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带你看展览第317期】“胸中丘壑”溥儒、萧愻绘画联展

2014-09-17 15:25:51 王小飞

  (雅昌艺术网讯 常芳)由广州艺术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主办的“胸中丘壑——溥儒、萧愻绘画联展”于2014年9月12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

  据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介绍,该展览是广州艺术博物院首次联袂首都博物馆筹划的。展览呈现了中国画学研究会中两位重要的代表画家溥儒和萧愻的近100件艺术精品,并结合相关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展现在20世纪这个文化新旧交替的时代,两位京派名家是如何深研和继承中国画技法,摸索中国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

  此次展出的100件作品由首都博物馆的87件作品和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的13件作品构成。除了展示两人均擅长的山水画作之外,还有花鸟画和人物画。其中,广州艺术博物院院藏的13件作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整个展览中溥儒的作品均是其去台湾前(1949年)创作的作品,包括《秋山图》,是其17岁(1912年)初学绘画的作品,《临黄慎鹰图》(1929年),是溥儒结束在日本帝国大学的教学,游历日本名山后归国的作品等。展览还展出了萧愻、黄宾虹、张大千等10几位画家的一幅23米长的合作画,蔚为壮观。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11月12日。

  本期雅昌带你看展览邀请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副主任陈志云来解读中国画学研究会中两位重要的代表画家溥儒和萧愻,这两位京派名家在20世纪这个文化新旧交替的时代如何深研和继承中国画技法,摸索中国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本期导览嘉宾: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副主任 陈志云

  陈志云

  这个展览是今年我们跟首都博物馆合作的,为什么想起要去做这么一个展览呢?从我们院去年从学术角度考虑,做了一个以“言古启今”为题的一个广东国画研究会的会员的一个画展。当时反响很不错,因为整个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上去了,老百姓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跟广东国画研究会同时代在北京有个中国画学研究会的一个美术团体,他们跟广东国画研究会一样也是研究传统,焕发新知这样一个角度来探求艺术的,所以这次我们就跟首都博物馆合作,溥儒和萧愻这两位画家都是当时在民国时代美术团体很重要的代表性画家,也是京派传统型国画家里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画家,借着这个机会我们也把我们院所藏的溥儒和萧愻的作品一同拿出来,有13幅是第一次跟观众见面的佳作珍品。

  溥儒:出身王孙贵胄的艺术大家

  溥儒相对来说是两位画家之中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位,因为他是清皇室后裔王孙贵胄,道光皇帝的曾孙,恭亲王的孙子,末代皇帝溥仪是他的堂兄弟,这位画家出身非常得显贵。他自幼饱学经伦,熟谙中西文化,是一位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艺术家。

  他很早就开始接触艺术,他接触艺术不是说他习画,而是说他们家富藏的历代珍品非常多。他是厚积了文化底蕴再从事艺术创作,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已经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一个画家,他作为中国画学研究会的评议,而且在很多学校里面他也任教,教绘画。当时溥仪在满洲国成立伪满洲国,但是溥儒是拒绝在满洲国担任职位的,后来他去了台湾,在台湾跟张大千和黄君璧成为“渡海三家”,在海外具有广泛知名度。

  《秋山图》是溥儒最早的一幅画作,题跋上写到是这是他17岁的时候画的,他当时在西山隐居读书,他在画上说他开始画画,这张作品也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提供给我们就是他刚刚开始画画的时候,他其实是从南宗入手的,要对南北宗论有一个历史认识,可能才会明白他的渊源在哪里。

  《群峰如日图》是溥儒的代表作,充分地反映他典型的北宗画风。可以看到那些山头、皴法全部是向北宗学习,包括他复兴了古代的现实主义,他把那些亭台楼角很精细地描绘营造出一种很富丽堂皇的,神仙美境的境界。他的设色也是非常高雅,充分反映他的艺术风格,他要创造出一种很精致的、典雅的一种艺术面貌出来。

  他开始画的时候是从南宗入手,当时南宗的绘画对清代的画坛影响了三百余年,发展到后段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滥觞,很粗制滥造的面貌出现,作为溥儒这种传统型的画家也感觉到中国画应该求存图变,至于怎么变他的想法跟另外一些借鉴西洋绘画的画家的想法不一样,他们仍然觉得可以在中国画的传统中找到创新的源泉,所以他就从北宗的绘画中找到了源泉,他觉得北宗的绘画非常强调用笔,整个造型结构宏大、清晰,跟南宗的草草率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他重新从北宗的绘画中找到创新的元素,在这个绘画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特别重要的特点是每一笔都交代得非常清楚,笔笔清楚,从不含糊,整个构图都是非常清晰,每一笔都非常清晰,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写实的趣味在里面,又非常重视营造意境,这其实也是他心目中一种美好生活的意象,包括是他们皇室往昔辉煌岁月的一种缅怀。

