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与特征

2014-09-21 18:58:13 未知

齐家文化玉器图片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目前发现有十几种,其功用主要是工具、礼器两大类。玉工具主要有斧、锛、凿、铲等。礼器主要有琮、璧、环、璋、璜、刀、多孔刀、钺、多璜联璧等。 就古玉而言,齐家玉器也有着一般古玉的包浆、皮壳、色沁等,但由于它地处黄土高原,沙漠地带,自然与中原的良渚、红山、巴蜀等玉器不同,色沁变化十分丰富,并有其独特的特征,简述如下:

  ①齐家文化玉器以和田玉为主,其产地可能是阿尔金山或昆仑山余脉,不排除出自甘肃境内的玉矿,如榆中地区的玉石矿和酒泉等地的酒泉玉,因此,玉料硬度较高。由于制作精细,研磨光滑,故十分光润美观和润泽。

  ②齐家文化玉器,常有明显的特征,器形不甚规圆,器壁厚薄不匀,内缘或外缘常有带齿细刃——在钻孔底边缘处有将通敲断的痕迹,一些器有扉牙或旋轮,有明显夏代器物的特征 (即齿状扉牙)。在钻孔上多为一面钻,也有两面钻。由于古人爱玉,惜玉,齐家玉器还追求玉材作品的最大化。在一些大型玉琮上还保留有玉皮,还采用空心钻技术,以取出玉琮芯,用以加工其他玉器。

  ③齐家文化玉器工具类,如斧、锛、铲、凿、多孔刀等,礼器类如琮、璧、璋、钺、环、佩等,但礼器类用材较好,大都采用硬度较高的和田玉,除少数有纹饰外,大多光素无纹,但均制作精致,器型规整,通体磨光,十分美观。一些礼器还比较大,其造型浑圆饱满,显得十分厚重。有纹饰的,其纹饰为扉牙、弦纹和直线纹,在齐家文化晚期玉器上出现饕餮纹、人面纹、神人兽面纹等。在琢工上有圆雕、浮雕、浅浮雕等,造型更加美观多样。

  ④由于齐家文化玉器琢磨精细,加之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厚厚的黄土将玉器保存得较好。虽经历数千年,其皮壳、色沁十分漂亮。承蒙大自然的造化,玉器表面色泽的变化也十分丰富,即皮壳属旧、包浆丰满、光泽静穆、色沁艳丽。有的器物包浆下可见切割线及打磨痕。除早期玉石并用的外,大多数器物有沁,沁色有轻重之分,单色沁多,复色沁少,复色沁天然生成,过度自然柔和,十分艳丽抢眼。

  ⑤齐家文化玉器中不泛精品。由于在时代上跨越夏末商初,纹饰多样,精美的已具有商代特征,即“一目了然看双线”。其神兽纹受良渚文化影响,但比良渚文化玉器粗犷。饕餮纹、兽面纹则受龙山文化影响,神形具似。礼器类则更是如此,琮、璧、圭、璋、钺基本与龙山文化同。从大量的玉器上看,齐家玉文化因其地理位置位于中原的西北,受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但又是滞后的。

  ⑥同齐家文化一样,齐家玉文化也涵盖了数十万平方公里。它地处大西北,几千年来由于沙漠的变迁,一座座城堡,一个个村落,全部被沙化湮没。古城堡、聚落的湮没使河陇、河西的地貌迭变得更加复杂,加之齐家文化的考古平台十分分散,因此考古玉器发现相对少。反之,历经沧海桑田而暴露于地表的田野文物则相对多,因此民间流失较多则不足为怪了。从另一面看,千百年来厚厚黄土、沙层的湮没又使它保存得相对完好。特别是在甘肃的褐红色黄土中,研磨精细、用料上乘的齐家玉器千变万化,包浆徐徐铺满,色沁层层更迭,红、橙、黄、绿,黑、青、蓝、紫,光泽静穆,十分艳丽。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