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保险平台缺失凸显拍卖行业短板
2014-09-18 10:59:46 陈奕名
2014年艺术品法制宣传周观察之二:拍品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导语: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发展历程不过短短的二十余年的时间,其发展的速度却超前了西方国家,这样的发展虽然带来了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的不断刷新,但是也随之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比如从业人员的构成问题以及标的物在保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而由其是在当下,各大拍卖公司的巡展不断,标的物在长距离的运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缺失第三方保险的介入,拍卖公司库房的工作人员不够专业。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也是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之下,在其所颁发的拍卖行业成果规范中,发布了三个关于标的物的专业行为规范,分别是《文物艺术品标的物的审件规范》、《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信息说明规范》和《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的保存管理规范》等三项,雅昌艺术网记者第一时间也采访到了该系列规范的起草单位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从标的物的保存以及长距离运输、第三方保险等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翰海成立于1994年,成立之时恰是国内拍卖初创时期,当时大多数人对拍卖是既好奇又陌生的。对于拍卖公司而言,可以说一切都是从学习和探索中起步,如何组织一场大型文物艺术品拍卖,如何布置现场的展陈,甚至拍卖图录上印刷的拍卖规则,我们都是参照海外特别是香港的拍卖会,根据从业的经验,去实践、摸索。翰海是从国有文物经营机构转型,我们汲取了很多北京市文物公司专业的操作标准和从业经验,包括库房管理、信息记录、人员的操作规范,我们公司现有的《库房管理规范》仍然是沿革和依托文物公司相应规范的蓝本”,作为一家老牌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在成立之初就承担了很多重要的拍卖活动,而在当时的一片空白的状况中,北京翰海在对于标的物的一系列规范动作上进行摸索,当谈及到当时的相关问题时,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作岩对雅昌艺术网记者说道。
第三方保险的缺失
最近十年中国拍卖行业量逐步上升,包括征集范围是全球范围,随之带来问题就是风险怎么控制、怎么解决。在发达地区对艺术品保险机制很健全,不是透过一家保险公司或者通过拍卖公司、通过法律单一解决,它是有链、环境整体配合起来的,关键在于诚信链非常关注。而据调查,文物艺术品的损失比例大概为:40%的运送与装卸损失,38%的盗窃损失,18%的火灾、水渍、烟熏等损失,4%的光线、温湿度、诈骗、地震、暴风、闪电等损失。
“特别让人痛心的事情就是标的物的损坏,甚至是毁灭性的,早些年的时候,在一家拍卖公司举办的预展中,估价高达百万元级别的清乾隆六棱瓶就被参观者不小心碰到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但在当时并没有所谓的保险之类的事情,所以最后的后果只能是拍卖公司和参观者个人来承担,这是非常大的损失”,一位常年工作于拍卖公司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讲述了这一损失重大的事件。
所以相关人士认为,其实在整个拍卖过程中,中国的拍卖行业最为缺乏的就是第三方保险中,《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及评价指标明确规定“委托人将拍卖标的交付拍卖人后,委托人要求为拍卖标的安排保险的,应代为安排保险。无法投保的,双方另行约定拍卖标的保管责任。”但由于拍品鉴定及投保价值确定的客观困难,国内保险公司较少开展艺术品保险业务,因此,在早前颁布的44家达标企业中,仅7家企业能安排拍品投保,仅占达标企业的16%。而在无法投保的情况下,拍卖人应当根据《合同法》第十九章“保管合同“的有关要求,与委托方约定拍品保管有关事项。事项内容至少包括:保管的起止时间、保管责任以及保管费用等。
“在中国难以开展艺术品保险的原因在于保险公司自身不足、拍品鉴定难等方面。首先艺术品保险并不是每家保险都能做。其次风险可控性和理赔基数数据不足,保险公司经验有限。真正有这个业务开展也就是两到三年时间,有些保险公司参与。保险靠经验积累包括数据积累形成的控制风险手段,所以没有这些数据的积累,很多保险公司都会抱着非常谨慎态度做这块业务。最后在于艺术品鉴定和估值工作很难”,致力于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保险的上海骏诚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吴文凯对记者说道。
在记者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在对于标的物的保管期间,由于出现了一些本可避免的人为灾祸,拍卖公司在这一方面的成本投入也越来越高昂,这表现在相关人员的培训、重要标的物的保险投注以及巡展过程中的全方面把控等,但是整体而言,整个行业急需要实行这样的一系列专业规范的文本。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