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抱道自高拟画径 —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龚贤山水册页有感(下)

2014-09-13 14:20:07 刘 荣

  清 龚贤 寒林飞瀑图 1668 广东省博物馆藏

  在中国文人绘画的表达中,境界的显现都落实于用笔、用墨。龚贤长期的艺术实践,以笔墨精进为基本落脚点。他所作山水严谨细密,笔笔不苟,中锋搅动,节奏韵律与心相应,造型的张力特点经长期心手相摹,演化为习惯动作,进入到自我的节奏中。以此生发的水墨空间呈现出层层联系、层层对比、层层深厚的意韵,空间的跳跃借丘壑、山林而呈现出可呼吸的生命状态。

  清 龚贤 春山图 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笔墨气息和位置章法,龚贤将其归结为:“笔法要古,墨气要厚,丘壑要稳,气韵要浑。”“画有六法,此南齐谢赫之言,自余论之,有四要而无六法耳,一曰笔,二曰墨,三曰丘壑,四曰气韵,笔法宜老,墨气宜润,丘壑宜稳,三者得者而气韵在其中矣!笔法欲秀而老,若徒老而不秀,枯矣;墨言润,明其非湿也;丘壑者位置之总名。位置宜安,然必奇而安,不奇无贵于安。安而不奇,庸手也;奇而不安,生手也。今有作家、士大夫家二派,作家画安而不奇,士大夫画奇而不安。与其号为庸手,何若生手之为高乎?倘能愈老愈秀,愈秀愈润,愈润愈奇,愈奇愈安,此画之上品。由于天姿高而功力深也。”(见《虚斋名画续录》卷三)

  清 龚贤 翠嶂烟霭图 广州美术馆藏

  章法结构上,他认为“长画勿脱,横画勿背,大画勿散,小画勿促,方画勿板”,“乱求理,整见才,细须文,豪有法。字画须拆看,笔笔有法,款式勿论矣”。如此具体精辟的绘画经验都汇集在他的课徒稿中,以求流传下来。

  孤月寂照着清凉山,山下的半亩园,一位清静的老人端坐在书案前,除了偶尔有与朋友的书信往来,整日以酒相伴,吟诗作画,内心的激荡与周遭的宁静在日出日落中消磨,这样的日子越长越好。“可喜山中无客来,柴门随我自关开。凉风飒飒催疏雨,黄叶纷纷下绿苔。”在似有似无的天地中,龚贤内心的丘壑从笔墨间流淌出来。

  清 龚贤 高处茅亭图 54.5cm×166.3cm 上海博物馆藏

  《溪山无尽图》是龚贤在六十二岁到六十四岁用三年时间在自己的理想状态中完成的一件代表他晚年风格的长卷。卷尾的长跋记述了他创作过程中从材料选择、形式拟自定到作画过程的从容状态,使我们可在笔精墨妙之外窥得艺术家当时的境况。“庚申春,余偶得宋库纸一幅,欲制卷,畏其难于收放,欲制册,不能使水远山长,因命工装潢之,用册式而画如卷,前后计十二帧。每幅各具一起止,观毕伸之,合十二帧而具一起止,谓之折卷也可,谓之通册也可,然中间构思位置,要无背于理,必首尾相顾而疏密得宜,觉写宽平易而高深难,非遍游五岳、行万里路者不知。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也。是年以二月濡笔,或十日一山,五日一石,闲则拈弄,遇事而辍,风雨晦冥,门无剥啄,渐次增加;盛暑祁寒,又且高阁,谁来逼迫,任改岁时,逮今任戌长(夏)至而始成,命之曰《溪山无尽图》。”这是他“黑龚”时期的代表作品,画中境界的展现以线性结构的营造和块面空间的转换为支撑。

  清 龚贤 挂壁飞泉图 99cm×273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龚贤在空间转换上继承了两宋时期山水真切、虚实掩映、变化无穷的视觉经验特点。北宋大家巨然、李成,尤其是董源的空间意味在他的绘画中反复出现。而在画面单位形象的线性构成中,他又继承了元代以降释放笔墨独立生命的选择,把生活原型解构为长线、短线、点子等独立的笔墨元素,元素间的和谐生长还原着画家心中的意象。董其昌以元人“一笔两笔无笔不繁”的方式,赋予笔墨以灵动、清透。

