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宋代文人画

2014-09-29 11:04:46 未知

苏轼《枯木怪石图》

  未观宋代文人画作之前,便先作诛心之想,一般概念中,古人的文人画作,多病梅枯树等意向,衬以疏光闲影,所托之情亦多“矫情”之感。及至对宋代文人画作稍作了解,却讶之,空谷不出所料,枯树不出所料,寒鸦不出所料,出所料者,唯观后豁然如证悟般的心境。稍加求证,只道那是见山是山背后的禅宗美学理念。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语,举凡艺术作品,其性质面貌必取决于时代、环境、种族三因素。有宋一代,禅风大行,与市井商品社会和士大夫精英文化共同融合,形成宋代独有的人文社会气质。就这几点社会思潮要素的艺术化体现,在宋代诗词书画艺术品乃至瓷器家具等手工艺品中多有体现,大不同于唐时之慨廓、明清之艳美。

  宋代禅宗思想的社会体现并非在世俗寺庙香火的大兴,而在禅宗理念通过文人经由社会化传播的这一过程。“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示人”。有宋一代,文人多可视为禅人,自苏轼、王安石已降,不以芒衣破钵之形,于官履布衣中尽显禅者之风。信手拈来之宋代禅诗词或可为一观。禅宗在宋代文人世界和社会中的蕴藏,又体现于其对本心的观想,这一点在文人画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心经》开句则谓之以“观”,观心即观自我,观心即观宇宙,观心即观大千微尘,观亦不观,不入不出,不立不破,不空不有,这般心念之观体现在画作中,则令人凛然而生敬畏空灵之感。如郭熙《雪景寒林图》,空山寒江,雪峰屏立,山势高耸,画中丰富层次分明,又如空皑皑无一物,景深藏于天际,人气含于空林,凝视入画,如有魔咒般,不知身处其中抑或身不在其间。

  宋代文人画多非出于市井,更多于达官显贵间,更多原因是宋代文人阶层的优厚社会待遇使然,而或宦海沉浮或利益往复,使得宋代文人更加趋向于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这在历代文人画中多有体现,而其独具特点的是,宋代禅宗思想的兴盛,让文人艺术作品中更多地出现禅宗思维模式,其“直指人心”之思维,在如苏轼《枯木怪石图》可见一斑,米芾曾评价此画:子瞻作枯木……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在这样的画作中,虬枝枯木怪石皆为意向,而意向背后是作者对自身生存的思考,虽画的是木石,却并非在表达木石,暗合禅宗“以手指月”的思维模式。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丁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