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也可以清心 —瓷器、紫砂与饮茶(下)

2014-09-15 14:39:38 霍华

 

  宋 钱选(传)卢仝烹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紫砂茶壶为历代茶壶中品质最优良者。紫砂壶的制作原料统称为紫砂泥,它的微观结构是一种多种矿物共生的黏土团粒,其气孔分布呈双重气孔结构特征,透气性颇佳。所谓双重气孔结构是指紫砂泥的各个团粒之间有闭口和开口两种气孔。团粒之间如果排列紧密,没有留下空隙,是闭口气孔,反之,则为开口气孔。自然界的紫砂泥,只有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3种自然形态,它们又因产地的不同,而在质量和色泽上有区别,烧成后的呈色也有所不同,所以自古紫砂泥又有“五色土”的美誉。

 

  清道光 紫砂秦权壶 南京博物院藏

  紫泥制作的紫砂壶烧成后呈深浅不一的紫褐色,宜兴紫砂壶中,这种紫泥壶最多;本山绿泥制作的紫砂壶烧成后为淡土黄色,这种砂泥较少用来单独做紫砂壶,多与别的泥料掺和在一起使用;红泥制作的紫砂壶又称朱泥壶,烧成后的色泽呈朱红色,闽南人尤其喜爱这种泥料制成的紫砂壶。民国以来,又出现其他色泽的紫砂壶,那是在其中添加了色素的缘故,适于陈设,用于茶具不可取。明清以降,以制作工艺的不同,最常见的茶叶有发酵茶(各种红茶、普洱茶)、半发酵茶(乌龙茶、铁观音茶等)、微发酵茶(白茶、黄茶)和不发酵茶(各种绿茶,如龙井、碧螺春)四大类。不同的茶叶所用的紫砂壶也不同。泡乌龙、铁观音的紫砂壶,一般来说腹部相对最高,广东潮州地区所产的朱泥紫砂壶中,这一类造型紫砂壶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大。

 

  清嘉庆 扁腹紫砂乳鼎壶 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宜兴地区喜饮红茶,泡红茶的紫砂壶,容量当在250—300毫升,将壶底坐于手掌,正好一手,俗称“一手壶”。绿茶“嫩”,要求散热快,扁腹紫砂壶适于沏泡。这种扁腹紫砂壶一般都产于宜兴地区。

  由于紫砂泥的双重气孔结构,砂壶不仅透气,而且具有吸收气味的特点。茶壶久用,偶尔一次不放茶叶,也有茶香,由此,饮茶最好一种茶用一把壶,这样不会串味,才能品出普洱、乌龙茶的浓郁,铁观音的清香,龙井、雀舌、猴魁茶的清新,当然,近年来,还有一类花茶—茉莉、玫瑰、菊花茶的不同甜美,而情趣盎然。

 

  清嘉庆 扁腹紫砂乳鼎壶 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发酵茶(各种红茶、普洱茶)和半发酵茶(乌龙茶、铁观音茶等)注重于饮,适于用砂壶沏泡,微发酵茶、不发酵茶(各种绿茶、白茶、黄茶)和茉莉、玫瑰、菊花等各种花茶,不仅在于饮,而观茶色,看茶叶和花朵泡开后的自然形态,也是品饮用,既卫生,又优雅,可谓“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收藏着一套茶具,出土于蓝国威墓。这套茶具由一个白釉墨彩山水人物纹瓷茶盘,4只若琛珍藏款白釉堆花小杯和一把紫砂壶组成。白瓷小杯高约4 厘米,口径约7厘米;茶壶通高5.2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5.6厘米,壶底有“丙午仲夏鸣远仿古”行楷刻款,“鸣”“远”阳文篆书印章,出土时不慎,壶嘴残,这是目前唯一的一件出土于绝对纪年墓葬的陈鸣远款紫砂作品。陈鸣远,名陈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清初最著名的紫砂陶艺家。墓主蓝国威( ?—1756),清康熙六十年贡生, 轻骑都尉, 同墓出土的锡茶叶罐内装有茶叶,并有“素心”墨书纸条,应为茶叶的品名,同时还有小端砚,墓主印章等物一起出土。

 

