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杜大伟:书画——传统之流,所谓吾心

2014-09-15 09:44:33 未知

杜大伟国画作品001

  杜大伟国画作品002

杜大伟国画作品003

  闪念而来的灵思,即刻化为人们可睹的书画,即使汇入历史而存,但于书画家在手书画创作的延续,它却又很难在书画家心中永住。

  在书画家学习与探索创作上,永葆不息的活力,尤贵有持续思考的产生,以后一次思想的提高、蜕变补充或潜取前一种思想能力的证明。心在汲取文化中得到涵养,境界一步步升腾,艺术家感知事物的心,总会通过创作形式和内容新颖的作品告诉世人。我已经经受这样的魔咒催魂了几十年,而持续感受自然,学习文化的诲养于心,萌发新的幻想,预谋于书、画的想法仍接踵而至,相袭于心的冲动若不以创作进行排遣,我既有心忍了作罢,好像老天也不答应。我所有的书、画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被挤出来的。

杜大伟国画作品004

  传统的书法、国画,一旦耽习日久,既成了生活的习惯,也全部支撑了我的快乐,它像一个精灵缠着我。既初于学习书、画的前二十几年,这倒使我未始察觉的,直到近几十年,眼瞧它一点点蚕食了我的肉身,蜕蛾化蝶般成了一件件书、画作品,为人爱之青睐,并一睹心快,于是,不由我不认可书法、国画这精灵是我的代言,将我隐蔽。否则,再离开了书、画,我已无所适从。由此而说,中国文化孕育的书法、国画,以内蕴文化精神之博大,实足具有化蒙昧之人而为文化重生的。人活一世,草树一秋,都要借助阳光展现一种更美好的生命姿态。传统的中国书法、国画,紧贴人们的生活,以含蕴文化的直表艺术形式呈现的作品精神,为人熟睹以感,促进了人们爱美精神的审美提升、却俗以雅——我的人生不可以没有书画。

  从以往经验和现在世风而言,书和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觉着十分亲近,当然也都在亲近它们的同时,以个自的思想进行任意的品评 ,甚域是歪曲,而且如此现象,在我们这个国度久已为大家司空见惯。但是,我把我排除在外,对于书、画,我从来不敢那样轻易冒犯,因为我对于书、画始终心怀一种敬畏。神圣的书画是我的最爱,我常以心感受它那文化精神的闪耀,体会它于文化涵养的精神反映,让它独特诉情的画面气息渗入我的心胸,使我由此秉持书、画艺术创作的利器,创作出意感我心的书画。

  中国文化历史发展中产生的书、画,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表现艺术,因根植道体一统的传统文化而形成,那末,书、画寻求创作的发展又必以唯传统文化的支撑是赖。

  中国书、画都是宗“道”的文化,所以书法、国画的写意以表,独具东方的民族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是世代文化审美和精神的集中——是整体人的烙印。书法、国画的表述是游移于时空范畴的思维,其气之流行,道之飞动,直透出了传统文化的审美含蕴,悉备了空间、时间之变而足含之的艺术——于感万物自然而写意,为西方的美学而不可诠释。

杜大伟国画作品005

  书法几千年文化的形成,她以宗“道”文化而产生哲思;以崇“儒”而获得为文之修;体认自然,化象万物之为意,讲究阴阳《易》理的相对而又相合,终至了书法思维体系的完备而庞大,也具有了自身发展的远大和显著。我于书法的浸淫将近四十年,于斯的体会较深刻。诚如,我于传统书法的路径推进书法的学习,在经过临碑摹帖,绍习百家,精研五体的同时,并伴随于对传统文化多方面汲取,至今的书法创作,已稍稍获得了体现传统的书法创作成功。

  凡事之行,能以先明其理者,而不至多走弯路。于此我深以为信。于书法,我始终在内心存有一种这样的愿望,以虽有志于道之心,而行游于艺之进。所以,在进行学习书法中,以尽可能的全面汲取传统,把握所学,渐而扩大探索创作的实践范围,持大道而行,不盲从任何狭隘偏执一端的学说。譬如,对书法界热议百年而不绝的碑帖之争,我认为那多是站在一己立场的各执一词,无见书法的全貌,浅识了书法,是对正确的传统书法的又一次支解和歪曲。针对于帖和碑,从学习书法的角度而言,我认为其优各具并非确言,而碑帖并举才是中国书法的总体精神。因此,欲索书法之学而行大道,于帖于碑的学习都不可偏费。岂不见,从书法实物的历史遗存,相寻碑与帖共生而有别的书法取法,拈之孰轻孰重为某一阶段的书法学习所掌握,又直接影响着学习书法和创作发展的关键。这其中的理趣含蕴,确是为非谙书法之深者所不可知。