  这幅《江峰秋气图》跟他的北宗面貌比较代表性的北宗面貌画风的作品是不一样的,可以看到他在他的作品中有一路叫粗笔的写意山水画,这幅就属于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作。为什么溥儒要创作这么一批粗笔的写意山水画呢?是跟当时画坛的潮流有一定的关系,当时有一个写意山水画的潮流,他也受到了一定的感染,但是他跟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他们不同,他不从金石入笔,而是从帖学用笔趣味入手,所以这批画你看到他的用笔很潇洒,好像书法很潇洒的用笔在里面,但是整个山体结构交代得非常清晰,用笔非常潇洒,又不是流于草率的表现,可以显示他用笔的功力,同时也回应了当时写意山水画的潮流。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什么又有这种写意的功力?也跟他研习书法跟研习南宗有一种关联在里边的,所以特意选了这张画,就是想告诉观众溥儒是一个具有多面手的艺术家,他的技艺是相当全面的。

  萧愻:厚重全面注重从传统中创新

  萧愻其实是跟溥儒是同时代在北京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京派画家,原来他是安徽人,年轻的时候去了北京,拜在了他的同乡姜筠的门下学画。萧愻当时也是北京非常著名的画家,可能由于他比较早地离世,所以后来渐渐地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大家对他不太熟悉,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观众重新认识这位京派名家。

  为什么要选择萧愻和溥儒联展呢?溥儒的画风比较文雅,萧愻的画风很厚重,两个画风形成对比,我们想告诉观众在民国的时候,北京画坛画风的多样性是很丰富的,像溥儒这种很典雅的画风,大家很喜欢;但是像萧愻这种很厚重的画风当时也是很受欢迎的。

  萧愻是技艺非常全面的一位画家,他特别擅长山水,当时人称他为“黑萧”。为什么叫他黑萧呢?因为他的画墨很重,墨气淋漓,非常厚重。我们可以看到这幅作品很充分地反映了他的艺术特点,为什么他会这样画呢?他也有艺术发展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是从四王入手的,学的都是南宗四王的画法,但是他有一次机缘看到皇室收藏的龚贤珍品原作,龚贤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视觉震撼力,也有一种明暗和光影在里面,当时西洋绘画对中国画已经构成了一定的影响,西洋绘画注重视觉震撼力,注重光影明暗对比,萧愻从龚贤的作品创新元素中得到启发,大量的黑与白的对比,虚实的对比,创造出空间感和光明感,在当时是比较创新的一种画法,可以看到上面是有光的。他就是用黑白对比来营造出很有现实感的画面。

  这是萧愻创作的《仿黄公望山水图》,当时萧愻在画坛上有很多美誉了,他有黑萧、彩萧、白萧等等大家对他的画的面貌的一些称谓,他当时在画坛上属于面貌非常丰富的画家,他的技艺很全面,能够驾驭不同的艺术风格,现在这个是彩萧的风格,彩萧是说他采用一种浅绛的色彩,推荐这个作品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画上写了仿黄公望山水,代表了他对黄公望的敬仰,向黄公望学习,事实上这个画面上并不单纯是向黄公望学习,很多古代画家的元素在这幅画里面都有,包括黄公望,也有米芾,石涛,梅清等等,各家各派的那些技法他都融会贯通在这幅作品里面,还加上了自己的创新,他把原来比较素淡的南宗绘画加上了浅绛的色彩去营造出清新的效果,当时的题跋是他的好友周肇祥题的,高度评价他得冲和、淡荡的意境。周肇祥当时是古物研究所的所长,也是当时北京非常出名的一位鉴赏家。

  这幅是萧愻的《秋山萧寺图》,他在画题上写这幅作品是仿王蒙,王蒙是元代非常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萧愻在中年的时候非常迷恋王蒙的风格。但是我们可以从这幅作品里看到,因为他学王蒙的时候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艺术修为,所以他学王蒙,但是不落王蒙的俗套里面去,可以从这幅作品里面看到他揉和了很多不同的技法在里面,除了王蒙以外还有石涛、梅清等技法也在这幅作品里面显现,而且他还有写生在里面,因此创作出新的面貌。

(责任编辑:王飞(广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