  清 龚贤 茂林清泉图 38.2cm×79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凌厉的生命;龚贤以宋人“千笔万笔无笔不减(单纯)”的语言,呈现着大巧若拙、大音稀声般的深厚,推动他境界的书写。他“黑龚”积墨的形成,也是在宋人笔墨范畴的推演下逐步完善的。画面形象的程式化处理,推远了艺术与自然的距离。笔墨的生命、作者的气质,同化于诗意般的文气;空间转换的真切刻画,有如宋人般的圆润、融和,但最终又拉回到自然的怀抱。这一远一近的选择,印证着时代文脉的走向。虽是运用积墨法,但画面深厚而幽静,《溪山无尽图》的气息是令人欣喜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的十八开山水册页,是龚贤七十岁时作品,代表了他晚年山水画的典型风貌。

  清 龚贤 天半峨眉图 1674 中央美术学院藏

  先从裱页上的题画诗入手看起。如他众多山水诗一样,表达的是一个文人对陶渊明式的田园牧歌境界的想往。文字的意象在仙源、江水间流动;时间在残月、清风中停止;历史在登楼、曳杖时往还。山川与岁月的交融在他的笔下化为诗意的温情。这一切,源于对现实的超脱,亦或是逃避。十六张册页山水,一以贯之的气息是运激荡以平和,寓沉郁于清凉,平中见奇是他的匠心,亦是他的人生态度。生命的庄严,自然的平和、清凉在他的笔下化为了笔墨的仪式感。横平竖直的构架与中心爆发的暗示,提升着图式的张力。诗性的空间或断或续,或聚或散,纯凭他的法力。

  清 龚贤 深山古寺图 53.2cm×157.8cm 中国美术馆藏

  在另一套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的繁笔简笔各半的册页中,龚贤以宋人笔法,写元人简笔意境,笔与笔的契合,笔与墨的苍润无间,显露无遗。“中锋乃藏,藏锋乃古,与书法无异。

  笔法古乃疏、乃厚、乃圆活,自无刻、结、板之病。”精巧的画面以小格局、大气象而力争上游。对生活的经意观察使自然形象化为心灵符号,纳入到诗意的书写中,纯而弥简。以画柳为例,龚贤独有心得:“画柳之法,惟我独得,前人无有传者。凡画柳先只画短身长枝枯树,绝不作画柳想。凡树皆成,然后更添枝上引条,惟折下数笔而已。若起先便作画柳想实于胸中,笔未上伸而先折下,便成春柳,所谓美人景也。”

  清 龚贤 茂林幽居图

  提到龚贤,当代画家多所注目之处,在于他的积墨用法,超凡脱俗,给后人以无限启发。其课徒稿中演示的积墨,加至十余遍后仍不沾不滞,秀润灵动,其中的技法步骤、关键程序在课徒稿中揭示无余。而龚贤的山水从“白龚”发展为“黑龚”,其意象的出处,无论是源自“米家山”的启发,还是心灵磨砺后的文气浸染、自然生成都值得回味。“余弱冠时见米氏云山图,惊魂动魄,殆是神物,几欲拟作,而伸纸吮毫,竟不能下。何以故?小巫之气缩也。

  清 龚贤 木叶丹黄图 64.8cm×99.5cm 1685 上海博物馆藏

  历今四十年,而此一片云山,常悬之意表,不意从无意中得之。乃知读书养气未必非画苑家之急事也。余尝终日作画,而画理穷。或经时间作,而笔法妙。此唯学道人知之。余于此不独悟米先生之画,而亦可以悟米先生之书法也。欲得米先生之书画者,必米先生其人而后可,余于此又复膛乎后矣!”技法生于境界,境界出自文化观照下的诗心。而诗心取决于人的品格。让我们品其画,究其技,师其心。如其所著“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取证晋唐宋人”,他在中国文人画的气脉中启发创造之机。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