 

杜大伟国画作品006

    帖书之笔,意畅而流便,锋颖洒脱,有士子之风 ,碑法沉拙,意雄味敛,自富一种雍容,有处庙堂之威。学书法者如能于二者心味并获,必成大家。

  目前,今天的书坛又对帖派世家之书紧追而上,帖的心性也绝适今人的抒情。然而,于当初学直入流派而学,实则已在不觉中断取了流派书学的始来之路 ,反使其以帖愈学愈于外物不容兼取,书法终不得丰赡。鄙见,即王家之书,若不曾从藩篱外窥北朝,一定不至有王羲之书法称圣地位的确立。

  学习书法,自称我是一个无忌口的人,肥、香、苦、艳,也许有不适口者,但见而皆吞之。初学魏碑,《龙门二十品》志铭之书耗去了我不少时光,后来在体会帖学上沾了不少上面的光。后来我是以金文,汉隶为主功的,用大家的说辞:我的隶书能绝宗汉法而出,在笔的变奏上不乏天性的逸态,恣肆之神凝意正道而不至于野。大开大合,动与静的对比深具风骚之意,时露一点霸悍也许因李杜之诗的某言催情。金文大篆,古拙、凝整为我体现抒情的主题,但不乏时见率性的草气,这得自于我味“似不肖”的无为而治。当然,草书更是我未来最愿抒情的心宠,幻念游笔,让意识流纵,放情之际,有束无勒,任笔任性地狼藉,何止于是千古文运之潮的追魂,确又是明显膜拜万物自然的神性。

杜大伟国画作品007

  纸墨伺候——有笔已在手,小写大写,胡乱为妙;东颠西捕诚皆以直感下手,五味之感倾意陈之。日月山川,沧桑万状;妙颜粉腮,于怀某情而守望;珍禽鹊舞,低啼唳嚎,不可是抑或无端——总或道童叟、高士、闺秀、村夫之一情吧。国画我由心荡怀,演绎心象,状景言情,最不离墨发古韵。格调以清雅含纳,澈明心境。意匠之笔的挥洒,大旨都在体验——写意。

  唐人孙过庭给写意下的定义:“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说明了写意主旨的重要:一是诗的境界;二是天地之心。我向往如此的境界果真化生我的笔下、腕上、心中。

  在国画创作上我在追求着唐宋之际文人大写意的表现,但又情系“楚汉”原始写意的精神神性。心有所怀自不免于画中透显,近年来为心所怀的诸多之情在我的花鸟画、山水画愈愈渗出了那些美与涩的意味。以花鸟画来说,其一,形式打破了一般的传统表现,比古人的折枝、清供之类更具表现意识的主动,有强烈的投情,激情焕然的艺术张力。是积极思想升华的大美境界。其二,笔与墨共同的表现,以“更使其密”的不易,体现高难度思维抽象性的同时,践行另一种取密之意而始得于简的笔墨明快,窥望了传统理念常态下少为人行的简意心驱的最大化含容的表现,由此撇去了形式表现消极的情态。因此,这样的作品仍是深具传统审美理念的稍逸,并无异传统的韵致。另外,我以书法的线性表现直入其画,由于汉隶用笔深具一种高古,可谓是有汉楚音调在回响,以勒近代花鸟画将至的委靡,先走出了一步。

  我于花鸟画的敷色特点透而坚、亮而润,许多行内人说我是表现了个性的习惯,岂不知我也是精心采取的宜画之境、味纯来同书法线性和谐的调子,否则其画哪会出现如此的朗静,清新。我厌看世俗设色抹涂的恶浊。国画的设色,为“六法”之四座,可见赋彩于国画的重要,极关系着与笔墨共同构筑绘画格调的作用。

  我在花鸟画创作上,笔势的表现是极具奔放的,且骨力劲健;墨韵之淋漓,气横漫天;凝密而意简的笔墨之痕,清幽惬怀,郎清雅丽,奕奕生辉。《丹风幼鹿图》为王代时期的画作,它是没骨手法表现的极致,那种境界又为我画之源另一种鉴借,我由它思索意变成了我国画的一部分,成就了我对绘画的不少幻想,我要谢谢这位古人得。

