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玉壶春瓶的艺术风格初探
2014-09-24 09:22:23 未知
明嘉靖釉里红番莲玉壶春瓶
摘要:玉壶春瓶是我国陶瓷艺术里的一朵奇葩,它造型古朴端庄,形体稳重大方,完美的弧线造型,展现出非凡的气度和神韵,散发出中国特有的陶瓷艺术精华,是瓷器界难得的艺术精品。在明清时期,玉壶春瓶无论造型上还是工艺上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一时期也成为玉壶春瓶制作工艺的鼎盛阶段。本文从工艺、社会、审美等方面对明清玉壶春瓶的艺术风格进行品评分析。
关键词:历史 特点 造型特征 明清艺术
玉壶春瓶是一种极具特色的瓷器器型种类,其造型弧线优美,舒展大方,玉壶春瓶瓶颈较细,颈部中央自然微微收束,从颈部开始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器型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厚重,精华内敛的瓷器艺术精品。除瓷器外,玉壶春瓶还有玉器、金银器、铜胎珐琅器等塑体,材质虽然各异,但形体造型却有着相同烙印[1]。这种形体造型还延伸多出流、盖和手柄,成为玉壶春执壶,可见玉壶春瓶对瓷器造型影响之深远。玉壶春瓶在明清时期流传甚广,在造型、装饰上因朝代不同呈现出各异的艺术风格。
一、玉壶春瓶的历史溯源
玉壶春瓶在宋代就已经在南北各大窑口大规模烧制定型,其历史可追溯汉唐时期,长达千年之久。在宋代,这种瓷瓶多用来承装美酒,在宋代酒文化推动下,这种瓷瓶烧制数量巨大,成为日常生活必备之物。玉壶春瓶的名称来历在历史上有几种推断记载。其一为借用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玉壶先春、冰心可鉴”而成名。但从瓷器专业考证上来看,这种说法很牵强附会,更无法出示准确的历史佐证[2]。其二是指在唐代,一种美酒名为玉壶春,又因这种瓷瓶为盛酒器物,且造型美观,顾借着酒名将这种瓷瓶称为玉壶春瓶。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 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诗句,讲述了瓷瓶与酒之间的关联[3]。到了明清时期,玉壶春瓶已经走过充当盛酒器具的时期,成为极具艺术美感的家庭摆设,整体造型也十分固定,玉壶春瓶左右对称设计,瓶身弯曲自然,舒展自然的“S”形曲线,造型工艺和瓶体装饰的艺术性,展现出玉壶春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明洪武,高32.2cm,口径8.7cm,足径11.9cm。
二、明代玉壶春瓶的艺术特征
明代是中华传统文化回归发展的时期,此时的玉壶春瓶在造型上继承唐宋传统艺术风格,将唐代艺术的奔放饱满和宋代艺术的灵秀俊雅融为一体,敦厚质朴。在融合明代实用器为主的风格后,玉壶春瓶更加注重生活的使用性。明代玉壶春瓶在造型表现上分为早、中、晚期,早期玉壶春瓶还受到一些元代厚重古拙的风格影响,个体较高,腹部较大,造型粗狂给人有些比例失调的感觉。到了明朝中期,玉壶春瓶的造型有了明显改变,中间腹部开始回缩,比例适中,增加了庄重之美。到了明代晚期,玉壶春瓶腹部又开始变大,个体回缩造型比例失调,有往下塌陷的感觉[4]。此时的玉壶春瓶已经没有了明中前期的挺拔,显得矮胖笨重。相对于唐宋时期玉壶春瓶的造型及种类的丰富,明朝三个时期的玉壶春瓶造型显得规整统一,造型上缺少设计变化,明晚期,玉壶春瓶制作越来越少,使得很多之前存在的玉壶春瓶造型设计消失不见。此时的玉壶春瓶瓶口微撇,颈部细长,杏圆腹,从颈到腹变化明显。
在瓶体勾描装饰上,明代玉壶春瓶在装饰纹样上明显受到明代艺术风格的影响,无论是自然界花鸟还是山水构图都体现严谨内敛的理性作风。在涂饰的结构上,明代继承了元代将装饰图分为若干层的特点,呈现出构图的主次之分。主要纹饰装饰在器物最显眼的地方,四周辅以其他的图案做陪衬。这种分区分层的构图方法早在宋代就开始逐渐形成,至元代时期已经定型,形成了一套构图分区的固定形式,并且将这一构图形式发扬光大[5]。以岁寒三友玉壶春瓶的构图为例,整个画面结构清晰,虽然图案内容较多,但不沉闷,画面很有气势和张力。尤其是永乐时期的此类玉壶春瓶构图,透着一股蓬勃的生命力,非常有气魄。明代玉壶春瓶胎质洁白细腻,受元代艺术风格的影响,釉色浓郁莹润,这期间玉壶春瓶又以明永宣时期为最。在色彩表现上,明代更多是以青花等淡雅表现画面,产生出超凡脱俗的意境,这其中以梅花涂饰较多,明代玉壶春瓶梅纹苍劲有力,蜿蜒向上,梅花花头多采用勾线填色的手法,边缘留白,这也是明代玉壶春瓶典型的写实风格。
