石便是如此。中国古时候的人对矿物没有研究,往往根据地名命名,大理石即是产在大理,于是任何地方产的此种东西都叫大理石,并没有引发争议。说到和田的名称让大家比较敏感,尤其新疆维吾尔族人难以接受广义和田玉的概念”。显然,他赞同从矿物学角度给这个玉种下的定义。同时李新岭把自己更开阔的视野告诉记者:“事实是,包容性强才能把事情做大。人们都知道东海水晶很有名,目前已经形成很大的水晶市场。然而现在东海已经不产水晶,而全世界的水晶仍然向东海汇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如果仅仅限定新疆产的才是和田玉,其他均不是,那么这个市场一定没有现在这么繁荣,预计80%的商户都关门了,因为卖的都不是本地的东西。当地资源毕竟很有限”。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