杜大伟国画作品008

  从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画三科来说,其实我最看重山水画的表现。在我与人物、花鸟画探索的同时,一刻也不曾忘却这我久之青睐的山水画。山水画太适合我的笔墨大写恣情了。沿着传统赋予山水画表现情致,查验前人于山水画行走的足迹,他们塑造山水的表现虽将至已极,但为我也留着不小的空间,我正寻着这为我可攀的山径健步而上,以争脱明清人的思想束缚,我已尽施自性地找到我该画的山水,传统的山水画也许将在我们的时代焕然出深具古韵的新姿。那样一来,我们的山水画家会被将来的人所更爱戴。

  宋元的山水画画家范宽、董渊、巨然、黄公望等,在山水画上都做的已经那样好了,我们何必再与董其昌、文徵明、四王为伍,格取宋元以上,直指远古,行其大写,“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庄子)这应是为我努力的方向。

  在此谈一下目前我的山水画创作。写意精神意识做为创作的主导,心象相构一石一木及至入画内容的全部。大线小线以书法汉隶笔法出之,纵横尽其厚、尽其拙,尽其古,纳山石、树木、房舍、溪桥就犯我想,共铸意蕴尤胜的莽苍青山。下文从简说明我的山水画创作点特。

杜大伟国画作品009

  一 、用笔以汉隶直写大线,篆书笔法主导短线的意蕴生成。画山水或使其偏于苍茫,或使其偏于遒浑,或使其偏见劲健,随兴视势而为,情快为妙。

  二 、仍用一笔大写,作树木山石,亭台栏舍,尽可能的统摄于一种笔调之下。画至常规山水多用皴的地方,也尽可能的少用皴,或拒不用皴。意在体会一种我想象中更古老的气息表现。

  三 、画之没色,五彩俱渲,杂不想染,坚持传统的作点而敷。画成,色虽丽而亦萧瑟。使山水画别具色的敏感。这与我巳在行,古有吾师。

杜大伟国画作品010

  四 ,画取之景以俯瞰之势出现,我感觉这样的取景,要以画面之高的十二分之三处再或偏左,或偏右的角度最有味道,这可一目视去目接心旷,山石树木房舍溪径皆了然而无隐蔽,远山衍云,邈入天际之外。

  五,我以心象的山水之画,希冀于有意思的,类乎稚子涂鸦般有趣味的艺术探索,简简略略意不变形而实变形,盎然独出,若如世外。

  六,为书作画的传统,有一种人到老境方始得见的笔墨,以愈老愈见生硬,更稚拙的美,是天籁般既雄且浑的壮美之境的自然大美。我的心早已深深的记怀着它,想在我的画中有更具体的表现,但却仅露一点消息,还很不顺眼。在此讲出,权且作为是对自己探索绘画的进一步鞭策吧,也可以讲是对中国画发展真情的展望。

杜大伟

  杜大伟,1959年生于河南开封,祖籍安徽萧县,现任《书法导报》副总编辑、国际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原印社副社长、江苏国画院及河南画院特聘画家、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书画篆刻作品曾刊发于《西泠艺丛》《书与画》《美术报》《书法导报》《荣宝斋》《中国书画报》《中国书法》《书法》《书画之友》《中国书画印》《书法报》《当代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大成》以及国内外众多书画艺术专题展览作品集,国内外众多传媒曾发布其书画专题。

  2000年,于山东菏泽博物馆举办杜大伟书画作品展。

  2002年,于广东东莞可园博物馆举办杜大伟书画作品展。

  2003年,策划并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水墨画名家丛书》(10册),著名画家吴山明、范扬、徐乐乐、马国强、杨春华、周京新、田黎明、赵振川、刘二刚、李明入编。

  2004年,出版《杜大伟扇面集》。

  2005年,《荣宝斋》杂志连载其绘画作品。

  2006年,《十方艺术》杂志连载其绘画作品。

  2007年,《艺谭》《艺术与财富》杂志分别刊发专题报道。

  2008年,《艺术中国》《新美域》杂志分别刊发专题报道;9月,出版个人画集《〈艺术·中国〉杜大伟国画集》;10月,东莞长安图书馆举办杜大伟绘画作品展。

  2009年,10件绘画作品参加广东岭南画院举办的“河南省中国画名家8人作品邀请展”并入编《河南中国画名家8人作品集》;8月,出版《杜大伟书法楹联选集》,巨幅国画作品参加全国首届线描展览并刊入作品集。

  2010年4月,绘画作品参加“宋庄美术馆开馆暨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6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杜大伟—古韵水墨》《中国书画印》杂志刊发绘画专题报道;10月,宜兴徐悲鸿美术馆举办古韵水墨—杜大伟国画作品展览。

  2013年8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杜大伟国画集》。

(责任编辑:王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