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清康熙,高14.2cm,口径4cm,足径5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清咸丰,高28.5cm,口径8.6cm,足径11.6cm。
三、清代玉壶春瓶的艺术特征
清代瓷器烧制业是继宋代之后达到了又一个顶峰,特别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在经历了几代工匠制作完善后,这时期玉壶春瓶相比明代工艺显得更为成熟。清代玉壶春瓶在不同时期在造型上也有所差异,康熙雍正年间的玉壶春瓶较为丰满,略微回缩,显得纤细挺拔,美感十足。随着时间推移,到清晚期之后玉壶春瓶瓶颈部越来越短,腹部显得越发的肥硕,比例严重失调。清乾隆以后玉壶春瓶逐渐减少,寥寥几个也多半是仿造前朝器物,但工艺技法方面远远不及前朝精美,显得越发的笨拙。 到清末宣统时期,玉壶春瓶仍有官窑烧制,造型沿袭前朝,品种有限,数量不多,但是瓷质优良,胎薄体轻、器型规整、绘工细腻,制作水品不亚与前朝,工艺技法亦有所提高。
在瓶身装饰的绘画风格上,清代前后期变化较大,清朝时期玉壶春瓶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明代理性的装饰风格,饰装题材不仅涉及贵族士大夫阶层,也意识到世俗的生活美。装饰风格更是自由开放,以玉壶春瓶的瓶体代替了国画的宣纸进行创作,打破创作媒介的界限,部分精品玉壶春瓶装饰花纹甚至能与当时的国画相媲美。与明代玉壶春瓶装饰形成截然不同的装饰风格。清代早期,封建人文思想的加重,对艺术产生很大影响。这样的影响也波及到制瓷工艺。此时很多艺术表现都与绘画相关,玉壶春瓶也不例外,除了一些传统题材之外,大部分都采用国画装饰形式,直接在玉壶春瓶上直接作画,尤其是在康熙、雍正时期,风格开放自然,多以书画直接进行装饰。自清乾隆之后,画面开始略显程式化,少了康熙雍正时期的开放探索精神,构图较明愈发疏朗,层次感不强。宽松的构图配合其硕大的腹部,显得富态而平稳。反映出当时国富民强而较为安逸的心态。画面的处理以及构图较明永乐时期更为精细,画风严谨,虽以青花绘制的较为素雅,但却仍能彰显雍容富贵的大国风范,其器物多为后朝所效仿。清代梅纹较明代更为娇艳,而少了一些明代的苍劲向上的气势。枝干较明代更加纤细,花头采用勾线填色的手法 通过花头色彩的对比,勾线更为精细,能够更加好的表现出梅花的各个侧面及翻转的态势,正面可见花蕊[6]。
四、结语
从整体看,明代玉壶春瓶造型较为中规中矩,装饰题材和装饰工艺较为单一, 多以花纹作为装饰题材并以青花和釉里红作为装饰主要手法。虽然造型变化不大,但是却有一种气势,一种精神,尤其表现在明早期的洪武、永乐时期的玉壶春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青花和釉里红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尤其是永宣时期的青花,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 色彩浓郁,成为明代的一个鼎盛时期。而清代玉壶春瓶在造型上略显肥硕,加之其色彩明艳的装饰技法以及国画的装饰风格,给人一种富裕社会下享受盛世的安逸文人情怀。 ,而清代则多以五彩等装饰技法作为玉壶春瓶梅纹的表现方式。它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使用了釉上蓝彩。从而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在玉壶春瓶装饰上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较明代玉壶春瓶色彩越发鲜艳明亮,在画风上也吸收了国画文人画的风格,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 张永安 ,黄美翠;元代青花玉壶春瓶综述[J];景德镇陶瓷;1999年01期
[2] 苏燕;;对玉壶春瓶设计风格的探究[J];大舞台;2011年10期
[3] 刘静;古瓶盛酒后簪花 花酒由来本一家──宋代梅瓶、玉壶春名称由来[J];东南文化;1998年01期
[4] 陈玲玲;;介绍一件元代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J];景德镇陶瓷;1983年04期
[5] 张永安 ,李燕;元代青花“茂叔爱莲”玉壶春瓶的艺术特色[J];南方文物;1993年04期
[6] 邹玉雪;中国古代陶瓷梅瓶造型与装饰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