  清 紫砂文旦壶 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

  一人神饮用小壶。明代人冯可宾在《岕茶笺》中说,“紫砂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小壶泡茶,容易将茶香泡出来,且不涣散。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进”。现在台湾还有一种饮茶方式是同时使用一高一矮二件茶杯,将泡好的茶倒入高为5 厘米、口径3厘米左右的深腹杯内,不饮,而是凑近嗅其香味,而后再饮倒入浅腹小杯内的茶。不知这种饮茶法是否受到西方葡萄酒的饮法影响。直接饮和嗅的感觉是不同的。不早不晚,在茶香被好水沁出来的那一刻,将茶一倾而进地入口,茶水顺着喉咙流入体内,沁入血液,茶香则熨向脑际,清新之气逸满全身,是一种平静中的美,柔极了。这茶间的清逸之气与喝酒的感觉完全不同,喝酒是要喝出豪气的—怒发冲冠,将栏杆拍遍。

 

  清光绪 浅绛彩李白醉酒图花盆 南京博物院收藏

  南京博物院不仅收藏着品茗图花盆,也藏有李白醉酒图花盆。这件花盆的工艺、造型和绘画风格与浅绛彩品茗图花盆同出一辙。画面绘李白醉着,斜倚于梧桐树下山石边,两稚童乘机偷饮。唐代诗仙李白与贺知章、王琎、崔宗之、李适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曾结为酒中知己。杜甫有《酒中八仙歌》,诗中吟李白的四句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唤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花盆另一面墨书的正是后二句。诗后有题款,作者和绘瓷画的时间与品茗图花盆相同,但是醉酒图与品茗图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意境却大相径庭,即使是书童也如此,一边是忙着端茶奉主,而另一边是私饮微醺。

  想消愁,去饮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何等豪气!但是,请君莫忘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自古以来,买醉哪能一醉方休。有人说,喜欢读书和饮酒的人是最有品位的,因为他们懂得怎样使自己爽起来。我完全同意,但是,还要加上一句,饮完酒,请来喝茶——欲清心,来喝茶。喉吻润,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肌骨清,通灵仙,习习清风生,何处惹尘埃。

 

  陈鸣远款紫砂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用一人神饮的方式饮茶,比较容易在壶的表面形成包浆。紫砂壶的包浆是指在紫砂壶表面,由于光的漫射而体察到的一种光感,好的包浆,看上去如同炒熟的板栗壳,手感珠圆玉润。泡过热茶的紫砂壶,热气滋养着壶胎,饮茶人一边品茗,一边以手摩挲着砂壶,实际上就是用手在为紫砂壶“抛光”。人在与紫砂壶的交流中产生着无以名状的情感,世界仿佛不复存在,心变得异常平静。

  你会觉得,此时,不需要任何的语言安慰,而专心于茶带来的感受,全身的血液都正缓缓地流向心脏,去滋养那颗疲惫的心,熨帖极了。当紫褐色的砂泥表面在与手掌的摩挲中,逐渐发亮,呈现古铜色,好 像罩了一层壳时,包浆就形成了。紫砂壶要用,要与它摩挲交流,才能焕发出它的光彩、它的神韵。紫砂壶品位高贵,贵在砂质。只有以上等紫砂泥和高超的修坯工艺—明针功夫—制壶,用恰到好处的火候烧制,加之使用得当,经过用壶者一段时间的摩挲,才能在紫砂壶的表面形成包浆。

 

  清 浅绛彩品茗图花盆 南京博物院藏

  正确卫生的饮茶养壶(即形成包浆的过程)方法应该是,在饮茶之前要净手涤壶洗杯。民间传说以油手抹壶,易成包浆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这一点在明人周高起著《阳羡茗壶系》中已经有详尽的说明:“壶人用久,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此为书房雅供。若腻滓斓斑,油光烁烁,是曰‘和尚光’,最为贱相。”

  二人饮茶为胜饮,非常美妙。“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这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一首茶诗《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这位陆处士是《茶经》的作者,被后人奉为茶圣的陆羽。寂静的寺院,篱笆下开着菊花。二位情趣相投的挚友,一边品茗,一边参禅论道,菊香伴茶香,多么惬意。至于三四人、五六人、七八人大家饮茶,都各有各的乐趣。这里,饮茶成为一种使自己与外界保持平衡的一种生活方式。人在旅途,可以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许这样才使人生更浪漫,更具传奇色彩;但是,应当有与外界保持平衡的勇气和智慧,快乐地领略人生,颐养天年。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